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0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7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光谱仪记录并标识了脉冲电晕氢等离子体370~1100nm的发射光谱.通过与非相对论修正的氢原子能级理论计算值和标准数据库比较,巴耳末系测得5条,帕邢系测得14条.其中包括帕邢系的821.334nm(ni=99),821.838nm(nI=77),823.651nm(nI=49),826.709nm(nI=35)和834.655nm(nI=23)等.通过发射光谱线相对光强比较,656.318nm处激发最强,其次为486.050nm和844.524nm,激发最弱的为397.133nm.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氨水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及其特点,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搭建了水冷式扩散-吸收式制冷样机实验平台,分析了特定工况条件下输入功率对制冷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样机(40W)最优输入功率是220W,此时的制冷系数为0.248;样机正常运行存在最小启动功率和最小运行功率两个临界功率,随输入功率的不同,样机启动的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33.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阿维菌素B1a为先导化合物,经过酰胺化和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酰胺结构的4"-阿维菌素三唑类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朱砂叶螨、桃蚜和秀丽隐杆线虫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在0.1μg/m L浓度下,4"-(1-(4-(2-(4-氯苯基)-3-甲基丁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b)和4"-(1-(4-氯苯甲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e)对朱砂叶螨的杀虫活性达到83.5%和81.2%;4"-(1-(2-氨基-3-甲基苯乙酰胺基)-1H-1,2,3-三唑基)乙酰胺基)阿维菌素B1a(11i)对桃蚜(c:50μg/m L)和秀丽隐杆线虫(1μg/m L)的杀虫活性分别为86.4%和74.6%,优于对照药阿维菌素B1a.  相似文献   
34.
W-ZSM-5催化剂C4烯烃裂解制丙烯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ZSM-5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NH3-TPD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W的添加对HZSM-5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W-ZSM-5催化剂在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的添加中和了催化剂的部分强酸位,降低了催化剂的酸性和酸强度,抑制了芳构化和氢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促进了催化裂解过程中歧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当W含量为3.2%时,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和收率值达到最大,分别为47.4%和41.3%.  相似文献   
35.
基于全相对论扭曲波(RDW)电子碰撞激发计算程序REIE06,系统计算了类氦Fe~(24+)离子基态1s~(21)S_0到激发态1s2s和1s2p精细结构能级的碰撞强度和截面,分析了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碰撞强度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在6.86 Ke V和9.94 Ke V能量下,碰撞辐射级联效应对类氦Fe~(24+)离子w线(1s~(21)S_0→1s2p~1P_1)、x线(1s~(21)S_0→1s2p~3P_2)、y线(1s~(21)S_0→1s2p~3P_1)和z线(1s~(21)S_0→1s2s~3S_1),x/w、y/w和z/w线强度比值的影响,总结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部分计算结果与其它实验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6.
在信息化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 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并阐述了如何利用微 课来解决大学物理中的这些问题. 论文具体介绍了微课概念及特点, 分析了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 学的必要性, 并以我校大学微课开展情况为例分析了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指出了微课制作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出了大学物理微课课程平台的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常规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钬的三元配合物:[Ho(2,5-DClBA)_3(5,5′-DM-2,2′-bipy)]2(2,5-DClBA=2,5-二氯苯甲酸根; 5,5′-DM-2,2′-bipy=5,5′-二甲基-2,2′-联吡啶).通过EDTA络合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钬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是一个双核分子,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每个双核分子包含两个Ho(Ⅲ)离子、6个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和两个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相邻的双核单元通过C–H···Cl氢键以及Cl-π作用组装成一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利用TG-DTG/FTIR技术研究了钬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用非线性等转化率法得到钬配合物第二步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随转化率a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步是一个简单反应,因此,进一步采用改进的双等双步法来确定钬配合物第二步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通过计算得到了钬配合物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对钬配合物的摩尔热容值进行了测定.将所得的平均摩尔热容值与折合温度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多项式方程.将多项式方程结合热力学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了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值以及焓变、熵变等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38.
本文合成了两种三元稀土配合物[Ln(3, 4-DEOBA)3DIPY]2DIPY(Ln=Er(1),Gd(2);3, 4-DEOBA:3, 4-二乙氧基苯甲酸根;DIPY:2, 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配合物是同种晶型的双核分子,相邻结构单元通过π-π作用形成一维链状和二维层状的超分子结构。同时还利用同步热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TG-FTIR)技术对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测得两种配合物的摩尔热容,将所得配合物的摩尔热容与折合温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并根据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了两种配合物的舒平摩尔热容和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39.
从模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一维光子晶体新型背反射器.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研究了组成一维光子晶体的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厚度比以及周期厚度对光子禁带的影响.基于模拟结果,制备出一种由低折射率SiOx层与高折射率非晶硅a-Si层周期性交叠构成的禁带可调式一维光子晶体背反射器.通过改变a-Si层的厚度,使得禁带范围由500—750 nm波长范围红移至650—1100 nm,反射率分别达到96.4%和99%.将上述结构的一维光子晶体作为背反射器分别应用于非晶硅单结太阳电池和非晶硅/微晶硅双结叠层太阳电池,与没有背反射结构电池相比,短路电流密度分别提升了18.3%和15.2%.同时模拟研究了在不同入射角度下自然光、TE波和TM波对光子晶体反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电池中,光线倾斜入射对一维光子晶体反射率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40.
以5-((萘-1-基甲基)氨基)间苯二甲酸(H2L)与Cd2+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二维层状金属有机骨架[Cd (L)(H2O)]·H2O (1)。结构分析显示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和C—H…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值得注意的是,1在酸性条件下发光会显著增强,这可用于选择性的检测酸性氨基酸,1对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检测限分别为3.88和5.43 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