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在我们提出诱导极性叠加原理并用以解释同分异构体稳定性及设计烷烃异构体标准生成焓计算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含多个杂原子体系的取代烷烃——氯代烷烃异构体生成焓的五参数的新方法.与目前应用较广的九参数的基团加和法相比,计算精度高、预报性好,其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比实验数据的相应偏差还要小.而且,特别重要的是,由于所用的参数少,它在理论上可以推广到含各种杂原子或基团以及多种杂原子或基团共存的化合物生成焓的计算.  相似文献   
72.
陈立  田兴  夏洁  沈勇 《应用声学》2020,39(4):618-624
建立扬声器系统的离散时间模型是对其进行数字控制的基础。研究给出了使用LR-2理论优化的四阶带通箱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推导其传递函数方程组,构建其时域差分迭代式,形成离散时间形式的表述,用以描述系统的瞬态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状态空间方程的差分求解方法相比,本文给出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更为稳定精确,对采样率的要求更低。  相似文献   
73.
抗癌性吲哚喹唑啉衍生物3D-QSAR研究及其分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力  沈勇  陈锦灿  郑康成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1):1372-1376
吲哚喹唑啉衍生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作者在最近报道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R)的基础上,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方法(CoMFA)进一步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建立了3D-QSAR的CoMFA模型, 其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86, 标准偏差SD=0.084, 统计方差比F=114.6, 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695, 表明该模型合理、可信, 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 (1) 取代基R1的部位上静电效应起主要作用, 并且确保取代基R1的第一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净正电荷, 对提高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十分重要. 这与2D-QSAR研究结果相一致. (2) 取代基R2的部位上立体效应起主要作用, R2的体积大小要适中. 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了分子设计, 在理论上获得了一些具有较高抗癌活性的新的吲哚喹唑啉衍生物, 并期待实验证实. 该QSAR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验工作者合成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以Cu(NO_3)2·3H_2O为铜源,采用水热法在180 ℃条件下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BiVO_4光催化材料,其在可见光下具有强大的氧化还原能力。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阻抗谱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并以500 WXe灯为模拟可见光源,罗丹明B染料(RhB)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光催化性能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u掺杂改变了 BiVO_4的形貌,当Cu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 %时,在500~800 nm范围内可见光吸收显著,使得光催化活性达到最佳,对RhB(10 mg·L~(-1))的降解率可达81.6%,较同条件下制备的纯BiVO_4光催化效率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75.
薛政  沈勇  朱舸  夏洁 《应用声学》2017,36(3):200-204
在扬声器单元的一侧耦合管道是解决声短路,实现低频下潜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一种周期性结构管道,对其低频辐射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使用周期性结构管道代替传统均匀管道以缩短长度。在实际的扬声器单元上分别耦合传统的均匀管道和周期性结构管道,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结果表明,为实现相同的低频下潜,合理的周期性结构可以有效地缩短管道长度,从而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钒邻苯二酚双齿配合物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Gaussian 94W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LanL2DZ基组,对钒邻苯二酚双齿配合物结构单元V(cat)3n-(n=1,2)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这些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处于前沿的一些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为过渡金属双齿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及其在酶和蛋白质中的活性部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7.
聚丙交酯(PLA)和乙交酯-丙交酯共聚酯(PLGA)是性能优异的可降解聚酯材料,发展绿色、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实现丙交酯和乙交酯的本体熔融聚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ZnCl2、MgCl2和FeCl3与3种有机碱构成的Lewis酸碱对在丙交酯(LA)本体熔融聚合的催化作用.研究了包括Lewis酸碱对类型、比例和反应时间对LA开环聚合反应的影响.这3类Lewis酸碱对在180℃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其中FeCl3/DBU催化体系能够同时实现高单体转化率和分子量.同时,FeCl3/DBU能够有效催化LA和GA的随机共聚,通过调控LA和GA的单体投料比可以制备不同摩尔组成的PLGA共聚酯.  相似文献   
78.
朱宏艺  申雨晨  沈勇 《应用声学》2020,39(2):169-188
紧凑型扬声器系统的空间感增强是目前便携式移动电声设备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该文基于拓宽视在声源宽度以增强空间感的理念,进行了紧凑型扬声器系统的波束形成研究。该文基于圆柱形刚性障板的声学特性,利用两只扬声器单元设计了紧凑型双单元声系统,分别利用基于相位对齐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实现左/右声道的波束形成和利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并设计半空间指向性的目标实现虚拟中央声道的波束形成。通过分析波束宽度和扬声器单元的工作状态验证了波束形成效果符合目标设计。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一方面,该文利用边界元方法仿真分析了有限长障板对扬声器单元指向性以及波束形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有限长障板会使得单元整体的指向性变宽,该结果更有利于声系统实现目标;另一方面,该文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条件实际设计了双单元声系统,通过实验测量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79.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对一系列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CoMFA和CoMSIA两种模型. 所构建的最佳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和0.645,非交叉验证系数分别是0.964和0.972,模型的一些外部验证表明两个模型合理、可靠,并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 同时,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了该类化合物与Wee1激酶结构的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表明,在R1和R5取代基上引入正电性基团,R2为体积小的电负性基团,同时选择体积中等和强的推电子的R3但亲水性的X取代基,能有效改善这类化合物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0.
扬声器瞬态特性利用Wigner分布的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Wigner分布优良的时频聚焦特性,建立了一套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可以测量扬声器 的瞬态特性。实验证明,其结果与CLIO测试系统运用累积谱法测得的瞬态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