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28篇
化学   853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95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84篇
物理学   5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利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具有丰富含氧基团的特点,采用原位生长法将经典的亚铁三氮唑自旋转换(SCO)配位聚合物[Fe(Htrz)2(trz)](BF4)负载到二维材料GO的表面。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FTIR)、SEM、TEM、拉曼等手段对自旋转换-氧化石墨烯(SCO-G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光谱表征发现,复合材料的FTIR和PXRD特征峰为GO和[Fe(Htrz)2(trz)](BF4)特征峰的叠加,初步证明了自旋转换-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已成功制备。SEM和TEM分析直观地显示立方体状的[Fe(Htrz)2(trz)](BF4)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表面,且随着原位生长时间的增加,GO表面的[Fe(Htrz)2(trz)](BF4)的负载量增加、尺寸增大。拉曼图谱表明[Fe(Htrz)2(trz)](BF4)负载到GO表面后,氧化石墨烯特征拉曼峰的强度比(ID/IG)增大,说明氧化石墨烯的缺陷密集程度增大,[Fe(Htrz)2(trz)](BF4)纳米颗粒与石墨烯之间的作用力增强。磁性测试表明不同自组装时间(1、6、12 h)的SCO-GO复合材料的T1/2↑分别为381.1、381.5和382.4 K,T1/2↓分别为345.9、345.0和344.8 K,其磁滞回线宽度分别为35.2、36.5和37.6 K,这是由于不同自组装时间的SCO-GO复合材料中[Fe(Htrz)2(trz)](BF4)的负载量和尺寸的差异导致的。DSC分析结果和磁性结果一致,证实了SCO-GO复合材料自旋转变温度向高温区移动。  相似文献   
92.
运用循环伏安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阿奇霉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显著提高阿奇霉素的氧化峰电流,阿奇霉素的电极过程完全不可逆,存在典型的吸附特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阿奇霉素浓度在3.0×10-7~2.5×10-5 mol/L和2.5×10-5~5.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7 mol/L。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苄基三甲基溴化铵动态改性、十四烷基吡啶盐等“永久性”涂渍的两种反相色谱,系统分离和间接光度检测了强极性、弱紫外吸收羟基酸。测定这些检测和改性试剂在YWG-CH反相填料和甲醇-磷酸缓冲液色谱体系的吸附等温线,探讨试剂在固定相的吸附量和其它因素对羟基酸保留、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及分离检测机理。  相似文献   
94.
姜艳  席海涛  孙小强  常愉 《合成化学》2005,13(6):586-587
以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对正丁氧基-N,N-(2-巯乙基)苯胺,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LC-ESIMS/MS)测定蜂王浆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蜂王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质,弱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提取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Oasis(HLB)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同位素稀释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60μg/kg,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10、20、50μg/kg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定量下限均为10μg/kg。该方法定量准确,适用于对蜂王浆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纺织品与食品包装材料中烷基酚及双酚A迁移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纺织品和食品包装材料浸泡液经Supelclean Envi-Carb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净化,以Waters XBridge C_(18)(150 mm×2.1 mm,3.5 μm)色谱柱分离后,进行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烷基酚和双酚A在纺织品模拟汗液、食品模拟物介质中特定迁移量的定量下限分别为2、4 μ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测得纺织品样品的回收率为83%~91%,相对标准偏差为4.1%~9.0%;食品包装材料样品的回收率为82%~94%,相对标准偏差为3.9%~8.7%.  相似文献   
97.
建立了动物源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三级四极杆质谱(LC-ESI-MS/MS)的方法。前处理方法包括添加同位素内标氯霉素-d5,碱化乙酸乙酯提取,C18小柱净化。该方法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氯霉素四对离子(321.0/151.9,321.0/256.6,321.0/194.2,321.0/175.4),甲砜霉素两对离子(354.1/185.0,354.1/290.0),氟苯尼考两对离子(356.0/335.9,356.0/185.1)和同位素内标氯霉素-d5(326.0/157.1)。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1.6μg/kg;对不同基质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0%~112.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1μg/kg。  相似文献   
98.
变温下荧光猝灭和加强理论公式合理性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化学学报》2006,64(14):1437-1445
通过荧光和紫外方法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沃氟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 在不同温度下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和精细差异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不同温度下两种理论公式尽管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所得结果都可视为有效, 但猝灭方程的双倒数图反而不及荧光加强方程的双倒数图与体现动态、静态猝灭机理的猝灭曲线一致. 对于能量转移效率E, 我们首次定义: 按自由荧光体白蛋白的荧光强度F0和加入药物至荧光不再变化时的荧光强度F值计算F/F0, 进而将F/F0代入E=1-F/F0计算能量转移效率E. 它标示出每个体系发生能量转移的最大限度, 向体系中再添加药物, 已不能发生进一步的猝灭, 这一新定义的引入, 使得能量转移效率E这一量值有可能推广到估算白蛋白运载药物能力的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99.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合成了姜黄素的Knoevenagel缩合物4-(2-呋喃次甲基)姜黄素C1,氨基硫脲Schiff 碱配体E1,及其Schiff 碱配体的Zn(Ⅱ)配合物D1.采用DPPH法测定了产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产品C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0%.在pH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1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1与DNA是通过嵌插模式发生相互作用的,其键合常数为Kq =9.31×103.  相似文献   
100.
席海涛  王爱健  孙小强  张秀芹  陈强 《结构化学》2009,28(10):1210-1216
A novel molecule tetra-N-alkylation of cyclen (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 1,4,7,10-tetrakis(2-((4-hydroxy)phenoxy)ethyl)-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 2, was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molecule turned into chiral helical compound crystals grown from EtOH by slow diffus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ree of the four hydroquinone groups of the benzene ring formed a g-electron-rich cavity by C-H…π stacking inte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3.9192(9), b = 13.2871(6), c = 22.1894(15)A^°, β = 91.4600(10)°, V = 4102.5(4)A^°3, Z = 4, Dc = 1.219 g/cm^3, C40H52N4O8, Mr = 752.89, F(000) = 1616,μ = 0.088 mm^-1, MoKa radiation (λ = 0.71073), R = 0.0578 and wR = 0.1389 for 558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Moreover, compound 2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 NMR, ^13C NMR, IR spectra and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