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7篇 |
免费 | 583篇 |
国内免费 | 104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272篇 |
晶体学 | 106篇 |
力学 | 163篇 |
综合类 | 190篇 |
数学 | 382篇 |
物理学 | 14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166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255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考虑核间相互作用,利用修正的库仑玻恩模型(MCB-PT)计算了入射能量为16 MeV 的O7+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和三体库仑波(3C)模型及含核间相互作用的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 (CDW-EIS-PT)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MCB-PT理论结果在中间动量转移条件下binary峰的位置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且位于动量转移的方向上。此外,分析了扭曲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影响,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2.
Nanospherical Surface‐Supported Seeded Growth of Au Nanowires: Investigation on a New Growth Mechanism and High‐Performance Hydrogen Peroxide Sensors 下载免费PDF全文
Ying Li Lianhai Zu Guanglei Liu Yao Qin Donglu Shi Jinhu Yang 《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2015,32(4):498-504
In this paper, a novel strategy with a new growth mechanism for fast and large‐scale growth of Au long nanowires on high‐curvature SiO2 nanospherical surfac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ynthesis includes three steps, i.e., amino modification of SiO2 nanospheres, Au seed loading on aminated SiO2 nanospheres and subsequently, Au seed‐mediated nanowire growth on SiO2 nanospheres. The prepared Au nanowires (Au NWs) (exhibit long length, high aspect ratio, and good flexibility, and can naturally form the dense nanowire film, which is promising as a stable conductive electrode.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such as reactant feeding order, Au seeds and SiO2@Au seeds on the morphology of Au nanostructures (nanowires, nanoteeth, and nanoflow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Au seeds and high‐curvature SiO2 nanospherical surfaces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Au NWs and nanowire films. The different growth mechanisms for Au NWs and nanoteeth have been proposed and discussed. Moreover, the novel nonenzymatic H2O2 sensor based on Au NWs exhibits much enhanced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er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wider linear range and lower detection limit, compared with that of Au nanoparticles‐based H2O2 sensor. 相似文献
53.
快速算法结合推广的Bethe公式,可以为应用研究提供便于使用的偶极激发碰撞强度和速率系数.用准相对论平面波Born(QRPB)近似计算高能区Au50+离子n0l0→nl偶极激发的碰撞强度,给出Bethe公式中动量转移截断参数k0,从而确定激发过程的高能行为.快速计算方法中采用了Cowan所发展的准相对论方法,用统一的Hartree-Fock-Slater势计算束缚和连续态电子波函数.用准相对论扭曲波(QRDW)近似计算阈值附近的碰撞强度并外推阈值处的碰撞强度Ω0,然后拟合到高能碰撞强度上.对于特殊情况还需增加三倍阈值点a的计算,用三个参数Ω0,Ωa和k0拟合出全能域(出射电子能量εb=0—∞)的碰撞强度.由此可以得到全部温度范围(电子温度Te=0—∞)的速率系数<σv>.这样得到的Ω和<σv>,在相应的感兴趣的能量和温度范围内有合理的精度.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4.
在200 keV重离子加速器上,用120—360 keV的H,N,Ar和Mo离子注入C60薄膜.对注入后薄膜的拉曼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离子注入C60薄膜后,C60的1469 cm-1特征峰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指数式下降,同时在1300—1700 cm-1范围出现非晶碳峰,并逐渐增强,最终完全非晶化.而且1469 cm-1拉曼峰的强度及C60薄膜完全非晶化所对应的剂量与注入离子的种类和能量有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C60分子的损伤主要是由注入离子的核能量转移所造成,与电子能量转移无关.H离子注入C60薄膜后,1469 cm-1处特征拉曼峰向短波方向非对称展宽,这可能是注入的H离子通过电子能量转移使C60分子发生聚合的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5.
在硅(Si)上外延生长高质量的砷化镓(GaAs)薄膜是实现硅基光源单片集成的关键因素。但是,Si材料与GaAs材料之间较大的晶格失配、热失配等问题对获得高质量的GaAs薄膜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开展Si基GaAs生长研究。通过采用三步生长法,运用低温成核层、高温GaAs层与循环热退火等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降低Si基GaAs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穿透位错密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ω-2θ扫描追踪采用不同方法生长的样品中残余应力的变化。最终,在GaAs低温成核层生长时间62 min(生长厚度约25 nm)时,采用三步生长、循环热退火等结合的方式获得GaAs(004)XRD摇摆曲线峰值半高宽(FWHM)为401″、缺陷密度为6.8×10^(7) cm^(-2)、5μm×5μm区域表面粗糙度为6.71 nm的GaAs外延材料,在材料中表现出张应力。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时间分辨的反射率测量结合背散射和沟道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和研究了在77K温度下180keV,1×1014/cm2P2+和90KeV,2×1014/cm2P+注入硅于550℃退火时的固相外延过程。发现了P2+,P+注入硅样品的固相外延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差异是由于P2+和P+在硅中引入不同的损伤造成的。P+注入的硅样品测量得到的时间分辨的反射谱是反常的。这种反常谱可用样品退火时从表面层到非晶硅层与从衬底到非晶硅层的双向外延的过程给出满意的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7.
在原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组元的基础上,利用电缆延时和电缆反射两种方式获得了间隔500~1 000 ns的猝发双脉冲输出。在感应加速腔上进行了双脉冲实验,获得了幅度大于200 kV、前沿小于35 ns、平顶大于60 ns的双脉冲加速电压波形。两种方式中第一个脉冲的前沿和幅度都达到了原单脉冲组元的水平,表明加速腔负载的变化对波形没有明显影响,但由于电缆对波形的损耗,第二个脉冲的幅度和前沿比第一个脉冲略差。可以利用水介质传输线来代替长电缆,减小传输线的长度及其对波形的损耗。两个脉冲间的幅度差异可以通过改变长电缆的阻抗来调节。实验表明,通过这两种猝发双脉冲的产生方式并结合加速腔磁芯的改进,可简单高效地完成原单脉冲LIA的双脉冲改造。 相似文献
58.
59.
改进的Zernike矩工业CT图像边缘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亚像素边缘检测的精度和速度,研究了一种改进的Zernike矩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Sobel边缘算子快速检测出图像所有可能的边缘,通过Zernike矩算子对所有可能的边缘进行重新检测,最后,检测出图像的亚像素边缘并计算其精确位置。由于采用Sobel算子检测出可能的边缘使后续Zernike矩算子检测范围缩小,从而减小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对实际CT图像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Zernike矩工业CT图像边缘检测精度绝对误差<0.24 pixel,改进算法的运算速度提高了约70%。 相似文献
60.
针对12支路并联的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单级模块,给出了模块的电路结构和关键器件参数,实验获得了12只多间隙气体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和触发特性。同时,还给出了快前沿直线脉冲变压器模块输出电流的初步实验结果,工作电压150 kV时,次级短路放电电流幅值为235 kA,电流前沿88.2 ns(10%~90%)。次级带0.58 负载情况下,输出电流幅值114.5 kA,电流前沿88.9 ns(10%~90%)。利用微分环测量了12只开关的触发时延分散性,结果表明100次实验开关触发时延分散性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开关触发时延分散性对输出电流的影响不大,电流幅值和前沿的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0%,4.0%,电流波形的畸变主要以平顶为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