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32篇 |
免费 | 1065篇 |
国内免费 | 73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656篇 |
晶体学 | 72篇 |
力学 | 390篇 |
综合类 | 38篇 |
数学 | 778篇 |
物理学 | 25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244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333篇 |
2014年 | 361篇 |
2013年 | 435篇 |
2012年 | 585篇 |
2011年 | 626篇 |
2010年 | 390篇 |
2009年 | 336篇 |
2008年 | 395篇 |
2007年 | 369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290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21.
122.
123.
用分子振动光谱对已合成的具有顺磁性的化合物 [{Cu(bipy) [C6H4(COO) 2 ]} 2 ·H2 O]n(Ⅰ )和 [Cu( phen) [C6H4(COO) 2 ]]n(Ⅱ )进行深入研究 ,推测它们的结构 ,并将得到的结果与X射线晶体衍射测定的结构进行比较。文章对化合物的红外、拉曼光谱进行归属 ,还讨论了分子振动光谱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无限维空间中的实零点定理,同时从仿射空间的拓扑结构和域的序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刻划了适合无限维实零点定理的序域.此外,本文有例子表明,对任意的基数α,确实存在适合α维实零点定理的序域.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128.
129.
应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了质子在科学级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结构中的能量沉积, 并结合该CCD的质子辐照试验及退火试验数据, 分析了器件的辐射损伤机理. 仿真计算体硅内沉积的位移损伤剂量和栅氧化层的电离损伤剂量, 辐照与退火试验过程中主要考察暗信号、电荷转移效率两个参数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 暗信号和电荷转移效率的变化规律与位移、电离损伤剂量一致; 退火后暗信号大幅度降低, 辐照导致的表面暗信号增加占总暗信号增加的比例至少为80%; 退火后电荷转移效率恢复较小, 电荷转移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为体缺陷. 通过总结试验规律, 推导出了电荷转移效率退化程度的预估公式及其损伤因子kdamage. 相似文献
130.
利用脉冲激光入射技术研究100级0.18 μ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反相器链的单粒子瞬态效应, 分析了激光入射器件类型及入射位置对单粒子瞬态脉冲传输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单粒子瞬态脉冲在反相器链中的传输与激光入射位置有关, 当激光入射第100级到第2级的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287.4 ps增加到427.5 ps; 当激光入射第99级到第1级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得到的脉冲宽度从150.5 ps增加到295.9 ps. 激光入射点靠近输出则得到的瞬态波形窄; 靠近输入则得到的瞬态波形较宽, 单粒子瞬态脉冲随着反相器链的传输而展宽. 入射器件的类型对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无影响. 通过理论分析得到, 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器件浮体效应导致的阈值电压迟滞是反相器链单粒子瞬态脉冲展宽的主要原因. 而示波器观察到的与预期结果幅值相反的正输出脉冲, 是输出节点电容充放电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