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2篇 |
免费 | 492篇 |
国内免费 | 4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17篇 |
晶体学 | 18篇 |
力学 | 154篇 |
综合类 | 26篇 |
数学 | 232篇 |
物理学 | 9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54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1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HC比(10~40,对苯二酚与催化剂(Na2CO3/sub>)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对苯二酚-甲醛有机气凝胶,并经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其碳气凝胶。借助有机气凝胶的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化学结构,说明其网孔结构形成的可能性;研究了有机气凝胶的扫描电镜图像、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并得到碳化前后的一些对比数据:有机气凝胶颗粒大小30~50 nm,碳化后约为10 nm,比表面积从341.77 m2/g增大到452.75 m2/g,密度从0.170 8 g/cm3/sup>增大到0.335 6 g/cm3/sup>。 相似文献
72.
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在MgO(100)基底上生长了嵌埋Co纳米晶的BaTiO3复合薄膜. 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拉曼光谱(Raman)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 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该薄膜为c轴取向的四方晶体结构,薄膜表面均匀、致密、 具有原子尺度的光滑性,其均方根表面粗糙度(RMS)达到015nmCo以纳米晶形式嵌埋BaTi O3基体中,呈单分散性均匀分布,其粒径随激光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大. Co:BaTiO3纳米 复合薄膜拉曼峰的强度随钴纳米晶粒径的增加明显减弱,但是峰的宽度逐渐增加.
关键词:
Co:BaTiO3
纳米复合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相似文献
73.
唐亚楠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34(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个CO 和O2气体分子在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和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 空位缺陷结构的石墨烯能够提高金属原子的稳定性, 金属原子掺杂的石墨烯体系能够调控气体分子的吸附特性. 通入混合的CO和O2作为反应气体, 石墨烯表面容易被吸附性更强的O2分子占据, 进而防止催化剂的CO 中毒. 此外, 对比分析两种催化机理(Langmuir-Hinshelwood和Eley-Rideal)对CO氧化反应的影响. 与其它金属原子相比, Al原子掺杂的石墨烯体系具有极低的反应势垒(< 0.4 eV), 更有助于CO氧化反应的迅速进行. 相似文献
74.
采用真空熔融缓冷方法制备了单相β-Zn4Sb3以及含有过量Zn的β-Zn4Sb3块体热电材料.在300—700K的温度范围内测试了材料的电导率、Seebeck系数和热导率,研究了β-Zn4Sb3化合物中过量Zn的分布状态及其对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量的Zn作为第二相较均匀的分布在β-Zn4Sb3的晶界上,随着Zn含量增加,材料电导率和热导率上升,Seebeck系数下降,Zn第二相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功率因子,Zn过量2at%的材料在700K时其ZT值达到1.10. 相似文献
7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加负偏压的方法制备了Ti膜,研究了不同偏压条件对Ti膜沉积速率、密度、生长方式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随着偏压逐渐增大,Ti膜沉积速率分三个阶段变化:0~ -40 V之间沉积速率基本不变; -40~ -80 V之间沉积速率迅速降低;超过-80 V后沉积速率随偏压的下降速度又放缓。Ti膜密度随偏压增加而增大,负偏压为-119.1 V时开始饱和并趋于块体Ti材密度。加负偏压能够抑制Ti膜的柱状生长方式;偏压可以改善Ti膜的表面形貌,对于40 W和100 W的溅射功率,负偏压分别在-100 V和-80 V左右时制备出表面光洁性能较佳的Ti膜。 相似文献
76.
77.
采用熔融-淬火-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Ag偏离化学计量比Ag1-xPb18SbTe20(x=0,0.25,0.50,0.75)样品,研究了Ag含量对样品热电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g含量降低,样品中出现少量第二相Sb2Te3,样品载流子浓度增加到5×1018cm-3后不再增加.样品载流子迁移率随Ag含量降低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温度增加,载流子散射机理由电离杂质散射转变为声学波散射.随Ag含量降低,样品电导率增加而Seebeck系数降低,热导率增加. 相似文献
78.
79.
80.
以CuSO4/sub>为前驱体,HCl为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得了μm级、面心立方结构分形铜的枝状晶体,研究了铜离子浓度、硫酸浓度、电流密度、沉积时间、氯离子浓度等实验参数对分形枝状铜晶体尺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的浓度对铜沉积物结构无明显影响;随着Cu2+/sup>浓度的不断增大,铜沉积物的分形效果越来越明显;增大电流密度(0.4~1.6 A·cm-2/sup>),铜沉积物由致密向多分枝的开放型转变;延长沉积时间(大于等于5 min),可获得含大量次级分枝铜的晶体;适当增加盐酸用量(0.05~0.20 mol/L),铜沉积物枝晶尺寸显著减小。最后讨论了分形枝晶铜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甲醇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