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80篇 |
免费 | 3157篇 |
国内免费 | 655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066篇 |
晶体学 | 875篇 |
力学 | 1342篇 |
综合类 | 589篇 |
数学 | 2466篇 |
物理学 | 92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661篇 |
2021年 | 645篇 |
2020年 | 663篇 |
2019年 | 617篇 |
2018年 | 581篇 |
2017年 | 878篇 |
2016年 | 670篇 |
2015年 | 968篇 |
2014年 | 1150篇 |
2013年 | 1436篇 |
2012年 | 1355篇 |
2011年 | 1596篇 |
2010年 | 1634篇 |
2009年 | 1724篇 |
2008年 | 1851篇 |
2007年 | 1594篇 |
2006年 | 1631篇 |
2005年 | 1383篇 |
2004年 | 1032篇 |
2003年 | 774篇 |
2002年 | 691篇 |
2001年 | 752篇 |
2000年 | 792篇 |
1999年 | 421篇 |
1998年 | 244篇 |
1997年 | 182篇 |
1996年 | 180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51篇 |
1993年 | 141篇 |
1992年 | 178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1年 | 4篇 |
195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81.
以TTA为配体合成了新的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b0.5Eu0.5(TTA)3Dipy,通过与PVK的掺杂,制备了以PVK:Tb0.5Eu0.5(TTA)3 Dipy为发光层的结构为:ITO/PVK:Tb0.5Eu0.5(TTA)3Dipy/BCP/Al的发光器件,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发现了铕在612 nm处的特征发射,和PVK在410 nm处的发光.此外,还观察到了位于490 nm处的新的发光峰,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新的发光来自于稀土配合物的配体和BCP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电致激基复合物.用PBD代替了BCP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PVK:Tb0.5Eu0.5(TTA)3DiPy/PBD/Al的发光器件,得到了纯的红色发光. 相似文献
182.
183.
采用多源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OMBD)制备了CBP/Alq3有机多量子阱结构,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研究了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和光致发光的特性。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CBP的最低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位置分别为-2.74,-6.00eV,Alq3的LUMO与HOMO的位置分别为-3.10,-5.80eV,所以CBP/Alq3有机量子阱为Ⅰ型量子阱结构。小角X衍射测量显示,在小角的位置(2θ的范围在0°~3°)观察到了对应于量子阱结构的多级布拉格衍射峰,表明多层量子阱结构是有序的层状结构,界面比较完整,界面质量比较好。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Ⅰ型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从垒层传递给阱层,从而增强了阱层材料的发光。阱层的厚度对发光峰的位置影响很大,随阱层厚度减小,阱层材料的发光峰出现蓝移现象。并对引起发光峰蓝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本文对以蒸馏水为工质,流过内径和外径分别为168μm、406μm和399μm、798μm的电加热不锈钢管时的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微钢管直接通电进行加热,并采用红外成像仪及专用放大镜头的非接触式方法,获得了各种恒定加热功率及不同雷诺数下的微钢管壁面的温度场分布,进而得到较为精确的壁面平均温度。由此计算了在层流态下的换热系数Nu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层流下,内径为168μm及399μm的微钢管内部的Nu数分别比经典的Hansen准则式所得到的Nu数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