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4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994篇
化学   2304篇
晶体学   143篇
力学   267篇
综合类   152篇
数学   473篇
物理学   16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考虑取代基的位置和电子效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6e化合物Cp*Ir(S2C2B10H10) (1)与邻、间位取代苯基叠氮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邻、间位取代苯基叠氮反应均生成苯环邻位碳发生C-H 活化形成C-S 键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通过核磁(1H、11B、13C)、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解析进行了全面地表征。在光照反应结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形成这类产物的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72.
逐步法合成杯[4]芳烃关环反应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位带有3种或4种不同取代基的杯「4]芳烃一般通过逐步合成法合成.50年代后期,wS和Hllfl比rI'·'a就用[1十1十1十工]的逐步法9步合成出了杯[4]芳烃,总产率相当低·1979年B6hmer等['·'报道用对位取代酚的线型三聚体与2,6一双溪甲基对取代酚在乙酸中进行关环反应合成杯[4」芳烃,这种[3+l」的逐步法只需3步连续反应就能合成带有3种不同取代基的杯卜」芳烃,但最后。步关环产率仍然很低(2%、15%)[".后来*dhmeTD'等将关环反应改进为在TICI。/二氧六环体系中进行,产率有所提高,这种逐步法曾用于不对称杯[4」芳烃的…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在体外对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细胞生长和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与溴隐亭(BROM)的相互作用。体外培养人PRL腺瘤细胞,用不同浓度TAM作用体外培养的腺瘤细胞,检测腺瘤细胞生长及激素分泌的变化;用相同方法检测TAM与BROM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低、中剂量的TAM对腺瘤细胞生长和激素分泌无作用,高剂量TAM可以抑制PRL腺瘤的激素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可降低(25±7)%;其作用可被雌激素拮抗,未发现腺瘤细胞生存状态的改变;TAM对腺瘤细胞的作用弱于BROM;联合应用TAM和BROM具有协同作用,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比对照组降低(47±4)%;与单用BROM相比在抑制腺瘤细胞激素分泌和生长方面差别具有显著性(P<0 05)。提示联合应用TAM与BROM,可以明显抑制PRL腺瘤细胞的生长和激素分泌,提高BROM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4.
钟桂发  曹丽  杨定乔 《合成化学》2005,13(1):73-74,79
在乙醇钠催化下,6-氨基藜芦醛与卞叉丙酮发生Friedlainder缩合反应得到新化合物6,7-二甲氧基-2-苯乙烯基喹啉,产率59%。其结构经UV,^1H 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75.
在强碱性条件下,KMnO4氧化酪氨酸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氧化Luminol产生强化学发光,酪氨酸浓度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选用C18反相色谱柱、CH3OH、KH2PO4混合液为流动相,酪氨酸能很好分离。基于此,建立CL-HPLC检测酪氨酸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1.2×10-3~5.0×10-2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RSD为2.37%、检测限为3.3×10-4g/L。方法已于检测实际样品氨基酸口服液,并与UV光度法,结果一致。本文探讨了酪氨酸增强KMnO4-Luminol化学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76.
为掌握生物质中钾对生物质超临界水降解过程的影响,选择生物质气化转化过程中生成的重要小分子中间产物甲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400~650℃、压力23~29 MPa、停留时间4~12 s),单一钾成分(KHCO3/K2CO3/KCl)或混合钾成分(KHCO3、K2CO3、KCl)对甲醛超临界水降解气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KHCO3、K2CO3、KCl、混合钾均降低了气体产物中CO的体积分数,提高了CO2的体积分数,但KCl的影响程度弱于其他三种钾成分。此外,由于不同钾成分均不利于气体产物中CO和H2体积分数的提高,从而使得气体产物的热值降低。KHCO3、K2CO3、KCl、混合钾均降低了H2、CO、CO2的产率以及气化率,其对H2产率以及气化率的抑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混合钾、KHCO3、K2CO3、KCl,且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停留时间时抑制气体生成的作用相对越明显。而当反应压力改变时,钾成分对H2产率及气化率的影响程度变化较小。较高反应温度、较高反应压力、较长停留时间时,混合钾中各成分出现协同作用,明显抑制了气体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7.
合成了化合物3-(5-叔丁基-2-甲氧羰基甲氧基苯基)偶氮苯甲酸甲酯(Me2L),并以此为配体与醋酸锌在水热条件下通过自组装获得了1个二维的配位聚合物{[Zn(H2O)L]·H2O}n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检测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其荧光发射性质。相对于配位前驱体H2L的荧光发射,聚合物1的荧光发射略有红移。结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中配体采取了常见的反式构型,形成了沿晶体学ab平面延伸的二维网状结构,聚合物中的溶剂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接在二维结构的内部。该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对于研究偶氮类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以具有芳香基团的3-(9-甲基-芴基)-丙酸(FluCO2H)和N-咔唑基丙酸(CarbCO2H)为配体,合成了5种具有双核铜结构的配合物[Cu2(FluCO24(CH3OH)2](1),[Cu2(FluCO24(DMF)2](2),[Cu2(FluCO24(4,4’-bipy)2]n3),[Cu2(CarbCO24(CH3CN)2](4),[Cu2(CarbCO23(2,2’-bipy)2]ClO45)。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合物1,24都具有羧酸桥联的车轮状结构单元,其结构单元轴向位置分别由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和乙腈分子占据。配合物3中,车轮状双核铜结构单元通过4,4’-联吡啶连接构成一维链。配合物5的双核铜结构单元则是通过三个羧酸桥联形成。  相似文献   
179.
将光响应分子甲基螺吡喃SP-CH3引入UiO-66的非极性孔笼中,构筑吸附活性位可光控调节的光响应吸附剂。SP-CH3功能化的吸附剂完好保留了载体UiO-66的骨架和孔道结构。以阴离子染料甲基橙为探针,研究了吸附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后,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为41.99 mg·g-1,相较于可见光照后样品的吸附量提升57.56%,吸附作用增强;经可见光照后,甲基橙的脱附量为81.6%。本策略通过光照刺激改变UiO-66孔笼中SP-CH3的构型及表面电荷性质,即对吸附活性位进行光控调节,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实现对吸附质的高效吸附和有效脱附。  相似文献   
180.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小麦中的5种内源激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分离和测定小麦中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水杨酸(SA)5种植物内源激素。经过条件优化,选用甲醇作为样品提取溶剂。然后,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经Sep-Pak C18小柱纯化。液相色谱的分离采用Eclipse XDB-C18 (250 mm×4.6 mm, 5 μm)反相色谱柱;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器波长设置为254 nm; 14.5 min时切换到240 nm; SA洗脱后即18 min时切换回254 nm。流动相A为甲醇,B为乙酸溶液(pH 3.6)。梯度条件为0~7 min, 20%A; 7~10 min, 20%A~28%A; 10~17 min, 28%A; 17~19 min, 28%A~40%A; 19~35 min, 40%A。结果表明,小麦中各激素的分离效果理想,加标回收率达96.9%~98%,相对标准偏差在1.54%~2.29%之间。因此,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准确地分离和测定小麦内源激素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