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化学   355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13篇
物理学   2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半经典动力学方法模拟了π堆积的胸腺嘧啶体系最低激发态的光物理失活过程.设置激光脉冲仅作用于一个胸腺嘧啶分子T,另一胸腺嘧啶分子T’保持基态.模拟发现由于T与T’之间存在π堆积相互作用,导致电荷转移,形成T带负电荷、T’带正电符的激基复合物.由于相邻分子的空间效应阻碍了激发的T分子到达圆锥相交所必需的强烈扭曲,激基复合物的寿命比单体增长.当分子间距离缩短至0.3 nm后,T分子C5—C6键扭曲程度最大,此时发生电荷重组,两个胸腺嘧啶分子均恢复电中性.电荷重组诱导T’分子发生畸变,并在C5’—C6’扭曲最大时避免相交,体系衰减至基态,T和T’分子均恢复平面构型.  相似文献   
82.
用真空抽滤氧化石墨(GO)与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的混合分散溶液,流动组装得到自支撑GO/PANI复合薄膜,再利用气态水合肼还原其中的GO,最后重新氧化和掺杂还原态PANI,制备了自支撑石墨烯(GN)/PANI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GN/PANI薄膜为层状结构,且PANI纳米纤维均匀插层于GN片间.PANI纳米纤维在复合薄膜中的存在有效增大了GN之间的层间距,有利于电解液离也GN充分接触.GN的高电导性则有利于PANI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荷传输.电化学测试表明,GN/PANI薄膜在1 mol·L-1HCl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在0.1 A·g-1的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为495 F·g-1,在3A·g-1时为313 F·g-1.经过2000次连续充放电,其具有90%的电容保持率,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3CAM(H3CAM=4-hydroxy-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与Cd(NO3)2.4H2O反应,合成了1个镉配位聚合物[Cd4(HCAM)4(H2O)8]n(1),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四个HCAM2-配体桥联4个镉离子形成了1个四核镉单元。这些孤立的单元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配位框架。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能发出兰色荧光。  相似文献   
84.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5.
设p是奇素数,N(p)是椭圆曲线E:y2=2px(x2+1)的正整数点(x,y)的个数.主要讨论了N(p)的性质,运用初等方法及四次Diophantine方程的性质,对某些特殊素数p,给出了N(p)的上界.证明了当p≡1(mod 8)且p=s2+32t,其中s,t是正整数时,N(p)≤3;当p≡1(mod 8)且p+s...  相似文献   
86.
为了拓展随机排队理论,在具有工作故障的MAP/M/1排队的基础上,引入有限容量策略建立起一个新的排队模型.通过Uniformization Technique将连续时间排队模型转化成对应的离散时间排队模型,运用矩阵几何组合解给出系统中的顾客数量和服务器状态的联合稳态概率表达式,并给出基于稳态概率的性能指标.最后通过一些数值例子展示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RFID技术的应用在有效降低商品库存损耗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具有资金压力的供应链中小企业。在零售商具有资金约束的二级供应链下分析RFID技术的应用对资金约束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通过构建贸易信贷下基于批发价合同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采用RFID前后资金约束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决策及期望收益,探讨了该供应链采用RFID的必要条件。结果显示当RFID标签成本低于某个阈值,或RFID库存损耗恢复率高于某个阈值时,供应链成员会选择采用RFID。此外,当RFID单位标签成本或零售商标签成本分摊系数较低,或RFID库存损耗恢复率较高时,制造商会提供比不采用RFID时更高的批发价;在采用RFID的条件下,零售商订购数量低于不采用RFID时的数量。通过设计收益分享契约实现了采用RFID时资金约束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88.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拉曼散射强度弱的缺点,迅速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毒品以及爆炸物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对于SER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属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金属纳米粒子的种类、尺寸及形貌对SERS增强和吸收峰峰位均有影响,要获得好的增强效果,需要对金属纳米结构进行工艺优化。特别是,需要结合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激励光波长,以期获得更好的增强效果。为了研究SERS增强和吸收峰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具有双共振吸收峰的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首先利用FDTD Solutions仿真建模,主要针对金纳米颗粒直径、金纳米棒长径比及分布状态对共振吸收峰进行仿真,得到金纳米球理论直径在50 nm左右,金纳米棒理论长径比在3.5~4.5左右时,吸收峰分别分布在532及785 nm附近,符合多波段激励光拉曼增强条件;对于激励光偏振方向,其沿金纳米棒长轴方向偏振时吸收峰位于785 nm附近,沿金纳米球短轴方向偏振时吸收峰位于532 nm附近。然后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可用于多种波长激励光的双吸收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通过改变硝酸银用量(5,10,20,30和40 μL)、盐酸用量(0.1和0.2 mL)以及其生长时间(15,17,21和23 h)等多种工艺参数来控制金纳米棒含量,得到了同时含有金纳米球及金纳米棒的双吸收共振峰金纳米粒子。最后用该样品作为基底,罗丹明6G(R6G)作为探针分子,分别测试其在532,633和785 nm激励光入射时的SERS表征,对分析物R6G最低检测浓度均达到了10-7 mol·L-1,增强因子达到了~105,满足了多波段SERS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
烟羽断层重建质量受两方面条件限制:其中一个限制条件是遥感设备的时间分辨率。以往的研究多使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进行CT重建,受采集数据速度的限制,重建图像的时间分辨率较低。另一个限制条件是,采集到的数据量有限,是典型的不完全角度重建。过去多使用代数迭代重建算法或统计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受测量误差的影响比较大,分辨率较低且伪影较多。构造了基于成像差分吸收光谱技术(IDOAS)的光谱数据采集系统,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构造的系统相比,数据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160多倍,基本解决了时间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低三阶导数模型的烟羽断层重建算法--投影凸函数集低三阶导数法,简称为POCS-LTD。在投影的过程中,使用代数重建算法使重建图像符合投影方程;在全变分迭代的过程中使用了优化算法,将低三阶导数模型的全变分归一化值作为优化算法的迭代方向,前次迭代运算结果与本次投影运算的差值的模作为迭代步长。对重建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重建图像的接近度和一致性相关因子为指标,对重建结果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抗误差能力,与传统的低三阶导数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将重建接近度减小了80%以上。使用烟羽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外场实验,用POCS-LTD算法对外场实验的数据进行了烟羽重建,重建图像显示烟羽图像清晰,伪影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介绍的烟羽断层数据采集系统和烟羽断层重建算法,提高了烟羽断层重建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减少了重建图像的伪影,扩大了光谱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0.
研究并讨论了下一代光刻的核心技术之一—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简要介绍了欧美和日本等国极紫外光刻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新兴的下一代13.5 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现状,特别讨论了国内外激光等离子体极紫外光刻光源的现状,指出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光源的转化效率和减少光源的碎屑。文中同时概述了6.x nm(6.5~6.7 nm)极紫外光刻光源的最新研究工作。最后,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小组近年来在极紫外光源和极紫外光刻掩模缺陷检测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