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化学   477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225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180篇
物理学   40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CO氧化由其广泛的应用而成为催化领域中研究的重要反应,Co_3O_4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特性及反应机理等是研究的重点.催化剂的原位研究对观察相变过程,理解相应的表面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煅烧法制备了Ce O_2掺杂的Co_3O_4,并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XRD)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原位DRIFTS)表征了Ce O_2掺杂Co_3O_4对CO氧化的效果.原位XRD测试是在氢气气氛中进行,借以评估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Ce O_2的补氧能力,CeO_2掺杂可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并促进了Co~(3+)-Co~(2+)-Co~(3+)循环.采用原位DRIFTS对CeO_2改性的Co_3O_4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吸附碳酸盐物种的CeO_2掺杂Co_3O_4催化剂的红外峰与纯Co_3O_4相比有所不同.CeO_2掺杂的Co_3O_4上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较为活泼,其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比较弱,不会覆盖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能有效抑制催化剂的失活.本文揭示了CeO_2掺杂Co_3O_4促进CO氧化的机理,为设计高效氧化CO的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持.原位XRD的结果表明,由于CeO_2的补氧能力,引入CeO_2可以显著提高Co~(2+)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它可以通过降低Co~(2+)的氧化能力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促进Co~(3+)-Co~(2+)-Co~(3+)循环的稳定性,从而使Co~(2+)更容易转化为Co~(3+).原位DRIFTS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吸附在CeO_2-Co_3O_4表面的碳酸盐物种呈游离态,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较弱.这种类型的碳酸盐更活泼,而且不会像那些强作用在催化剂表面的碳酸盐物种那样使表面钝化.CeO_2-Co_3O_4与Co_3O_4的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的差异是由于引入的CeO_2对氧化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的结果.在高温和N_2气氛下进行预处理后,CeO_2表面变得光洁且形成了一些氧空位,其特殊的储氧能力通过弱吸附氧使其表面更加活泼.这些结果证实,经过CeO_2的修饰后,氧化钴表面更加活泼,且更适合CO氧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电导检测和紫外光度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家泉  夏令伟 《分析化学》1993,21(6):727-731
本文自制商效毛细管电泳装置.研究了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导检测和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紫外光度检测。在电导检测中,制作铂丝微电导池,并由用电池隔膜制作的导电接口连接电泳毛细管和电导池,高压被有效隔离,实现柱后电导检测,用内径200μm、长70cm(到接口)石英毛细管在10kV电压下分离检测Li~-、Na~-、K~-。在电动色谱中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高压电源组成电泳装置,用内径100μm,长50cm(到检测器)石英毛细管和SDS胶束溶液在14kV电压下分离检测电中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93.
在微波作用下,仅用1min便完成了苯甲醛亚胺的固—液相转移催化苄基化反应,然后经酸水解得到d1—苯丙氨酸,全程总产率为62.5×10(-2)。  相似文献   
94.
界面缩聚     
界面缩聚,在常温及常压进行。许多在高温不稳定因而在熔融缩聚中不能用的单体,可用这一方法順利地进行缩聚,这样就扩大了缩聚单体的范围。同时,界面缩聚,设备比较简单,对单体纯度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反应进行迅速又比较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因此这一反应对高聚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很便利的方法,丰富了高聚物的类型,可以说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新发展,具有广阔的前途。常見的缩聚高分子也可以应用以这一反应来制备。  相似文献   
95.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f.)Royle是应用于太湖的生态修复的一种沉水植物,每年秋天必须将种植的沉水植物收获才能彻底降低湖水中的营养盐负荷。本文中首次从环境修复植物黑藻全草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1-(5´-羟基- 4´- 羟甲基-1´-甲基-1H-吡咯-2´-基)-二十一烷- 2,12,15-烯-1-酮(2) 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 经EIMS, 1HNMR, 13C NMR 和IR确定其化学结构,用X 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地芰普内酯(1)和γ-硫 (4) 的晶体结构,并进一步用1H NMR 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地芸普内酯的化学结构。同时还根据质谱、红外光谱和文献数据鉴定了十八二酸(5) 。其中,化合物 2 为一种新化合物,化合物1 和3 是生物活性物质。为将收获后的生态修复植物黑藻开发成医药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6.
氯磺化聚乙烯的γ—辐射交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磺化聚乙烯(简称CSM)由于存在SO_2Cl基团很容易通过金属氧化物进行化学交联,但至今未见其辐射交联的详细报道.本文探讨氯含量对CSM辐射交联的影响. 所用CSM系吉林化工公司产品:20型(含氯量29~33%,下同),40型(33~37%)和30型(40~45%).将CSM和防老D按一定比例混炼均匀,再在140℃左右热压成形.试样用3.33×10~(15)Bg ~(60)Co于室温限量空气下进行辐照.辐照过的试样于80℃处理2小时以消除俘陷自由基.在氮气保护下先后用二甲苯和无水乙醇,加热回流48小时和8小时,测定凝胶含量.  相似文献   
97.
杜卫红  安忠维 《合成化学》1997,5(2):205-208
从环己烯合成了1-酰基-4-氯环己烷,发现在其在AlCl3催化与苯,氯苯,溴苯等优先生成反式1-芳基-4-酰基环己烷,与联苯反应时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98.
冷庚  吕桂宾  陈勇  尹辉  但德忠 《分析化学》2012,(11):1752-1757
建立了漩涡辅助萃取(VA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对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及体积、萃取时间、盐效应及pH值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2.3~6.8 ng/g,线性范围为10~2100 ng/g,相关系数0.9986~0.9994,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2%±4.7%,85.0%±5.0%和85.0%±5.1%,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7%,6.1%和5.7%。采用本方法对实际沉积物样品中PAHs进行分析,所有沉积物样品中均检出PAHs,3组不同采样深度沉积物样品中PAHs平均含量分别为73.3,49 8和28.3 ng/g,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8%±4.8%,83.1%±4.7%和84.6%±4.6%。  相似文献   
99.
以芳酮和芳醛为原料,在Na OH/Et OH存在下经缩合反应制得中间体芳烯酮(3);3与肼经环合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含荧光基团的吡唑啉衍生物(5a~5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并利用UVVis和FL研究了5a~5e对金属离子的选择识别性能。结果表明,5a~5e对Fe(Ⅲ)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00.
从重力场匹配导航的改进TERCOM算法入手,针对采样长度、采样间隔以及重力测量误差对匹配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海洋年度重力测量数据设计了准实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1)采样长度对匹配结果有重要的影响,采样长度与重力基准图的分辨率比值在10~20之间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匹配效果;(2)适当增加采样间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匹配的整体精度,但增加了匹配失效的风险,实际应用中采样间隔以2~4 min为宜;(3)重力测量白噪声误差对匹配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过大的误差将不能得到有效匹配,水下重力测量误差最好能控制在2 mGal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