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化学   251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06篇
物理学   2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引入快速、主动释放基因的机制是提升非病毒基因递送效率的关键. 本研究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与(2-丙烯酰基)乙基(硼酸苄基)二乙基溴化铵(BD)为单体, 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反应制备具有活性氧响应性质的聚阳离子嵌段共聚物pM-pBD. 通过静电作用, 阳离子共聚物pM-pBD能够与带负电荷的DNA以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复合物. 其中, 阳离子pBD片段具有活性氧触发电荷反转的特性, 因此, 有助于获得活性氧触发的静电组装复合体结构解离, 从而实现可控基因释放的功能. 理化表征结果表明, pM-pBD与质粒DNA静电复合后能够形成粒径约为99.1 nm, ζ电位约为+13.8 mV, 显微形貌近似球形的纳米复合物. 在加入促过氧化氢产生的抗坏血酸后, 上述pM-pBD基因递送系统的转染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因此, 本研究创制的pM-pBD为基因递送系统的可控释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2.
杨航  马登秋  张强  刘小雍  樊炜  张云飞  黄文  何建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6):062002-1-062002-7
随着特种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复杂流体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超精密加工工艺中。超精密加工流场分析具有几何特征复杂、流体本构特性多样、流体边界为自有边界等特点,传统流体数值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可靠分析。从流体的一般特性出发,将D. G. Christopherson提出的非负二阶偏微分系统的超松弛迭代方法用于超精密加工流场分析,建立了适应性与可靠性兼顾的流场分析方法。以磁流变抛光为例,开展了抛光区域压力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得压力分布形态正确,且分布从x轴正半轴延伸到负半轴,与郑立功等人的实验测定结果一致。另外,基于Kistler力传感器对磁流变抛光过程的法向压力在0.1~0.3 mm浸深段进行了在位测量,发现计算与实验结果偏差均小于20%。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
波长无啁啾调谐窄线宽掺Yb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位掩模法, 在圆形掺Yb3+双包层光纤上制作了Bragg光纤光栅,并用它作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输出腔镜, 在光栅反射中心波长1055.2 nm位置得到了窄线宽的激光输出, FWHM为0.271 nm, 信噪比约为40 dB.这种结构的双包层光纤激光器, 在双包层增益光纤和后腔镜间没有连接损耗, 减小了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体积. 用自行制作的等强度梁对作为输出腔镜的光纤光栅做双向应力调谐, 实现了激光波长无啁啾调谐输出, 调谐范围1051.1~1060.04nm,调谐量达8.9nm, 调谐过程中激光3 dB线宽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74.
我们将在Ramik定义的模糊最大序关系基础上研究模糊环境中的二人零和对策。在非对称模糊数基础上,引入模糊环境中的几种Nash均衡策略,讨论各种均衡策略存在的充要条件。并引入含参变量确定性矩阵对策及其均衡策略的概念,讨论含参变量确定性矩阵对策的Nash均衡策略和模糊值矩阵对策的均衡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通过水热法及均匀沉淀法制备了NiO/TiO2-B—维复合纳米材料.利用XRD、SEM等表征了纳米带的结构与形貌,采用恒电流充放电、CV等手段,对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及均匀沉淀法可以较为便捷的制备出NiO/TiO2-B纳米带,而且负载NiO后纳米带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0.1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304 mAh/g,高于纯TiO2-B纳米带的234 mAh/g;在1C的倍率下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233 mAh/g,容量提升了33.9;;在200次循环后容量仍能保持129 mAh/g.  相似文献   
76.
林健  张强 《运筹学学报》2012,16(4):41-50
针对联盟支付以判断值给出的n人合作对策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1-9 判断标度的合作对策Multiplicative-Shapley 值求解公式. 首先给出了判断值平均支付函数的定义,研究了判断值的一致性及其调整方法. 其次通过定义相应的特征函数,给出了具有判断值支付的n人合作对策的优超、伪凸、伪核心、单位元等系列概念,并由此提出一个满足3条公理的Multiplicative-Shapley 值公式. 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Multiplicative-Shapley 值公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用分子荧光法、气相色谱法探讨了有机磷药物在以蛋白质为主要基质的水产品中的存在状态, 并研究了蛋白质对有机磷药物提取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磷药物与蛋白质有较强结合作用. 体积分数为70%~90%乙腈水溶液可引起蛋白质变性伸展, 利于释放结合的药物, 从而提高蛋白质基质中的有机磷提取回收率. 以体积比乙腈∶乙酸∶水=90∶1∶9的溶液提取鱼肉样品中的有机磷药物, 以PSA, GDX-103为混合颗粒吸附剂, 以无水硫酸镁、无水醋酸钠为混合无机盐除水剂, 经离心分离去除基质后萃取液直接进样测定了鱼肉中5种有机磷药物(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甲基对硫磷和乙基对硫磷), 测定回收率为72.97%~107.21%, 检出限为0.002~0.045 mg•kg-1. 方法操作步骤简单、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78.
食品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更是个重要的因素。应用FS920荧光光谱仪,研究了防腐剂山梨酸钾的荧光特性,得到山梨酸钾荧光特征峰于λex/λem=375/490nm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橙汁溶液中防腐剂山梨酸钾进行检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寻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经过样本训练得到橙汁溶液山梨酸钾的回归模型,对未知浓度的溶液进行预测,将新算法与基本遗传算法寻优的模型和BP神经网络对比。结果表明,自适应遗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平均相对误差3.54%和平均回收率96.46%都是最优的,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橙汁中山梨酸钾浓度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79.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控能力,真空条件下的功率容量达到1.11 GW。采用该单元设计了半径为200 mm的圆形口径反射阵列天线,并使用全波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利用口径相位分布的可重构特性,所设计的反射阵列天线可以实现±4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在10 GHz时,波束扫描过程中的增益下降小于1.7 dB,最大增益达到31.1 dBi,对应口径效率为73.42%,最低口径效率超过50%,副瓣电平和轴比始终低于-18.7 dB和1.6 dB。  相似文献   
80.
Plasmonic nanocubes are ideal candidates in realizing controllable reflectance surfaces, unidirectional nanoantennas and other plasmon-associated applications. In this work, we perform full-wave calculations of the optical forces in three- dimensional gold nanocube dimers. For a fixed center-to-center separation, the rotation of the plasmonic nanocube leads to a slight shift of the plasmonic resonance wavelength and a strong change in the optical binding forces. The effective gap and the near field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two nanocubes are shown to be crucial to this force variation.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optical binding force is dominated by the scattering process while the optical forces in the wavevector direction are affected by both scattering and absorption, making the former rel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rotation of (an effective gap between) the nanocubes. Our results would be useful for building all-optically controllable meta-surf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