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0篇
晶体学   6篇
物理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Ti镀层—金刚石界面结合强度与界面产物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了磁控溅射Ti镀层与金刚石界面反应形成TiC层的厚度,镀层与金刚石界面结合强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变化关系;用SEM观察了界面的反应形成的TiC在金刚石表面上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镀层-金刚石界面结合强度与TiC显微结构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镀层与金刚石界面反应首先在金刚石表面外延生成点状TiC,点状TiC沿镀层与金刚石界面生长,最后形成连续的TiC薄膜,从而达到Ti镀层与金刚石界面最大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42.
本文采用恒沸腾水解法制备了颗粒度均一的亚微米晶ZrO2 (Y2O3)粉体,并以其为增韧相,在高温(1350℃)超高压(5GPa)条件下制备ZrO2 (Y2O3)+SiC+金刚石的聚晶烧结体(PCD).用XRD、SEM背散射分析、冲击韧性测定和磨耗比测定研究了不同含量Y2O3稳定的ZrO2粉体对SiC-金刚石聚晶烧结体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 (Y2O3)粉体中Y2O3含量<2.2mol;时,ZrO2以四方t相+单斜m相的混合相形式存在于烧结体的结合剂基体上,t相量随Y2O3含量增加而增加,对SiC-金刚石聚晶烧结体的增韧来源于相变增韧和微裂纹增韧的叠加,当Y2O3含量>2.2mol;时,ZrO2以100;t相存在,增韧机制为相变增韧.在2.0mol;~2.2mol;Y2O3含量范围内,PCD可获得较高的磨耗比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43.
采用光弹性理论对人造金刚石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不同应力状态的金刚石在偏光显微镜下会出现不同的干涉色,并依据干涉色的级序高低对应力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双折射条纹对应不同的应力值:黄色对应的最大剪应力为0.6659GPa,红色对应的最大剪应力为0.6562GPa,蓝色对应的最大剪应力为0.5704GPa,绿色对应的最大剪应力为0.6448GPa.根据金刚石在偏光显微镜下干涉色的颜色来考察金刚石内部应力水平,从而为金刚石的质量检验提出了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简易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4.
燃料电池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碳载铂基催化剂(Pt/C)是最常用的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不过Pt/C稳定性较差、且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共价型碳化物碳化硅和碳化硼,由于具有极强的共价键,其物化稳定性优异,成为制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的重要基础材料。本文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碳化硅和碳化硼的独特优势,讨论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王艳辉  王德真 《中国物理快报》2004,21(11):2234-2237
The discharge modes of a homogeneous barrier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helium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one-dimensional fluid model. It is found that, either in single peak discharge or in multipeak discharge, there are two discharge modes: glow and Townsend modes.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the two modes are compared.The conditions forming the two mod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6.
己二酸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混和二元酸副产物,其中戊二酸含量最高.在分离混合二元酸纯化戊二酸的工艺中,酯化分离水解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工艺方法.水解反应体系中,除了主产物戊二酸之外,还有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两种主要杂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便捷快速,可以同时准确定量戊二酸、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Sun Fire C_(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和乙腈/水/三氟醋酸(体积比为60:40:1)流动相,在柱温40℃和流速0.5 m L/min的条件下,实现了3种物质之间的基线分离.戊二酸、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3 000 mg/L(r=0.998 0)、3~1 500 mg/L(r=0.999 1)及3~1 500 mg/L(r=0.999 4),加标回收率(n=5)分别为105.79%(RSD=1.63%)、96.21%(RSD=7.28%)、93.10%(RSD=11.22%).方法实现了同时测定戊二酸、戊二酸单甲酯和戊二酸二甲酯,为酯化分离水解工艺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7.
王艳辉 《物理与工程》2004,14(4):21-23,47
本文介绍了研究性实验——GaN的光学特性研究实验的开发过程以及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8.
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并获得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进行实验认知和预操作,而且可以在实验课后检查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虚拟仿真实验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周期。本文讨论了真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真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更好地了解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实验原理的动态展示和实验步骤的反复操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真空技术的整个实验过程,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实验课结束后检查核对实际操作过程。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原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We show the necessity of leaving out the approximation of constant average electron energy in many fluid models. For this purpose a one-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model for He atmospheric barrier discharges is developed. With this model, the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n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 is obtained without introducing much difficulty, and the new model is readily implemented for investigating discharges in complicated gases.  相似文献   
50.
李世云  王艳辉 《高分子科学》2013,31(10):1329-1333
A one-pot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 tether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in situ ethylene copolymerization with an olefin-type comonomer, α-alkene 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 - CH = CH2) is reported. The covalent linkage between polyethylene an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s demonstrated. The MWCNTs are chemically oxidized first by a strong oxidizing agent and then functionalized with chlorocarbonyl groups (MW-COCl) via reacting with thionyl chloride. The MW-CH=CH2 are obtained by esterification of ω-undecylenyl alcohol with MW-COCl. The MW-CH=CH2 may serve as olefin-type comonomers to further synthesize core-shell structured copolymers with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ore grafted with side chains of polyethylene via rac-(en)(THInd)2ZrCl2 copolymerization catalyst. The core-shell structured nano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1H-NMR, SEM, FTIR and TGA.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polyethylene chains growing from the surface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