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3篇
  免费   2872篇
  国内免费   2053篇
化学   11386篇
晶体学   207篇
力学   972篇
综合类   130篇
数学   1598篇
物理学   608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818篇
  2015年   856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493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120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12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r/MCM-41催化剂上的乙烯聚合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纯硅MCM41为载体,负载Philips烯烃聚合催化剂活性组分Cr.XRD及TEM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r/MCM4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较理想的长程有序一维孔道.FTIR和Raman光谱表征结果表明,Cr/MCM41上不仅可发生乙烯聚合过程,而且形成的聚乙烯以结晶和无定形两种形态存在.乙烯聚合活性不仅与反应参数有关,而且与Cr的负载量密切相关.用于乙烯聚合后,Cr/MCM41催化剂仍保持其特征的晶体结构和一维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992.
土豆汁修饰碳糊电极测定色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邬建敏  施清照 《分析化学》1994,22(6):599-601
本提出了用于测定色氨酸的土豆汁修饰碳糊电极,该电极选择性好,能有效地消除酪氨酸的干扰,在pH=7.4的NaH2PO4-NaOH生理缓冲液中,电极响应与色氨酸在9.8×10^-6~9.8×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是1.5×10^-6mol/L.并详细讨论了电极抗干扰能力与测定条件的关系。用该电极测定了实际样品氨基酸注射液中色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993.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热力学参数;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94.
An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thioantimonate(Ⅲ) [CH3(CH2)3NH3]2Sb4S7 1 with layered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1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1 with a=7.0124(11),b=11.919(2),c=14.879(3),α=108.791(3),β=102.441(3),γ=92.846(2)o,V=1140.1(3)3,Mr=859.71,Z=2,Dc=2.504 g/cm3,μ =5.324 mm-1,F(000)=804,S=1.013,the final R=0.0297 and wR=0.0618 for 353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1 consists of [C4H9NH3]+ cations and two-dimensional [Sb4S7]n2n- an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SbS3 trigonal pyramids and one SbS4 unit joined by sharing common corners. The anionic layers are stack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c axis of the unit cell forming two-dimensional channels between the layers. The [C4H9NH3]+ cations interdigitate in a bilayer and reside in the 2D channels leading to a sandwich-like arrangement of the anion and cations.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了蜂王浆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样品加入阴性蜂蜜和水均质后,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蒸发浓缩,C18固相萃取净化。HPLC分离后,串联质谱法以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大大减小了基质的干扰。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1 ng/g0、.2 ng/g和0.5 ng/g,平均回收率为89.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2%。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纳米TiO2含量的聚砜(PSF)/TiO2杂化超滤膜, 研究了TiO2浓度对聚砜铸膜液流变学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构建了计算成膜过程中表观扩散系数(Da)的新方法, 求出不同TiO2浓度及温度下的Da值, 进而剖析了铸膜液流变学和热力学性质的变化对成膜动力学的影响. 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孔隙率和超滤性能的测试考察了表观扩散系数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入TiO2溶胶的PSF铸膜液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 其粘度随TiO2浓度增大而增大. TiO2的加入减小了铸膜液对非溶剂的容纳能力, 加速铸膜液的液-液相分离, 同时TiO2引起的热力学促进作用和流变学阻碍作用相互竞争, 共同影响Da的变化. 实验得出, D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随TiO2浓度的增大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表观扩散系数Da与膜的结构和性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能直观地描述整个成膜过程.  相似文献   
997.
概述了近十年来非含氟型磺化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材料的制备和性质,详细地讨论了材料的化学结构、形态与其性能(质子导电率、耐水性、尺寸稳定性、吸水率、抗自由基氧化性、甲醇透过率等)之间的关系,其中结合作者在磺化聚酰亚胺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这类材料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和讨论.最后,本文还对今后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下篇主要综述了非含氟型磺化聚合物的性能与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 研究了5,10,15,20-四[4-(N-甲基吡啶)]卟啉(TMPyP4)与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等4种碱基, 以及相应的核苷、核苷酸和单链DNA的结合能力和光谱学性质. 研究结果发现, 嘌呤与TMPyP4的结合能力比嘧啶的强. 对于某一碱基系列, 结合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 碱基~核苷<核苷酸<单链DNA. 时间分辨荧光谱研究发现, 除鸟嘌呤外, 核酸和TMPyP4复合物的荧光动力学均含有快(1~2 ns)和慢(约10 ns)两个衰减过程, 它们分别是由激基复合体和环境极性对激发态TMPyP4分子的影响所致. 单链DNA能诱导TMPyP4产生诱导圆二色信号, 而单分子(碱基、核苷、核苷酸)则无此功能.  相似文献   
999.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Ni/SO42-SnO2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镍离子制备出新型固体超强酸Ni/SO42--SnO2,利用FT-IR、XRD、XPS、TG-DTA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FT-IR谱图显示,催化剂表面的硫酸根与金属以螯合双齿和桥式配位结合,形成了超强酸结构;XRD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主要显现出二氧化锡的四方晶型结构的二氧化锡,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晶体结构渐趋完整,结合FT-IR结果表明可知,在973K,700℃时样品表面结合硫酸根已基本分解完毕;XPS结果表明,样品表面S仅存最高价态(+6),这是超强酸具有高的催化活性的首要条件;TG-DTA测得镍的引入有利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提高,可以较好地获得SO42-组份,使其高温分解流失趋势变得更缓和.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得到Ni/SO42--SnO2的最佳制备条件,粗产品经GC-MS分析,乙酸正丁酯的含量为90.26%,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一定浓度的镍离子能提高固体超强酸酯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综述了金属锂二次电池中提高锂负极性能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以下改性方法:对金属锂表面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预先形成性能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或直接在其表面制备保护膜;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对锂电极进行表面改性;采用新型有机溶剂、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玻璃态固体电解质、塑晶固体电解质等电解质体系提高界面相容性;改进金属锂电极的制备工艺,如制备金属锂粉末多孔电极和电沉积锂电极、制备全固态薄膜锂电池以及利用物理方法处理锂电极。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