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333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20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Kinetics of reaction between Na2S2O3 and peroxide compound ( H2O2 or Na2S2O8) in a batch reactor and in a continuous stirring tank reactor (CSTR) were studied.Steady oscillations in uncatalyzed reactions in a CSTR were first discovered.In Na2S2O3-H2O2-H2SO4 reaction system,Pt potential and pH of higher and lower flow rutes beyond oscillation flow rates were in around the same extreme values.The reaction catalyeed by Cu2+ corsist of the catalyzed oscillation process and the uncatalyzed osciliation one.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 reaction mechanism consisting of three stages was put forward.The three stages are H positive-feedback reactions,proton negative-feedba k (uncatalyzed negative-feedback and catalyzed negative-feedback) reactions and transitional reactions.The mechanism is able to explain reasonably the nonlinear chemical phenomena appearing in the thiosulfatc oxidation reaction by peroxide-compounds.  相似文献   
602.
研究了Cr(VI)在带结构正电荷的Mg-Al型类水滑石(HTlc)上的吸附性能, 考察了pH、无机电解质添加剂NaCl, NaNO3, Na2SO4和Na3PO4及有机添加剂EDTA和柠檬酸等因素的影响, 并结合红外光谱和XRD实验结果探讨了吸附机理. 研究表明, Mg-Al型HTlc对Cr(VI)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方程, 饱和吸附量达105 mg/g, 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含Cr(VI)污水处理剂和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 初始pH增大, 吸附量降低. 无机电解质和有机添加剂均能明显抑制Cr(VI)在HTlc上的吸附, 其抑制吸附作用的强弱顺序分别为Na3PO4≥Na2SO4≥NaCl>>NaNO3和柠檬酸>EDTA. Cr(VI)在HTlc上的吸附可分为层间的离子交换吸附和外表面的吸附, 其中外表面的吸附层在微观上又可分为因化学键合作用而形成的内络合层和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外络合层.  相似文献   
603.
藻类高温胁迫分子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抗氧化系统、信号传导系统、热激蛋白及其他功能因子在藻类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①高温胁迫会引起藻体产生活性氧(ROS),产生热激信号,抗氧化系统做出响应,消除ROS的生成、或缓解活性氧引起的损伤等途径来缓解生物体内的氧化胁迫;②藻类依靠信号系统,包括:Ca2+、钙调素(CaM)、热激转录因子(HS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感受并传导热激信号、激活热激基因的表达和诱导耐热性;③经热激信号的传导调控,藻类会新合成或增强合成一组蛋白质--热激蛋白(HSPs),参与生物体内新生肽的运输、折叠、组装、定位以及变性蛋白的复性和降解,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产生抗热性;④其他功能因子,如:泛素、甘氨酸甜菜碱、热激油脂、海藻糖等也对高温胁迫做出应答.  相似文献   
604.
605.
Al^3+:KTP晶体生长及其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溶液法生长不同掺质浓度的Al3 :KTP晶体,以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晶体中Al3 的含量,并计算出Al3 在相应生长体系中的分配系数.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粉末倍频法分别测定了所生长晶体的晶胞参数和倍频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晶体中掺质浓度的增加,晶胞参数逐渐减小,而倍频效应呈现略微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6.
607.
鉴于新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负二项同归模型对企业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出市场准入门槛、最优经济规模等影响因素外,产业集聚状况对新企业进入只有积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规模及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城市化水平均对新企业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08.
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用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厂家的快速鉴别。采用Antaris 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和Micro NIR1700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两种仪器对来自四个生产厂家的66个批次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近红外光谱的采集,选用随机(random sampling,RS)法进行样品集的划分,得到校正集样品44个、验证集样品22个,选择一阶导数Savitzky-Golay15(SG15)点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作为预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类样本间光谱的差异结合谱带特征吸收的方法分别选择6 468~7 104和6 468~7 156 cm-1作为建模光谱区间,建立两种采样仪器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模型的混淆矩阵结果显示两种仪器采集的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能够快速、有效的鉴别不同厂家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模型的准确率和否定率均达到100%。该研究有效证实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厂家定性鉴别的可行性,另外,该研究中采用了目前商业化最小、便于携带的Micro NIR1700型微型光谱仪,为药品的快速现场筛查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09.
植物的水分和能量代谢在其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用热红外成像技术研究此类功能已有报道,直接用于林木生长状态检测的研究为数不多。本研究通过创建温差指数缩小了观测间的热温波动,提高了热像温度观测的精度,增加了被测对象间的可比性。在此基础上,用热红外成像技术检测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伐根面以及生长锥木芯之边材与心材的差异和变化,研究了侧柏树干和鳞叶的水分和能量代谢的关系。结果发现随活力状态的变化侧柏林木边材与心材树液(sap)比值不同,而且不同活力状态的侧柏其鳞叶同样表现出热温的差异。相对于叶面积与边材面积的比值而言,热红外光谱更多地反映了树液的状态而不是木材的比例。边材和心材的树液比反映在热红外成像设备中的则是边材与心材的热温比值,该指标有潜力早期反映侧柏树木健康。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和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等蛀干害虫是常见的侧柏衰弱木、濒死木、枯立木、伐倒木和新栽幼树上寄生的害虫。经过大量的热红外成像观测,侧柏衰弱木和蛀干害虫受害木边材和心材热温比明显地增大。因此,该技术有潜力成为检测侧柏林木活力和确定受害状况的重要指标,成为侧柏生态公益林抚育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10.
臧晓欢  张贵江  王春  王志 《色谱》2015,33(2):103-111
分散液相微萃取(DLLME)作为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富集效率高,萃取剂使用量少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该技术在分离科学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主要讨论了以下3个方面:(1)DLLME与其他净化或萃取技术的结合;(2)萃取剂的拓展;(3)萃取装置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