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2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311篇
化学   2530篇
晶体学   179篇
力学   220篇
综合类   220篇
数学   460篇
物理学   16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一株红球菌脱硫菌株脱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炼油厂污水排放口取得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能降解二苯并噻吩 (DBT)的菌株 ,用GC/MS方法 ,证明其降解DBT走硫专一脱除途径 ,即“4S途径” .该菌株被命名为SDUZAWQ ,用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及 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 (Rhodococcussp .) .实验结果表明 ,红球菌SDUZAWQ可有效降解苯并噻吩 (BT)和DBT及其甲基衍生物 .在 2d内 ,BT与DBT可同时完全降解 ,0 .5mmol·L-1的BT在 1d内可降解掉 86% ,降解速度高于DBT的降解 .5 MBT的降解率也高于 4,6 DMDBT和 4 MDBT .4 MDBT较 4,6 DMDBT更难降解 ,在 2d内 ,红球菌SDUZAWQ可降解 62 %的 4,6 DMDBT ,而相同条件下 ,4 MDBT仅能被降解 3 6% .  相似文献   
992.
微波辅助萃取新鲜芦荟叶中芦荟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对芦荟中的有效成分芦荟甙进行了微波萃取研究,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波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不同萃取剂、溶剂浓度、萃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萃取时间为4min及微波功率为340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萃取法相比,本法具有萃取速度快、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来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应用研究,着重从生物活性、分子磁性和光电材料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参考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994.
微乳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O/W型APG微乳液模板上,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包裹材料, 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纳米胶囊, 对影响纳米胶囊的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用粒度仪测定产物的粒径及其分布, 用透射电镜观察产物的形貌. 结果表明, 用复凝聚法在微乳中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30~100 nm的球性纳米胶囊. 考察了微乳液的组成、高分子的浓度和复凝聚的条件对纳米胶囊性质的影响. 纳米胶囊对氯氰菊酯的包裹率较高, 在60%以上. 本方法条件温和, 操作简单, 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胶囊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99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微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微量铅,探讨了熔样过程,基体效应,共存元素及载气流速等干扰,并进行了干扰抑制试验,提出了最优方式对磷矿石中微量铅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0.5%~107.0%。  相似文献   
996.
水盐体系;碳酸盐;溶解度;盐湖卤水;K2CO3-Na2CO3-Li2CO3-H2O四元体系288K的相平衡  相似文献   
997.
增敏光度法测定粮食中微量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Cl增敏碘 淀粉显色反应。NaCl用量为0 24g mL,H3PO4(3 97)为0.5mL的酸度条件下以KI还原KIO3与淀粉显色,λmax=483nm,λmax=2 7×105L·mol-1·cm-1。在483nm处,测得碘在大米、小麦和玉米中的回收率在96.3%~99.1%,RSD<2.5%。该法已用于大米、小麦、玉米等食品中微量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四种金属铜(Ⅱ)-四氮配合物,并用初始速率法研究了25 ℃时四种配合物催化H2O2氧化偶合2,6-二甲基苯酚生成3,3′,5,5′-四甲基联苯二醌反应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此偶合反应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催化动力学,并由此获得了反应在不同配合物和不同pH值情况下的动力学参数k2和Km. 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铜配合物其催化活性有不同的最适pH,具有较好电子共轭效应和合适刚柔性结构的铜配合物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对此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研究发现,铜配合物的一级酸式电离中间物种是反应的主要催化活性物种. 质谱分析表明,此类铜配合物都能催化2,6-二甲基苯酚进行C-O偶合反应生成不同聚合度的高分子.  相似文献   
999.
The kinetic model of induced codeposition of nickel-molybdenum alloys from ammoniun citrate solution was studied on rotating disk electrode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the electrode-position. The molybdate (MoO42-) could be firstly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to MoO2, and subsequently undergoes a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atomic hydrogen previously adsorbed on the inducing metal nickel to form molybdenum in alloys. The kinetic equations were derived,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rom a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kinetic equations. The electrochemical rate constants for discharge of nickel, molybdenum and water could been expressed as k1(E) = 1. 23 × 109 CNi exp( - 0.198FE/RT) mol/(dm2·s), k2(E) =3.28× 10-10 CMoexp( - 0. 208FE/ RT) mol/(dm2·s) and k3(E) = 1.27 × 10-6exp( - 0.062FE/ RT) mol/(dm2 · s), where CNi and CMo 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nickel ion and molybdate, respectively, and E is the applied potential vs. 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SCE). The codeposition p  相似文献   
1000.
在线性或交联的聚氨酯粒子内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粒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金属粒子有特异性质 ,可用作高效催化剂、非线性光学材料等 .为防止其聚集 ,不少研究者采用表面活性剂 [1]、配位体 [2 ]和高分子等以阻止纳米金属粒子的聚集 .近年来高分子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3~ 9] .文献上大多采用线性或嵌段双亲高分子作纳米金属的分散稳定剂[6 ] 或在高分子粒子表面沉积纳米金属粒子[5] ,也有人采用多孔交联高分子微球的孔洞作为微反应器形成纳米金属粒子[7] .这些方法均不能有效地控制金属粒子的粒径 ,特别难以合成粒径小于 3 0 nm的银粒子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常温处于粘弹态 ,线性或交联的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