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9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617篇
化学   5102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382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824篇
物理学   241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3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emplate cations have been extensively employed in the formation, stabil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structural polymorphism of G‐quadruplex structures in vitro. However, the direct addition of salts onto solid surfaces, especially under ultra‐high‐vacuum (UHV) condition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universality of the formation of G‐quartet complexes in a solventless environment has not been reported. By combining UHV‐STM imaging and DFT calculations, we have shown that three different G‐quartet‐M (M: Na/K/Ca) complexes can be obtained on Au(111) using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salts as reactants. We have also identified the driving forces (intra‐quartet hydrogen bonding and electrostatic ionic bond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se complexes and quantified the interactions involve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novel route to fabricate G‐quartet‐related complexes on solid surfaces, 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feasible way to bring metal elements to surfaces for constructing metal–organic systems.  相似文献   
82.
郭奇志  谭维翰 《光学学报》2007,27(2):44-349
研究了反常色散介质中脉冲形变对超光速群速度的影响,发现即使光脉冲完全不产生形变群速度仍会超过真空中的光速。但波包的群速度并不等同于信号的传输速度,采用信息论方法,定义了信号的有效传输速度,并用于解释WKD(Wang,Kuzmich,Dogariu)实验。通过计算入射光与出射光信号所携带的信息量,发现由于光的波动衍射及光子散粒噪声的影响,出射光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损失,使得光信号的有效传播速度不会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相似文献   
8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钪(Sc)、氧空位(OV)单/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对晶体结构、形成能以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TiO2在富氧环境下缺陷形成能为负值,富钛环境下缺陷形成能为正值,表明Sc-TiO2只能在富氧环境下制备;OV-TiO2、Sc-OV-TiO2在富氧或富钛环境下缺陷形成能均为负值,但富氧环境下形成能更低;OV-TiO2的0/1-缺陷电荷转变能级为深能级,而Sc-TiO2的0/1-缺陷电荷转变能级则属于相对较浅能级;与纯锐钛矿相TiO2相比,Sc-TiO2的禁带宽度略有减小,但OV-TiO2、Sc-OV-TiO2禁带宽度变宽.  相似文献   
84.
谭庆贵  胡渝  赵悦莹 《光子学报》2006,35(11):1730-1733
卫星振动是影响星间光CDMA通信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多用户干扰、背景光噪音、热噪音、接收机噪音和卫星振动,给出了基于PPM信号格式的星间二维光CDMA通信系统的系统模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卫星振动对该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码速率、通信波长和卫星振动都会影响星间二维光CDMA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当卫星振动标准偏差σ≤4×10-7时,卫星振动对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较小;当卫星振动标准偏差σ≥1.2×10-6,卫星振动对系统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很大,得到的误码率难以满足系统的通信要求,需要采用卫星振动抑制或补偿等技术提高星间二维光CDMA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85.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n efficient intra-cavity 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 (SHG) at 1084 nm in a nonlinear optical crystal, BiB3O6(BIBO) at the direction of (θ?) = (170.1°, 90°), performed with a LD end-pumped cw Nd:YVO4 laser. With 590 mW diode pump power, a continuous-wave (cw) SHG output power of 19 mW at 542 nm yellow-green color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a 1.5 mm-thick BIBO crystal. The opt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3.22%. It was found that the output wavelength could be 532 nm, 537 nm or 542 nm according to regulating the angle of BIBO.  相似文献   
86.
超导光子晶体是一类重要的带隙可调谐的光子晶体.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含超导材料的Thue -Morse序列准周期结构—维光子晶体在可见光波段的传输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在正入射时,光子带隙宽度和位置基本不随序列项数的增加而改变;准周期超导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电介质材料的结构参数和环境温度等来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87.
徐启俊  方江敏  谈震 《低温与超导》2011,39(11):33-37,71
文中运用工程模拟计算软件ASPEN PLUS对LNG船用蒸发气体(BOG)再液化装置工艺流程进行了较全面和深入的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用丙烯预冷的再液化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工艺设备运行参数:海水冷凝器冷凝温度、BOG压缩机出口压力、丙烯压缩机出口压力以及混合制冷剂压缩机出口压力对再液化效率和能耗有着不同...  相似文献   
88.
研制了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超快脉冲中子探测器,对其γ射线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了探测器的γ射线灵敏度理论计算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γ射线在不同厚度聚乙烯靶中产生的出射电子能谱和出射角度分布,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了单个电子在微通道板(MCP)孔道中产生的二次电子产额,最后得到了探测器的γ射线灵敏度,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靶厚度大于某一值时,γ射线灵敏度基本相同。利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标准γ射线放射源对探测器的γ射线灵敏度进行了实验标定,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9.
采用金属银辅助化学刻蚀法在制绒的硅片表面刻蚀纳米孔形成微纳米双层结构,以期获得高吸收率的太阳能电池用黑硅材料.鉴于微纳米结构会在晶硅表面引入大量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黑硅太阳电池表面制备了BiFeO_3/ITO复合膜,并对其表面性能和优化效果进行了探索.实验制备的具有微纳米双层结构的黑硅纳米线长约180—320 nm,在300—1000 nm波长范围内入射光反射率均在5%以下.沉积BiFeO_3/ITO复合薄膜后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反射率略有提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采用BiFeO_3/ITO复合膜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分别由最初的0.61 V和28.42 mA/cm~2提升至0.68 V和34.57 mA/cm~2,相应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13.3%上升至16.8%.电池综合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沉积BiFeO_3/ITO复合膜提高了电池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从而增强了黑硅太阳电池短波区域的光谱响应,表明具有自发极化性能的BiFeO_3薄膜对黑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性能可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90.
THz波在金属镀层空芯波导中传输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晓玲  耿优福  周骏  姚建铨 《物理学报》2011,60(5):54101-054101
本文基于微扰法求得不同金属镀层空心圆波导中各模式的损耗系数,对金属镀层空芯波导中THz波传输损耗随金属材料、波导结构等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分析结果,优化设计并拉制了内径为1.1 mm的镀银空芯波导,实验测得当THz波的频率为2.5 THz时,传输损耗为8.6 dB/m,实现了THz波短距离的有效传输.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金属空芯波导 传输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