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702篇
化学   1313篇
晶体学   78篇
力学   172篇
综合类   137篇
数学   238篇
物理学   8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21.
在KMnO4-H+-还原剂体系中研究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麻黄类生物碱的化学发光(CL)行为,建立了其快速灵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将此法与HPLC联用,实现了上述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10g/mL马钱子碱、1.0×10-8g/mL士的宁、1.0×10-5g/mL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HPLC流动相的脉动及其中的溶解氧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此法已用于一些药物中马钱子碱等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1%.  相似文献   
122.
铜(Ⅱ)离子与许多有机配位体组成饱和配合物后, 均导致铜(Ⅱ)在Luminol-H2O2和o-Phen-H2O2体系中催化化学发光活性的消失。本文首次发现, 当铜(Ⅱ)离子与某些有机配位体组成1:1不饱和配位化合物时, 它们非但不抑制化学发光,而且比铜(Ⅱ)离子具有更高的催化化学发光活性, 据此, 本文建立了用配合溶解Cu(OH)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技术测定氨基酸的新方法, 检测限均可达pmol级,比文献普遍使用的抑制化学发光法灵敏度高10~150倍, 线性范围达三个数量级,相对偏差在5.4%以下。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弱络合剂乙醇酸,柱上络合,间接紫外检测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对重金属离子Ba2+、Cr3+、Cd2+、Pb2+及可能存在的干扰离子进行了分离研究。通过对背景电解质种类和浓度、缓冲液pH、有机添加剂等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分离体系为含12 mmol/L络合剂乙醇酸的10 mmol/L吡啶溶液作为背景电解质(pH 4.0)。在电压15 kV,压差进样68.95 kPa.s,260 nm间接紫外检测条件下,采用50 cm(45.5 cm)×50μm(I.D.)石英毛细管,重复性实验(n=9):迁移时间RSD≤1.37%,峰高RSD≤1.70%,峰面积RSD≤3.55%;Pb2+、Ba2+和Cd3+的检出限(S/N=3)为0.2 mg/L,Cr3+的检出限为0.08 mg/L;在检出限至10 mg/L范围内,各离子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相关系数好于0.998。该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刘琳  裴瑄  王碧波  万有志 《合成化学》2007,15(6):789-791
2,4-二羟基苯甲酸与硫酸二甲酯经甲基化反应得到2,4-二甲氧基苯甲酸(3);3与SOCl2发生氯化反应合成了2,4-二甲氧基苯甲酰氯(4)。较佳的氯化反应条件为:325mmol,苯70mL,AlCl3250mg,回流反应1.5h,重结晶溶剂为石油醚(90℃~120℃),总产率达74.1%。2~4的结构经1HNMR和FT-IR表征。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插层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苯胺/钙基膨润土、聚苯胺/有机化膨润土复合材料.以电导率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苯胺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苯胺的加入量影响较显著,反应温度对聚苯胺/有机化膨润土复合材料影响较聚苯胺/钙基膨润土体系明显,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聚苯胺/有机化膨润土复合材料电导率的提高.聚苯胺/钙基膨润土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苯胺加入量为70%,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6 h;聚苯胺/有机化膨润土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苯胺加入量为70%,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8 h.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四探针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膨润土经有机化后,晶面间距增大较多;苯胺单体与钙基膨润土插层聚合后,膨润土晶面间距增大不多;苯胺单体与有机化膨润土复合后,破坏了膨润土的晶格结构,形成了混杂复合体系,电导率达10-3S.cm-1.  相似文献   
126.
通过2,5-二溴苯乙烯与对甲酰基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得到2,5-二(4'-甲酰基苯基)苯乙烯.在催化剂量的冰乙酸存在下,与光学纯的(S)-(-)-α-甲基苄胺或(R)-( )-α-甲基苄胺发生缩和反应,得到了一对手性非外消旋单体,( )-2,5-二{4'-[(N-(S)-α-甲基苄亚胺基)次甲基]苯基}苯乙烯和(-)-2,5-二{4'-[(N-(R)-α-甲基苄亚胺基)次甲基]苯基}苯乙烯.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或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光学活性聚合物.比旋光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圆二色光谱研究表明,聚合物主链可能形成了某一方向占优的稳定螺旋构象,且该螺旋构象的旋光方向与单体的旋光方向相反.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的光学活性有很大影响,在极性较大的芳香族溶剂和较高温度下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和单体相差更大的比旋光度.侧基的手性基团脱除后,聚合物仍具有一定的旋光性,说明聚合过程中形成的螺旋手性具有一定的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127.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8.
利用C2-对称的双胺双膦钌(Ⅱ)配合物RuCl2(P2N2H4)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酮的氢转移还原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异丙氧基钾的摩尔比为200:1:12的条件下,于65℃反应2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高达99%。讨论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9.
Two acetylene polymers containing cyanobiphenyl-based mesogens,poly { 10-[ ((4'- cyano-4-biphenylyl ) oxy ) carbonyl] - 1 -decyne } (PA8CN ), which has a relativelyfiexible polyalkyne backbone, and poly {[4-(((12-((4'-cyano-4-biphenylyl)oxy)dodecyl)oxy)carbonyl) phenyl]-acetylene} (PB12CN), which has a fairly rigid poly (phenylacetylene )backbon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respectively WCl_6 and [Rh(nbd)Cl]_2 as the catalysts.PA8CN exhibits enantiotropic interdigitated smectic A phase (S_(Ad)) over a temperaturerange as wide as ca. 100℃, whereas PB12CN is non-mesomorphic, demonstrating thatthe backbone rigid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liquid crystallinity of thepolyacetylenes.  相似文献   
130.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