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0篇
  免费   3052篇
  国内免费   5224篇
化学   9816篇
晶体学   587篇
力学   1119篇
综合类   769篇
数学   2329篇
物理学   71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795篇
  2013年   1064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133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341篇
  2008年   1431篇
  2007年   1279篇
  2006年   1288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449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59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1年   5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低温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Bi OMxN1-x(M,N=Cl、Br、I)(0X1)复合材料,通过XRD、FESEM、TEM、EDS、UV-vis和PL等一系列表征和对有机物罗丹明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复合材料合成过程中卤素离子含量的控制,使得此类固溶体具有独特的微观形貌和可控能带隙,使其在可见光下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能。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Bi OCl0.5Br0.5、Bi OCl0.75I0.25和Bi OBr0.75I0.25相对于其他同系列的Bi OMxN1-x(M,N=Cl、Br、I)(0X1)微球样品而言,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2.
紫外光引发环氧树脂的下行前线聚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UV)引发法研究了221型脂环族环氧树脂的下行前线聚合行为.探讨了光引发剂、热引发剂用量和预热温度等对聚合前线的推动速率Vf和前线引发时间ti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对固化物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光引发剂浓度、热引发剂浓度或预热温度,均可提高聚合前线的推动速率Vf,缩短引发时间ti.采用该技术制备的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铀颗粒物中铀全同位素比值的分析方法,采用双面胶带装载铀颗粒物样品,优化激光烧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运行参数,用标准样品交叉法校正质量分馏和探测器检测效率,测定了粒径几十微米的铀标准物质CRM124-1、GBW04234和GBW04238中铀全同位素比值.本方法对铀颗粒物中235U/238U、234 U/235U和236 U/235U测量的相对实验标准不确定度分别小于0.050%,1.7%和1.8%,测量结果与参考值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符合.研究表明,本方法可快速、准确、高精度地测定铀颗粒物中铀全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994.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高速分散设备将天然石墨和AlF3在液相介质中充分混合,混合液喷雾干燥后获得颗粒形态均匀分散的AlF3包覆天然石墨(NG)复合负极材料(AF/NG)。一方面AlF3包覆层有助于在天然石墨表面形成稳定的SEI膜,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AlF3的引入改善了锂离子在天然石墨内外的迁移与扩散,提升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0.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到278 mAh·g-1,同等倍率下比未包覆AlF3样品提高了78 mAh·g-1。合成工艺简单易管控,适合规模化商业生产。  相似文献   
995.
以3-氨基-1,2,4三唑-5-甲酸(HAtca)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液扩散法分别设计合成了2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Zn(Athy)Br]n1,HAthy=3-氨基-5-羟基-1,2,4三唑)和[Mn(Atca)2(H2O)2](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属于正交和单斜晶系,结晶于PbcaP21/c空间群。配合物1为2D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单核配合物。在配合物1中不存在氢键,而配合物2中含有丰富的氢键作用,并且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了3D网格结构。在固态下,配合物12分别在360,462 nm和382,402 nm处显示有较强的荧光发射,且配合物21有60 nm的蓝移。  相似文献   
996.
锂硫电池中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是实现锂硫电池商业化的技术障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多硫化物在硫电极内的电化学转化动力学较为缓慢。为此,我们以ZIF-9为前驱体,采用先碳化,再酸化刻蚀,最后硒化的方法合成了含少量催化剂的CoSe修饰氮掺杂多孔碳(CoSe/NC)电极材料,以期提高硫电极内多硫化物的电化学转化动力学性能,并通过流动液相三电极体系对该材料进行电化学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对比材料,CoSe/NC能够加快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在 0.2mA·cm-2电流密度下,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在CoSe/NC电极上有最小的反应过电位;同时,在0.1 V过电位下,各氧化还原反应也有最大的响应电流。因此,将 CoSe/NC作为硫宿主材料组装电池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 1C(1C=1 675 mA·g-1)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 068 mAh·g-1,经过5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93 mAh·g-1。另外,在3C的高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高达819 mAh·g-1。  相似文献   
997.
钛硅(TS-1)分子筛的微孔孔道严重限制了其在复杂分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通过酸洗脱、碱刻蚀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多级孔 TS-1 分子筛,并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相应的 NiMo 负载型催化剂;使用 X 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方法对多级孔TS-1分子筛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探针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和常规TS-1分子筛相比,多级孔TS-1分子筛保持了MFI拓扑结构,比表面积增大且具有介孔结构,分子筛表面形成了适量的Brønsted酸中心;相应催化剂上活性金属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得以改善,MoS2片晶长度和堆垛层数适宜,形成了更多的 NiMoS活性相;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均有所提升,尤其是酸洗脱获得的 NiMo/AT-TS-1催化剂的活性相较未经处理的NiMo/TS-1催化剂提升了1.2倍,直接脱硫(DDS)路径选择性提升了22%。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采用外延生长方法制备出核壳结构分子筛ZSM-5@Silicalite-1。相关表征结果显示,惰性Silicalite-1壳层均匀包覆在ZSM-5的外表面,调控了分子筛酸性质,特别是降低了外表面酸性,有利于改善芳烃分布。将ZSM-5@Silicalite-1与Zn-Cr氧化物耦合应用于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的反应,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在总芳烃中的占比从 ZnCr2O4/ZSM-5耦合体系的14.8%显著提高到33.5%。此外,Silicalite-1壳层的疏水性还可有效抑制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降低CO的选择性。在优化的壳层厚度下,ZnCr2O4/ZSM-5@Silicalite-1耦合体系的芳烃时空收率较ZnCr2O4/ZSM-5体系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999.
利用Co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Fe LDH)准平行纳米片阵列作为载体前驱体,通过原位负载及煅烧方式,实现了含有氧空位的 MoO2纳米颗粒在纳米片阵列表面的生长。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得 CoFeOx/MoO2纳米阵列电极具有高析氢反应(HER)催化活性。该电极在10和1 000 mA·cm-2时的HER过电位分别为40和217 mV。在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该电极可以稳定运行125 h。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CO2热催化转化制甲醇过程中CO2吸附、活化较困难及副产物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单原子Ge助剂修饰Cu(111)晶面的解决思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CO2在Ge-Cu(111)晶面上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单原子Ge助剂的电子调控增加了与其相邻的 Cu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 CO2分子在含 Ge 活性界面上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CO2在 Ge-Cu(111)晶面上的吸附能约为Cu(111)晶面的1.5倍,约为Pd改性Cu(111)晶面的2.4倍,进而使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路径速控步骤的活化能降低了近 20 kJ·mol-1,同时衍生出 3条生成甲醇的 RWGS新路径;此外,Ge-Cu(111)晶面上甲酸盐路径由于速控步骤活化能大幅上升而被禁阻,进而CO及烃类等副产物选择性大幅降低,Ge-Cu(111)晶面上CO2加氢制甲醇选择性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