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化学   229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10篇
物理学   2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古龙酸结晶母液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D—8及D315二种树脂相继处理古龙酸的结晶母液,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可以使得经二种树脂处理过的古龙酸液色素在420nm处的吸光值下降到与原液稀释12倍在420nm吸光值相当,在830nm处的吸光值下降到原来的约1/4,在280nm处的吸光值下降到原来的1/2,从而能从处理液中结晶出合格的古龙酸。经HD—8处理的古龙酸回收率为94.2%,经D315处理的古龙酸回收率为88.9%,结晶得到古龙酸成品回收率为74.6%。  相似文献   
12.
纳米硅胶颗粒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ol-gel方法制得了纳米级的硅胶悬浮液.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引入了具有发射荧光能力的萘基基团.在稳态荧光研究中清晰地观察到在微小粒子表面上萘基基团会因溶剂不同而发生重新排组,并呈现出激基缔合物发光.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粒子表面荧光的猝灭效应,发现只有Cu2+对纳米微球荧光有强烈的猝灭特征,这种优良的选择能力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检测Cu2+的荧光化学敏感器.  相似文献   
13.
液相微波介电加热法制备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些新方法当中,液相微波介电加热法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引起了科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液相微波介电加热法制备纳米粒子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是该方法在制备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族化合物纳米粒子中的应用,并且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钽离子掺杂对LiFePO4 / C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AM(聚丙烯酰胺)模板-溶胶凝胶法在惰性气氛下合成钽掺杂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钽对目标化合物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33C的电流下充放电时,掺杂前后第2个循环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38.6 mAh·g-1和155.5 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为141 mAh·g-1和156 mAh·g-1。电化学交流阻抗表明,掺杂后的材料阻抗Rct从180 Ω减小到120 Ω。振实密度比掺杂前提高0.312 g·cm-3。  相似文献   
15.
16.
以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Ce(NO33为反应原料,通过考察加热方式、加热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合成了结构性能较好、表面羟基含量较高的介孔CeO2材料。利用XRD,N2吸附-脱附,TEM,Raman,FT-IR等技术对合成样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123与Ce(NO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0,在110℃水热下合成的CeO2结构性能最好。以酸性橙7(AO7)为探针分子,对合成介孔CeO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光催化结果证明,由于表面羟基含量较高、介孔及氧缺位的形成,所合成结构性能较好的CeO2,利用可见光可彻底催化降解溶液中的AO7。  相似文献   
17.
The mixed-metal cluster Yb4O4(OiPr)16Na12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determined by I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cubic system, space group P23 with a = b = c = 13.9788(3), V = 2731.55(10)3 , Z = 1, Dc = 1.202 g/cm 3 , Mr = 1977.42, = 3.480 mm-1 , F(000) = 972, the final R = 0.0288 and wR = 0.1511 for 167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Ⅰ > 2σ(Ⅰ).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Yb4O4 (OiPr)16Na12 is centrosym-metric and the structure contains four ytterbium metals and twelve sodium metals, and each ytterbium atom is coordinated by six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an ancillary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optimized molecular unit was provided. The large energy gap (3.31 eV) between HOMO and LUMO indicates that the structure framework is particularly stable.  相似文献   
18.
Three-dimensional (3D)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 studies of 44 curcumin-related compoun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ased on our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 for their anticancer activity against pancreas cancer Panc-I cells and colon cancer HT-29 cells. The established 3D-QSAR models from the 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 in training set showed not onl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quality, but also satisfying predictive ability,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R12= 0.911, R22= 0.985) and cross-validation coefficient values (q2= 0.580, q22= 0.722). Based on the CoMFA contour maps, some key structura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anticancer activity of these series of compounds were revealed. The results provide some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designing new curcumin-related compounds with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predicting their activities prior to synthesis.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在Pt盘电极上对Ru(bpy)2+3的发光有增敏效果,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同时分离检测乳制品中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含量的新方法。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采用5 mmol/L Ru(bpy)32++60 mmol/L pH 8.5磷酸缓冲液,10 kV×10 s电动进样,光电倍增管高压为900 V,检测电位为1.18V,分离电压为12 kV,使得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检测,对奶粉样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分别为94.6%~97.8%和95.9%~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4.6%和2.7%~4.1%。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传统的小抖动腔长控制,自适应腔长控制方法实现了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理想工作点的自动跟踪功能。所提方法在小抖动腔长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光强调制信号的基波和二次谐波进行解调,增加了光强增益控制环路和调制控制环路。通过改进硬件电路和控制算法将增益、调制和腔长3个控制环路紧密耦合在一起,实现四频差动激光陀螺自适应腔长控制系统,从而达到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理想工作点自动跟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腔长控制能够消除外界环境、光强、电子元件参数等变化对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作点的影响,使得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作在理想工作点上,提升陀螺变温零偏稳定性51%和减小变温零偏最大变化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