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含缺陷的固支梁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含缺陷的固支梁受圆柱形飞射物撞击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了输入能量、切口深度、质量比等参数对非完善梁塑性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提出由一组质量-弹簧构成的力学系统来研究弹塑性悬臂梁的动力响应问题,其数值结果与有限元解吻合得相当好,这种简化模型能够反映出梁动力响应中的本质特性,还特别显示出梁中弹性对弯矩分布和能量耗散的影响,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3.
悬臂梁弹塑性大挠度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Elastica理论的推广,本文分析了弹/理想塑性矩形截面水平悬臂梁在自由端受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大挠度变形全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Ⅰ)整个梁为弹性;Ⅱ)塑性区扩展和加载;Ⅲ)塑性区内卸载的扩展;Ⅳ)反向屈服阶段。阶段Ⅰ和Ⅱ的解由解析的形式给出,阶段Ⅲ由解析解和数值积分解联合给出。最后对阶段Ⅳ的规律作定性的分析。计算结果与小变形解和Elastica解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4.
梁和板弹塑性弯曲成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梁和板的弯曲成形是应用得最广泛的金属压力加工方法之一,无论在民用或军事工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日用品、压力容器、飞行器、汽车、船舶等的外壳,都是采用不同形状的模具,通过弯曲的手段来获得复杂的几何形状。图1所示的球形高架水柜是民用工业方面的典型例子〔‘’。水柜的容水量为50万加仑,头部的球壳由一百多块压制成预定形状的金属板在现场拼焊而成。这对每块金属板的形状具有相当高的精度要求,所以模具设计时必须对钢板弯曲后的回弹量予以恰当补偿。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国外尚只有一些经验和半经验的公式图表,而研究者还大…  相似文献   
65.
本文提出用计算机预报梁板的弹塑性弯曲及薄壁杆件弹塑性扭转后的回弹量、给出了逼近任意材料真实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值方法。这样,无论材料性质如何,只要给出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都能用本文的方法简便地求得结果。算例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和实用意义。本文的思想可以推广用于更一般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余同希 《爆炸与冲击》1990,10(2):183-192
两端受约束的梁的动力响应 1.轴向不受约束的简支梁 在前几节中,我们着重讨论了悬臂梁,本节要研究当梁的两端受到约束时会出现什么新问题。  相似文献   
67.
方管在高速撞击下的能量吸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速度约为100m/sec的子弹高速撞击铝合金方管的实验,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下仍与准静态实验中一样,方管仍呈现“开裂与卷曲”的变形破坏模式,并证实了在高速碰撞下方管仍是一种极好的能量吸收装置.理论分析表明,在这种撞击条件下惯性力仍是不重要的;计入了应变率效应之后,理论预计的方管承载能力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8.
2021-12期目录     
本文综述结构冲击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时间区间上聚焦于2010—2020这十来年发表的文献,同时提及在此之前的奠基性工作。在内容上,首先着眼于结构冲击动力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如概念、模型和工具,它们源于和用于结构在爆炸与冲击下的塑性动力响应、失效和重复受载等;也介绍典型薄壁结构件的动力行为,以及运动的物体和结构物对固壁的撞击和反弹。注意到近十多年来由于轻质材料(如多胞材料、3D打印的超材料等)和以它们为芯层的轻质结构的大量涌现,以及对生物材料和仿生结构的极大兴趣,对这些材料和结构的冲击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构成了本文的后半部分。最后指出,在多尺度框架下以更全面的视角研究材料-结构-性能的内在规律,已成为推动冲击动力学继续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9.
70.
 许多工程问题需要测定各种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力学特性. 为达到这个目的,分离式Hopkinson 杆是现今世界上公认最成熟的、应用得也最广泛的现代实验技术. 这套装置的构型并不复杂,却能有效地获得大多数工程材料在每秒102~104的高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这种实验装置的名称源自最初提出相关创意和原始设计的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科学教授B. Hopkinson. 其实,B. Hopkinson 追随他的父亲J. Hopkinson 献身于工程科学,还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