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32篇
物理学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水热生长的预处理步骤在普通玻璃载玻片表面铺设种子层,然后采用旋涂法在处理好的衬底上涂覆前驱体溶胶,成功地制备出沿(002)晶面择优取向生长的Al掺杂的ZnO薄膜(A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表征薄膜形貌,并测定薄膜的透射率及电阻率.研究了种子层对AZO薄膜结晶性能、表面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层减少了薄膜生长初期的非晶成份,促进了薄膜的晶化.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射率超过85;,导电性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KTP晶体的电光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本文简述了KTP晶体的电光性能并与KD*P、LN晶体进行了比较。概括了KTP晶体电光器件研究的主要进展。对水热法生长的KTP晶体和熔剂法生长的KTP晶体在电光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熔剂法生长的低电导率KTP晶体在电光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4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T.Mat-thias首次报道铌酸钾(KNbO3,以下简称KN)是一种铁电体[1].当时正值铁电物理学兴起之时,已发现罗息盐、磷酸二氢钾、钛酸钡等几种晶体具有铁电性.Matthias根据KN与钛酸钡在晶体结构上的相似性,推断KN也应具有铁电性.为了证实这一点,他试图按1877年法国人Joly报道的方法,用CaF2作助熔剂来生长KN[2],但重复多次未成功.后来他改用熔点较低的钾盐(KF,KCl)作助熔剂,得到了边长为1-2mm的透明多畴立方晶体.用这些小晶体作介电性质测量,Matthias观察到了铁电居里转变点,证实了他的推测.这一发现推动了KN晶…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体的进展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新世纪以来人工晶体在大单晶生长、新晶体探索、THz波、周期微结构、纳米技术、宽带隙半导体晶体和LED衬底、光子晶体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人工晶体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文林  沈德忠 《人工晶体学报》2012,41(3):551-554,563
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出了40×10×3 mm3和32×10×2 mm3的非线性光学晶体Cd4BiO(BO3)3。用XRD粉末衍射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确定了该晶体为同成分熔融晶体,熔点为897℃,在990℃以上开始分解。测量了晶体300~6500 nm的室温透过光谱,结果表明Cd4BiO(BO3)3晶体在750~2550 nm的透过率约为80%,紫外截止波长为395 nm。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ZnO为种子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i、Mg掺杂的氧化锌薄膜.利用XRD、SEM、PL等手段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掺杂情况、种子层、旋涂次数对Li、Mg掺杂的ZnO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铺种子层、旋涂8次、在580℃下退火的条件下制得的薄膜性能最好,通过Li、Mg共掺杂使得ZnO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增强近5倍,近带边发射峰发生蓝移,禁带宽度变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PbO-0.25B2O3为助熔剂,利用顶部籽晶法获得了较大块的Cd3Zn3B4O12单晶.透过率测试结果显示该晶体的紫外截止波长位于310 nm处.利用Kurtz-Perry的方法对晶体的倍频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晶体的粉末倍频效应约为KDP的5倍,且能实现相位匹配.晶体的光损伤阈值约为840 MW(1064 nm,10 ns).该晶体的热分析结果显示Cd3Zn3B4O12晶体在熔点温度以上会产生分解,这也是阻碍高质量大块Cd3Zn3B4O12晶体生长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工件转速、不同入射角度等条件下离子束对CLBO晶体抛光表面的处理效果.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和比较了CLBO晶体抛光表面处理前后的形貌和粗糙度.试验结果显示,离子束刻蚀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较大的工件转速使晶体表面粗糙度变大;当离子束入射角度在30~60°之间时,处理后晶体表面粗糙度均变小,90°入射时,粗糙度明显增大.试验证明,离子束处理对晶体抛光表面粗糙度Rz值影响较之Ra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CLBO晶体表面化学腐蚀和开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酸锂铯(CLB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紫外倍频晶体,但在室温大气环境中使用时晶体容易开裂,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本文用水(或/和)甘油作为腐蚀剂,对不同取向的CLBO晶体表面进行了腐蚀,对比了表面的腐蚀图案;通过纯甘油和纯水的腐蚀剂作用对比,并结合CLBO晶体晶胞内原子的排列情况,揭示了CLBO晶体开裂的微观机理:水分子从(100)或者(010)面上的结构通道进入CLBO晶体,与Cs、Li和B原子反应,生成Cs2B10O16·8H2O、α-Li4B2O5和H3BO3,打开了CLBO晶体的键链,从而引起晶体的开裂;最后展示了CLBO晶体由于水的侵蚀而开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光通过一个光学器件时,一种减少两通光面反射损耗的方法,是将此两通光面切割成所谓的布儒斯特角且相互平行.这种相互平行的具有布儒斯特角通光面的光学器件,被用来减少反射损耗已经很多年了.激光发明以后,特别是二次谐波发生实现以后,上述这种平行式布儒斯特角切割方法,也曾不断用来降低倍频器的反射损失.但并没有人谈到过实验结果:这种将倍频器的通光面切割成相互平行的具有布儒斯特角的方法,是否真能减少倍频器的反射损耗?我们的回答是:不能.本文将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不能,并给出我们认为正确的切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