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01篇
化学   629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98篇
数学   161篇
物理学   5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肖建新  陈菊芳  彭建华 《物理学报》2013,62(17):170507-170507
分析一个简单二阶延迟系统的Hopf分支和混沌特性, 包括分支点、分支方向和分支周期解的稳定性, 解析求出退延迟情况下, 这个系统的相轨线方程; 通过数值计算并绘制分岔图, 揭示系统存在由倍周期通向混沌的道路; 利用单路线性组合信号, 反馈控制实现系统的部分完全同步; 利用主动-被动与线性反馈的联合, 实现系统的完全同步; 设计和搭建系统的电子实验线路, 并从实验中观测到与理论分析或数值计算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延迟非线性系统 电路实验 Hopf分支 混沌  相似文献   
992.
魏晓林  陈元平  王如志  钟建新 《物理学报》2013,62(5):57101-05710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形状(三方、四方及六方) 的孔缺陷对锯齿形石墨烯纳米条带电学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孔缺陷形状对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导及电流特性影响显著, 其可能源于不同形状的孔缺陷边界对于电子散射的不同; 另外, 当缺陷悬挂吸附氢或氮原子, 将引起孔缺陷形状改变, 因此不同孔缺陷吸附对于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学特性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本研究将为石墨烯基电子器件失效分析及石墨烯孔结构器件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石墨烯 孔缺陷 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3.
邹红玉 《大学物理》2012,31(2):37-41,58
阐述了巨磁电阻效应的机理,利用AA002系列巨磁电阻(GMR)器件测量了单个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关系以及AA002系列巨磁电阻(GMR)器件的输出电压与外磁场的关系,研究了巨磁电阻效应的特性,并设计了巨磁电阻器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用性比较广泛的系列实验.  相似文献   
994.
Mg二次电池正极材料Cu2Mo6S8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S.H2O、MoS2、Mo为原料,用熔盐法(KCl为熔盐)合成了谢弗雷尔相的Cu2Mo6S8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循环伏安测试,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本Cu2Mo6S8正极材料属于R3空间群,具有良好的晶型。电化学测试表明,当材料在电压0.2~2 V范围内进行充放电时,其放电比容量在90 mAh.g-1左右,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均良好。该材料的充放电曲线中在1.2 V和1.9 V分别有还原峰,0.7 V和1.0 V分别有氧化峰,与伏安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5.
以水杨醛肟和Mn(CH3COO)2.4H2O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六核锰簇合物[Mn6O2(CH3COO)2(salox)6(H2O)4].10H2O(salox2-表示负二价的水杨醛肟),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及脱水前后样品的直流和交流磁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簇合物是一个反铁磁性单分子磁体,脱水使得六核锰簇内的反铁磁作用增强,磁弛豫能垒下降,但簇合物仍保持单分子磁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6.
由于球体具有轮廓连续性好等优点,在摄像机标定,尤其是多相机标定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利用球作为标定靶标可以弥补平面靶标在多相机标定中出现视角过大时畸变太大甚至于观测不到的不足,但是空间球经透视投影后成像一般并非标准圆,而是一个椭圆。椭圆几何中心与球心真实成像中心并不一致,从而影响了标定精度。造成球心成像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球的相对大小及相对于相机的位置。通过分析空间球成像模型,仿真研究了各因素对球心成像误差影响的大小,寻找球心的透视投影像点与其成像椭圆几何中心之间的误差变化规律,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误差校正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校正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校正,球心投影像点定位精度可达到亚像素级。  相似文献   
997.
导热膏填充的接触界面热阻由接触热阻和间隙热阻两部分组成。本文采用截锥体接触的单热流通道模型代替CMY模型中的圆盘接触的单热流通道模型,推导出了改进的接触热阻计算公式。本文还结合间隙热阻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一种改进的导热膏填充的接触界面热阻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对于使用导热膏填充的接触界面的热阻而言,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导热膏的导热系数,而接触界面间压力对其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8.
李承  石丹  邹云屏 《物理学报》2012,61(7):70701-070701
提出了一种新的两层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该网络采用正弦基函数作为权值, 神经元激活函数为线性函数, 连接形式为两层反馈型结构. 研究并定义了该反馈型神经网络的能量函数, 分析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问题, 并证明了在Liapunov意义下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网络运行过程中, 其权值不做调整(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网络状态不断地转换. 随着网络状态变化其能量不断减小, 最终在达到稳定时能量到达极小点. 由于该反馈型神经网络权值为正弦函数, 特别适合于周期信号的自适应逼近和检测, 为实际中周期性信号检测与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网络模型和方法. 作为应用实例把该网络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电压凹陷特征量实时检测, 仿真结果表明, 网络用于信号检测不仅有很高的静态精度, 而且有非常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999.
聚腺嘌呤-金纳米簇(聚A-AuNCs)制备简单,快速,且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和光学稳定性。基于聚A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金纳米簇,构建了一种灵敏、简单、快速的新传感方法用于检测汞离子。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通过水浴加热法合成金纳米簇。用荧光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金纳米簇的荧光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金纳米簇为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约为7 nm。金纳米簇在280 nm紫外光激发下,于471 nm处发射出强烈的蓝色荧光,且金纳米簇的光学稳定性良好。溶液在4 ℃下避光保存1个月,金纳米簇的荧光强度变化很小。当汞离子存在时,汞离子与纳米金之间的高亲和力,可以有效地猝灭金纳米簇的荧光。文中讨论了反应体系中缓冲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缓冲溶液pH值对该方法的影响不大。汞离子对金纳米簇的荧光猝灭反应非常迅速,1 min之内就可以完成,所以后续反应仅需简单的混合即可进行荧光的测定。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对一系列汞离子浓度进行了检测,线性方程为:y=-335.57x+541.35,检测线性范围在0.01~1 μmol·L-1之间,相关系数为0.992 6。根据空白的三倍标准偏差原则确定检测下限为3 nmol·L-1。该方法选择性好,通过9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金纳米簇的荧光信号并无明显影响,验证了金纳米簇对汞离子检测的特异性。用该方法检测了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加标回收率在95.33%~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可用于实际样品中Hg2+的检测。该法仅需将溶液简单混合即可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Al2O3/TiC基陶瓷刀具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邓建新  吴泽  艾兴  赵军 《摩擦学学报》2011,31(4):369-374
采用UMT-2球-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A l2O3/TiC基陶瓷刀具材料在200℃至600℃范围内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并分别使用大景深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后磨痕的轮廓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A l2O3/TiC陶瓷刀具的摩擦系数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在600℃时开始降低,摩擦系数的数值在0.1~0.4之间;磨损量随着摩擦滑动速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摩擦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磨损量的数值在4×10-7~9×10-7mm3/(N.m)之间;随着摩擦温度的升高,磨痕轮廓两侧具有明显的材料转移现象,A l2O3/TiC陶瓷材料主要磨损机理是裂纹的产生与材料的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