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91篇
  免费   9693篇
  国内免费   17759篇
化学   33769篇
晶体学   2276篇
力学   3666篇
综合类   2024篇
数学   7849篇
物理学   24459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1750篇
  2021年   1662篇
  2020年   1544篇
  2019年   1538篇
  2018年   1451篇
  2017年   2349篇
  2016年   1556篇
  2015年   2459篇
  2014年   2949篇
  2013年   3962篇
  2012年   3811篇
  2011年   4049篇
  2010年   4255篇
  2009年   4406篇
  2008年   5012篇
  2007年   4383篇
  2006年   4354篇
  2005年   3800篇
  2004年   2878篇
  2003年   2063篇
  2002年   2048篇
  2001年   2107篇
  2000年   2203篇
  1999年   1240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518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503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398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247篇
  1987年   202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114篇
  1983年   130篇
  1982年   107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6篇
  1971年   16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21.
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922.
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合成和聚合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杯芳烃钕与Mg(n Bu) 2 、HMPA所组成的三元络合催化剂用于苯乙烯配位聚合能以高收率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以甲苯为溶剂 ,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三元配位催化剂 ,当 [Nd]=8× 10 - 4mol L ,[St]=4 .0mol L ,Mg Nd =2 0 .0 (摩尔比 ) ,HMPA Mg =1.0 (摩尔比 ) ,5 0℃聚合 4 5min ,聚合转化率可达到 80 %左右 .所得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高达 2 10× 10 4 ,分子量分布指数为 1.6 1.间规聚苯乙烯含量为 81% .动力学研究表明 ,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和主催化剂 杯 [6 ]芳烃钕的浓度分别呈 1次方关系 ,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4 1.7kJ mol  相似文献   
923.
CompoundsformedfromCu ,AgandAuwithdithio lateligands ,suchasthedialkyldithiocarbamate (DTC) ,mercaptothiazoline (HMT)anddialkyldithiophosphates(DDP) ,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y .1Cu(I) Sclustersalsohavebeenimplicatedinbiologyasan ti oxidants .2Thecuban…  相似文献   
924.
含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聚砜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一种含萘环的热致液晶性共聚酯与聚砜树脂熔融共混并挤塑成条。毛细管流变性测试表明,这一共聚酯降低了共混物的表观粘度,甚至低于其本身的粘度。共混物受剪切作用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微纤增强结构,并具有皮芯结构,在液晶聚俣物含量低到2%与0.5%的样条中仍有共聚酯微纤形成。共聚酯微纤提高了聚砜的力学性能,含20%共聚酯共混物挤塑条的位伸模量为聚砜树脂的二倍半。  相似文献   
925.
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种丙烯酸酯分别和四种甲基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共聚,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物组成,扩展的Kelen Tudos法测定竞聚率,结果为γMA=923、γMMA=006;γEA=1415、γMMA=001;γBA=751、γMMA=002;γMA=1441、γEMA=001;γMA=1396、γBMA=023;γMA=866、γi BMA=008,表明基团转移聚合同阴离子聚合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26.
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醋(Span20)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醋酸酯(Tween60)的混合物为乳化剂制备丙烯酰胺微乳液,研究了体系中Tween60浓度、水相丙烯酰胺浓度对微乳液电导行为的影响.用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发现聚合开始后,体系电导率迅速下降,在聚合进入恒速期后电导不再降低.聚合的动力学表达式为:Rp∝[AM]1.17[E]-1.26[I]0.5;Mv∝[AM]1.05[E]-0.94[I]-0.62.它与常规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相差较大,却类似于悬浮聚合.  相似文献   
927.
本文提出了从未知样品的特性粘数和GPC图谱计算重均分子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窄分布和宽分布的未知Mark-Houwink 常数的样品的重均分子量。用七个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分布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结果与已知Mark-Houwink常数用普适校准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2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IClO2异构化反应机理. 优化得到了七种异构体, 其中OIClO和IClOO还未见报道, 对各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找到了异构化过程的过渡态,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确认了各个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从量子拓扑学的角度, 对典型异构化反应通道IRC途径上的各点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以及化学键的变化规律, 找到了反应途径上的能量过渡态(ETS)和结构过渡态(STS).  相似文献   
929.
反应原料组成对单分散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对分散聚合反应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散稳定剂、助稳定剂、单体、引发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散稳定剂和助稳定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减小;随着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增大.分散稳定剂和单体用量是影响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两个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930.
研究了手性元5-(R)-(l-(艹孟)氧基)-2(5H)-呋喃酮与取代苯甲醛肟以次氯酸钙作为氧化剂进行的区域选择性原位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同步生成两个新的手性中心,得到了一系列光学纯丁内酯并[3,4-d]-3-取代基-异(口恶)唑啉类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手段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证了产物的绝对构型,并对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规律性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