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49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51.
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红曲菌固态发酵过程参数水分含量和pH值的可行性。针对传统基于间隔策略波长选择方法忽略非线性因素的缺点,采用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非线性模型的波长筛选算法:联合区间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Synergy interval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iLS-SVM),并将新算法与相关系数法、iPLS算法、siPLS算法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联合siLS-SVM算法和LS-SVM模型取得了最好的预测效果,水分含量、pH值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 p)分别为0.962 1、0.976 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12 9、0.145 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性能。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红曲菌固态发酵过程的水分含量和pH值的快速检测可行,该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其过程参数的在线检测及发酵条件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52.
该文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红曲菌固态发酵生物量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共采集了4个批次80个样本的光谱,采用氨基葡萄糖法测定生物量。为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和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光谱谱区选择方法,并建立所优选光谱变量的预测红曲菌固态发酵生物量的PLS模型。为说明遗传算法优选光谱变量的可行性,另外分别建立了全谱和相关系数法两种波长选择方法下的PLS定量模型,比较分析了3种方法所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对GA方法优选的光谱波段信息与菌体成分中含氢基团的对应吸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在降低模型复杂度的同时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其建模结果为Rc=0.998 3,RMSECV=3.580 2,Rp=0.993 1,RMSEP=3.643 7,参与建模的数据点由全谱的1 457个减少到585个,且模型预测精度相比FS-PLS模型提高了11.55%。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遗传算法所建的PLS预测模型能够实现红曲菌固态发酵生物量的快速检测,从而为进一步实现在线发酵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3.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多肽药物重组胰岛素中残留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检测方法。采用乙腈从重组胰岛素粗产品/原料药中萃取IPTG,结合亲水作用色谱(HILIC)分离,在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结果表明,IPTG在0.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9),定量限为0.1 ng/mL,检出限为0.025 ng/mL;在重组胰岛素原料药中加标低、中、高浓度IPTG的回收率为103.3%~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0.6%~4.2%。该方法可作为多肽药物中IPTG杂质含量的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54.
建立了MAX混合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伏马菌素FB1和FB2及其水解代谢产物HFB1和HFB2的方法.牛奶样品经水稀释后,经MAX柱直接净化,甲醇洗脱得到FB1和FB2,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负离子扫描测定,1%乙酸甲醇洗脱得到HFB1和HFB2,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正离子扫描测定.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1~5.0 μg/L,牛奶中FB1和FB2及其水解代谢产物的回收率为76.4%~92.3%;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5.9%~12.5%;方法检出限(LOD)均为0.03 μg/L;定量限(LOQ)均为0.1 μg/L.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255.
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V2.1TiNi0.4Zr0.06Cu0.03M0.10(M=Cr,Co,Fe,Nb,Ta)(M=Cr,Co,Fe,Nb,Ta)储氢电极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了显微镜(SEM)、电子衍射能谱(EDS)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添加元素M对合金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BCC结构的V基同溶体主相和C14型Laves第二相组成,且第二相沿主相品界形成三维网状分布;Cr、Nb和Ta元素主要分布在合金主相中,而Co和Fe元素主要分布在第二相中.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V2.1TiNi0.4Zr0.06Cu0.03合金中掺加Cr、Co、Fe、Nb或Ta元素后,虽然会降低最大放电容量,但能有效抑制合金中V和Tj的腐蚀溶出,提高电极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同时还能明显改善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相比之下,V2.1TiNi0.4Zr0.06Cu0.03Cr0.10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