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77篇
  免费   9681篇
  国内免费   17755篇
化学   33757篇
晶体学   2276篇
力学   3665篇
综合类   2024篇
数学   7844篇
物理学   2444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1750篇
  2021年   1660篇
  2020年   1543篇
  2019年   1538篇
  2018年   1449篇
  2017年   2349篇
  2016年   1555篇
  2015年   2457篇
  2014年   2948篇
  2013年   3962篇
  2012年   3810篇
  2011年   4046篇
  2010年   4250篇
  2009年   4405篇
  2008年   5013篇
  2007年   4383篇
  2006年   4355篇
  2005年   3799篇
  2004年   2877篇
  2003年   2062篇
  2002年   2048篇
  2001年   2107篇
  2000年   2203篇
  1999年   1240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398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247篇
  1987年   202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130篇
  1982年   107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6篇
  1971年   1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白芷药材粉碎至通过孔径为(250±9.9)μm的网筛,并称取此白芷粉末样品2.00g于聚丙烯管中与水10mL混匀,再加入含1%(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10.0mL,涡旋1min后加入无水硫酸镁4g和乙酸钠1g,剧烈振荡3min,离心5min,取其上清液5.0mL置于已盛有无水硫酸镁900mg、N-丙基乙二胺(PSA)450mg和硅胶300mg的净化管中,剧烈振荡5min使净化完全,离心5min。移取上清液3.0mL于40℃水浴中减压蒸缩至近干。加入50μg·L^-1的磷酸三苯酯内标溶液300μL,加入乙腈定容至1.0mL,经0.20μm滤膜过滤,取其滤液,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选用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和以不同比例的(A)含10mmol·L^-1甲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B)乙腈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按梯度洗脱程序对白芷中可能残留的51种禁用农药进行色谱分离,并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ESI+和ESI-)电离方式和动态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条件下进行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51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并测得其检出限(3S/N)为0.3~5.0μg·kg^-1。标准加入法回收试验的结果显示,其中大部分农药的回收率在71%以上,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0%。按此方法分析了70批白芷样品,共检出16种农药,其中甲拌磷亚砜的检出率达95%,最高检出量为15.2μg·kg^-1;甲拌磷砜和毒死蜱的检出率均为10%,最高检出量依次为3.5,45.0μg·kg^-1,其余13种农药的检出率均低于5%,且检出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992.
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993.
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合成和聚合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杯芳烃钕与Mg(n Bu) 2 、HMPA所组成的三元络合催化剂用于苯乙烯配位聚合能以高收率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以甲苯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三元配位催化剂 ,当 [Nd]=8× 10 - 4mol L ,[St]=4 .0mol L ,Mg Nd =2 0 .0 (摩尔比 ) ,HMPA Mg =1.0 (摩尔比 ) ,5 0℃聚合 4 5min ,聚合转化率可达到 80 %左右 .所得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高达 2 10× 10 4 ,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1.6 1.间规聚苯乙烯含量为 81% .动力学研究表明 ,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和主催化剂 杯 [6 ]芳烃钕的浓度分别呈 1次方关系 ,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4 1.7kJ mol  相似文献   
994.
CompoundsformedfromCu ,AgandAuwithdithio lateligands ,suchasthedialkyldithiocarbamate (DTC) ,mercaptothiazoline (HMT)anddialkyldithiophosphates(DDP) ,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y .1Cu(I) Sclustersalsohavebeenimplicatedinbiologyasan ti oxidants .2Thecuban…  相似文献   
995.
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一种含萘环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与聚砜树脂熔融共混并挤塑成条。毛细管流变性测试表明,这一共聚酯降低了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甚至低于其本身的粘度。共混物受剪切作用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微纤增强结构,并具有皮芯结构,在液晶聚俣物含量低到2%与0.5%的样条中仍有共聚酯微纤形成。共聚酯微纤提高了聚砜的力学性能,含20%共聚酯共混物挤塑条的位伸模量为聚砜树脂的二倍半。  相似文献   
996.
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丙烯酸酯分别和四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共聚,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物组成,扩展的Kelen Tudos法测定竞聚率,结果为γMA=923、γMMA=006;γEA=1415、γMMA=001;γBA=751、γMMA=002;γMA=1441、γEMA=001;γMA=1396、γBMA=023;γMA=866、γi BMA=008,表明基团转移聚合同阴离子聚合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7.
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醋(Span2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醋酸酯(Tween60)的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丙烯酰胺微乳液,研究了体系中Tween60浓度、水相丙烯酰胺浓度对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用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发现聚合开始后,体系电导率迅速下降,在聚合进入恒速期后电导不再降低.聚合的动力学表达式为:Rp∝[AM]1.17[E]-1.26[I]0.5;Mv∝[AM]1.05[E]-0.94[I]-0.62.它与常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相差较大,却类似于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提出了从未知样品的特性粘数和GPC图谱计算重均分子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窄分布和宽分布的未知Mark-Houwink 常数的样品的重均分子量。用七个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分布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结果与已知Mark-Houwink常数用普适校准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IClO2异构化反应机理. 优化得到了七种异构体, 其中OIClO和IClOO还未见报道, 对各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找到了异构化过程的过渡态,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确认了各个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 对典型异构化反应通道IRC途径上的各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化学键的变化规律, 找到了反应途径上的能量过渡态(ETS)和结构过渡态(STS).  相似文献   
1000.
反应原料组成对单分散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散稳定剂、助稳定剂、单体、引发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和助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