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59篇 |
免费 | 10831篇 |
国内免费 | 1801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4384篇 |
晶体学 | 2332篇 |
力学 | 4247篇 |
综合类 | 2080篇 |
数学 | 8201篇 |
物理学 | 263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3篇 |
2023年 | 853篇 |
2022年 | 2016篇 |
2021年 | 1941篇 |
2020年 | 1756篇 |
2019年 | 1841篇 |
2018年 | 1721篇 |
2017年 | 2477篇 |
2016年 | 1705篇 |
2015年 | 2531篇 |
2014年 | 3108篇 |
2013年 | 4104篇 |
2012年 | 3837篇 |
2011年 | 4050篇 |
2010年 | 4262篇 |
2009年 | 4412篇 |
2008年 | 5018篇 |
2007年 | 4396篇 |
2006年 | 4357篇 |
2005年 | 3816篇 |
2004年 | 2901篇 |
2003年 | 2104篇 |
2002年 | 2065篇 |
2001年 | 2124篇 |
2000年 | 2213篇 |
1999年 | 1250篇 |
1998年 | 663篇 |
1997年 | 529篇 |
1996年 | 488篇 |
1995年 | 433篇 |
1994年 | 513篇 |
1993年 | 476篇 |
1992年 | 405篇 |
1991年 | 285篇 |
1990年 | 283篇 |
1989年 | 318篇 |
1988年 | 257篇 |
1987年 | 206篇 |
1986年 | 159篇 |
1985年 | 124篇 |
1984年 | 120篇 |
1983年 | 134篇 |
1982年 | 113篇 |
1981年 | 97篇 |
1980年 | 70篇 |
1979年 | 63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16篇 |
1971年 | 16篇 |
1959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ZHANG Jialu 《声学学报:英文版》2006,25(3):204-208
It has been a barrier that the place code is far too coarse a mechanism to account for the finest frequency difference limen for place theory of hearing since it was proposed in 19th century. A place correlation model, which takes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 pure tone in neighboring bands of auditory filters into full account,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based on the place theory and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sychophysical tuning curves of hearing can explain the finest difference limen for frequency (about 0.02 or 0.3% at 1000 Hz) easily. Using a standard 1/3 octave filter bank of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a input pure tone apart from the centre frequency of K-th filter band, Δf, and the output intensity difference between K-th and (K l)-th filters,ΔE,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how the fine frequency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filter bank. This model can also be used to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speech and to measure the frequency of pure tone precisely. 相似文献
172.
文章合成了N,N'-二正丁基苝四羧酸二酰亚胺,并纯化、调晶,进行了IR、元素分析、X射线等测定.分析该化合物在DMF中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524.80 nm)、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539.0 nm)、Stokes位移(数值15 nm)等光谱性质.在400~700 nm范围内,α晶型薄膜紫外-可见吸收出现很强的吸收峰,且由β型变为α型,最大吸收波长有明显的红移(545 nm变为580 nm).X射线粉末衍射也反映出α晶型的2θ在26.0°处衍射峰CPS为2 508,β型在25.2°为1 891.α,β晶型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制得的功能分离型有机光导体,在光源滤波波长λ=532 nm曝光下,测得含α,β感光体达到饱和电位的时间分别为46,93.98 s,光衰电位(5.3千伏电压负充电电晕,1~2 s后的表面电位)分别为727和525 V,半衰曝光量分别为4.32,4.34μJ·cm-2,残余电位分别为30和45 V等光导性能数值. 相似文献
173.
对笔者在《大学物理》2002年第8期上发表的《对重整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体系的不同看法》一文的错误之处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为了抑制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温漂和瑞利散射光窜扰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在传感光纤前端盲区后放置光纤取样环,用瑞利散射光解调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及用光纤取样环的温度计算光纤线上其它点的温度,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功率100 mW,波长1.55 μm,脉宽10 ns脉冲激光器和15 dB前置光纤放大器,100M14bitA/D转换卡及DSP作数字平均构建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实验,实现了测温误差在±0.03 ℃内。 相似文献
177.
非铁磁金属层中的量子阱态在磁输运过程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铁磁金属层中自旋极化的量子阱态以前并没有详尽的理论研究;实验上也没有清晰地观测到自旋极化量子阱态的隧穿.文章介绍了最近由卢仲毅、张晓光和Pantelides预言的Fe/MgO/FeO/Fe/Cr和其他铁磁量子阱隧道结中的共振隧穿,并解释铁、钴、铬的△1能带的对称性在这种共振隧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8.
179.
利用气体放电双探针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的I-V曲线中的电流I相对于电压V轴交点的不对称性,并提出2种可能的解释:一认为是由于两探针表面积不同引起的;二认为是由于探针所在处等离子体电位不等引起的.本文利用仪器的工艺误差和调换放电管电压的方法,对提出的2种可能原因分别进行验证,并指出第二种解释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0.
采用自编写的图像处理程序把中国地图处理成为边界点阵图,并根据点阵图每点的坐标位置,利用中国第1台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提供的单质子束在CR-39膜上几百μm×几百μm的范围内辐照并刻蚀出中国地图边界. 研究表明,该单粒子束精确定位照射装置计数准确(98%),定位精确(平均误差小于3 μm),辐照路径算法选择合理(近邻法),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程度高,可以满足刻蚀CR-39膜微图像和生物细胞辐照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