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1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1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加入底物月桂酸和正丁醇对脂肪酶进行活性构象诱导,再经紫外光引发聚合、抽提和干燥后,获得了双底物诱导脂肪酶构象的聚合物(DSLP),对DSLP在30~60℃对配体的吸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SLP对月桂酸和正丁醇的吸附能力大于空白聚合物(BP)和固定化酶聚合物(ILP),显示底物诱导使DSLP对其配体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升温有利于增加DSLP对配体吸附量,当温度从30℃升高到40℃时,DSLP对月桂酸的平衡吸附量由25.83mg/g提高到36.08mg/g,DSLP对正丁醇的平衡吸附量由16.82mg/g提高到20.46mg/g。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上升,吸附量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72.
纪宪勇  张婧  汤灿林  王杰 《有机化学》2011,31(1):126-131
以间苯二甲酸酯为端基, 采用收敛法经钯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1~3代非对称的共轭树状体, 利用1H NMR, 13C NMR, 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该类型树状体的骨架以间位和对位分枝的苯乙炔为基础, 其显著特征是每个吸电子基团都与一个给电子的烷氧基直接共轭. 对其光学性质的初步研究显示, 随着代数的升高它们的UV/vis吸收边缘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73.
赵宇欣  陈国华  王杰 《合成化学》2013,21(2):248-250,256
以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催化氢化、氨基保护、环合反应、盐酸化脱Boc、乙酰化等6步反应合成了利奈唑胺,总收率62%,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74.
以pH 7.6 10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为反应体系,底物苄胺在单胺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苯甲醛,通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醛的含量,从而测得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异喹啉衍生物对其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和化合物8效果显著,其IC50值分别为203.228μmol/L和124.137μmol/L,前者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抑制,而后者则为混合型的可逆性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75.
用QuattroM icro三级四极串联质谱分析常见的20种氨基酸的加钠效果。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氨基酸与钠离子的非共价键结合力很弱甚至没有,但脯氨酸和苯丙氨酸很容易形成加钠离子峰。采用“序列对接法”测出重组人酸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C-端肽段的全序列,并确定钠离子的加成位点为该肽段的第6位脯氨酸(6Pro)。通过酸化样品溶液获得无加钠、无序列间隙的该肽全序列,与加钠肽段的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76.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方法预测氨基酸的比旋光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 ip,QSPR)方法对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旋光度进行了预测,同时运用交互检验(LOO)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应用启发式算法对描述符进行筛选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所建立的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18,但分别用 1、-1代表左旋和右旋的分子手性后,重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相关系数(R2)变为0.970。本研究所建立的QSPR模型为预测手性化合物比旋光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8.
采用恒电流法制备了具有可快速充放电性能的对甲基苯磺酸根(TOS-)掺杂聚吡咯/功能化单壁碳纳米管(PPy-TOS/F-SWNTs)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呈纳米棒状构成的多孔结构,棒径约为70nm;比表面积(BET)测试分析表明该复合材料有着较高的比表面积(12.64m2.g-1)和大的介孔孔隙率(20-40n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GC)电化学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快速充放电性能,在800mV的电位窗和2.5A.g-1(功率密度为2kW.kg-1)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具有211F.g-1的比容量(能量密度为18.7Wh.kg-1),而当充放电电流高达80A.g-1(功率密度为60kW.kg-1)时比容量仍可达141.8F.g-1(能量密度为12.6Wh.kg-1),同时该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在10A.g-1大电流下经历10000圈循环后容量仍保持95.2%.  相似文献   
79.
在乙醇溶剂中,于温和条件下以邻苯二胺和1-苯基吡唑-4-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含吡唑取代基的苯骈咪唑杂环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MS,1H NMR对所合成的苯骈咪唑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0.
利用沉积法获得了异质结AgI/h-MoO3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光致发光(PL)、电化学阻抗(EIS)等方法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噻吩的正辛烷溶液模拟催化裂化(FCC)汽油为探针考察了AgI/h-MoO3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结果表明,AgI/h-MoO3-18异质结在催化剂浓度为1.5 g·L-1,可见光照射2 h后,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达98%。利用XRD、XPS、UV-Vis-DRS揭示了AgI/h-MoO3光照后生成少量的金属Ag,使其结构转变为Z型AgI/Ag/h-MoO3,有利于光生电子(e-)转移。利用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循环实验研究了AgI/h-MoO3光催化氧化脱硫机理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AgI/h-MoO3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而且还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