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977篇
化学   1971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173篇
数学   323篇
物理学   11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的锂金属电池存在电解液易泄漏、 易燃等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不燃性全固态电解质对于解决锂金属电池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而如何有效降低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是发展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 针对如何优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表界面的问题, 本文综述了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电极和电解质表面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提高界面接触和降低界面电阻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探讨, 分析并点评了新型的表面修饰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综合性能提供新思路. 最后, 对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有机化合物主题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系统构成模型,提出促进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有机化合物主题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以“揭秘阿司匹林”复习教学为例,从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情境素材选择、学科能力活动设计等阐述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过程。通过案例设计和教学实践,对比分析教学效果,进而探讨促进学生有机化合物主题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93.
邹晓伟  刘星  张建明 《色谱》2023,41(1):24-36
薄层色谱(TLC)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其装置简单、操作便捷、灵活、通量高、成本低,以及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在许多行业的检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综合应用程度的加深,薄层色谱与质谱的联用(TLC-MS)也成为这一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医药、食品、科学仪器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相信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并迎来发展的契机。该综述将目前薄层色谱-质谱的联用形式分为3类,一是接口仪器的间接联用,二是质谱对薄层板的原位检测,三是质谱对薄层分离过程的实时监测,并按此分类对典型的联用形式进行了总结和简要描述。随着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的广泛使用,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技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效率。目前,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即插即用”型部件的设计和商品化。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同时又兼备灵活扫描功能和高通量特点的TLC-MS技术也很令人期待。此外,不同种类TLC-MS解吸-电离技术的对比研究也是有待讨论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94.
以1,1’∶4’,1’’∶4’’,1’’’-四联苯-2,4,2’’’,4’’’-四羧酸(H4L)和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锌配位聚合物[Zn2(H2L)2(4,4’-bpy)2(H2O)]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配合物1含有2种配位构型不同的锌离子,分别处于扭曲的三角双锥{ZnNO4}和八面体{ZnNO5}几何构型中。配合物中2个H2L2-配体之间通过锌离子相互连接,构成了无限的一维zigzag平面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和氟啶胺猝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995.
刘帅  邹国华  邓阳  王龙 《化学教育》2021,42(11):60-64
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内涵与应用细节不够明确,使用较为笼统。总结了“相溶”和“相似”2个术语的部分内涵,解释了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应用疑惑。  相似文献   
996.
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BC)患者82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2例设为对照组,探讨了超声参数联合血清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病灶处的RI值、PI值和血清OPN、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I值、RI值、血清OPN、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镍配位聚合物{[Ni2(L)(bib)1.5(H2O)4]·3H2O}n (1)(H4L=1-(3,5-二羧基苄基)-3,5-吡唑二羧酸,bib=1,4-双(1-咪唑基)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三维网状结构。通过变温磁化率测量发现,配合物1中的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另外,光催化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亚甲基蓝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到了82.7%。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液相氢气还原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出了不同(111)晶面占比的Pd单晶纳米颗粒,用活性炭吸附制备成Pd/C纳米催化剂。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FFT)、X射线衍射(XRD)表征证实了低温下制备的Pd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111)晶面占比。氢氧脉冲滴定(H2-O2)和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结果显示,上述催化剂表面吸附氢气量与其Pd(111)晶面占比呈线性关系。此外,该系列Pd/C催化剂具有相似的粒径4.3 nm以及较窄的尺寸分布,相近的孔隙参数和Pd负载量,从而可对比(111)晶面比例差异对其加氢性能的影响。3个探针反应(苯乙烯、环己烯和对硝基甲苯的加氢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低(111)晶面暴露比例的Pd/C催化剂,含有高(111)晶面暴露比例的Pd/C催化剂显示出更高的加氢活性,且Pd(111)晶面比例与氢气消耗速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这归因于H2优先吸附于Pd(111)晶面促进了活性氢原子的形成。基于以上分析,高(111)晶面暴露的Pd基催化剂有利于加氢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氮化碳可见光利用率低和在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与空穴易于复合的缺点,通过钴、碳共掺杂提升其光催化性能。以尿素为前驱体,维生素B12(VB12)为钴源和碳源,将二者的混合物进行一步煅烧,制备钴、碳共掺杂氮化碳(CNCoC)。结果表明,钴、碳共掺杂对氮化碳的微观形貌、骨架结构和官能团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增大了产物的比表面积,调节了产物的能带结构,增加了其对可见光的吸收。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单一元素碳的掺杂,钴、碳共掺杂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传递效率。因此,加入6 mg VB12制备的CNCoC-6的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产氢速率达到了56.1 μmol·h-1,是纯氮化碳(CN)的3.05倍;而碳掺杂氮化碳(CNC-6)的产氢速率仅为CN的2.55倍。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固相反应法设计了Dy3+, Sm3+共掺杂双钙钛矿结构Ca2LaTaO6(CLTO)光色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 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 确定了Ca2LaTaO6的晶体结构参数和Dy3+, Sm3+离子的晶格占位, 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禁带宽度. 激发/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行为证实了共掺杂体系中Dy3+到Sm3+的能量传递. Dy3+→Sm3+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离子间的临界距离为1.176 nm. 基于Dy3+→Sm3+的能量传递, 可通过调节Dy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比, 使发光颜色从黄色转变为黄红色, 并实现白光发射. 利用该荧光粉与紫外芯片结合制作成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 并确定了这些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CIE色度坐标、 相关色温(CCT)和显色指数(CRI)等. 结果表明, 这些荧光粉在紫外激发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