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3篇
  免费   2013篇
  国内免费   2219篇
化学   11501篇
晶体学   248篇
力学   658篇
综合类   226篇
数学   1616篇
物理学   40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1018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321篇
  2010年   1028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994篇
  2006年   933篇
  2005年   754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Lithium bonds are analogous to hydrogen bonds and are therefore expected to exhibit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dditionally, the metallic nature and large atomic radius of Li bestow the Li bond with special feature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the element, Li batteries afford emerg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Li bond chemistry. Here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oncept of the Li bond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Li bonds in Li batteries. In this way,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 bond in Li batteries and an outlook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42.
943.
采用FeCl3和2, 4, 6-三巯基三嗪(TMT)溶液分别清洗再生砷(As)中毒商业V2O5-WO3/TiO2催化剂,通过BET、XRD、XRF、in situ DRIFTS以及H2-TPR等表征方法对清洗再生前后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洗后催化剂脱硝活性有极大地恢复,20 mg/ml FeCl3和0.5%TMT溶液再生30 min时最佳As去除率分别为83.67%和94.57%。清洗后,阻塞在催化剂微孔和中孔中的AsOx被清除,因此再生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所增大而平均孔径略有减小。同时,FeCl3和2,4,6-TMT溶液清洗再生后催化剂表面Br?nsted和Lewis酸强度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再生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4.
Using the global 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we predict a new stable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MgSiP_2 with a low-buckled honeycomb lattice.Our HSE06 calculation shows that MgSiP_2 is an indirect-gap semiconductor with a band-gap of 1.20 eV,closed to that of bulk silicon.More remarkably,MgSiP2 exhibits worthwhile anisotropy along with electron and hole carrier mobility.A ultrahigh electron mobility is even up to 1.29 × 104 cm~2 V ~1 s ~1.while the hole mobility is nearly zero along the a direction.The large difference of the mobility between electron and hole together with the suitable band-gap suggest that MgSiP_2 may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solar cell or photochemical catalysis material.Furthermore,we explore MgSiP2 as an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 ries.Upon Na adsorption,the semiconducting MgSiP2 transforms to a metallic state,ensuring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A maximum theoretical capacity of 1406 mAh/g,a small volume change(within 9.5%),a small diffusion barrier(~0.16 eV) and low average open-circuit voltages(~0.15 V) were found fo r MgSiP2 as an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gSiP2 as a nanoelectronic device and a potential anode for Na-ion batteries.  相似文献   
945.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 它不仅结合了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和金属有机骨架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体现了两者复合后的协同效应, 还具有设计灵活和功能易拓展等优势. 本文聚焦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 总结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介绍了其在生物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6.
以镍钴氢氧化物、异丙醇铝为原料,采用水解法合成三元前驱体Ni_(0.88)Co_(0.07)Al_(0.05)O_2,再与锂盐混合烧结得到正极材料(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元素价态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料液比1∶25、水洗3次、600℃回烧2 h合成的LiNi_(0.88)Co_(0.07)Al_(0.05)O_2具有较优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其在0.2C的放电比容量达207.6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4.8%,1C放电比容量为192.0 mAh·g~(-1),循环100周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仍有148.0 mAh·g~(-1),容量保持率达到77.1%。  相似文献   
947.
软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传统机器人的缺点,并逐渐成为机器人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本文总结了典型软机器人的运动行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软机器人按材质类型的分类(包括液晶软机器人、生物分子软机器人、PDMS软机器人、液体软机器人和自振荡凝胶软机器人)及其功能和潜在应用,讨论了当前不同类别软机器人运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软机器人领域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8.
硫醇配体保护的高核银纳米团簇具有丰富的结构和性能, 在光致发光、 生物传感、 纳米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 精确控制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尺寸和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构建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可行策略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 随着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核Ag/S纳米团簇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总结了含20个或以上Ag原子的Ag/S纳米团簇的合成方法(直接还原法、 阴离子模板法及配体交换法), 对部分高核Ag/S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教学需要和地方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初步探索了微信融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课前通过公众号的推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预习,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中,先通过微信群进行预习测试,并基于测试反馈调整需要重点讨论的实验要点,再通过微信群共享师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课后结合拍摄的错误操作的照片撰写公众号推文,进行实验反馈,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相似文献   
950.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测定婴幼儿奶粉中5种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法提取之后,使用分散式固相萃取管(EMR-Lipid dSPE)进行净化,选择ACQUITY BEN C18色谱柱(1.7μm,2.1 mm×100 mm)分离,多反应监测采集模式(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