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5篇
  免费   5775篇
  国内免费   3254篇
化学   21931篇
晶体学   352篇
力学   1807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2996篇
物理学   12622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692篇
  2022年   1204篇
  2021年   1295篇
  2020年   1394篇
  2019年   1375篇
  2018年   1171篇
  2017年   1054篇
  2016年   1594篇
  2015年   1515篇
  2014年   1946篇
  2013年   2394篇
  2012年   2861篇
  2011年   2871篇
  2010年   1869篇
  2009年   1787篇
  2008年   1994篇
  2007年   1739篇
  2006年   1628篇
  2005年   1279篇
  2004年   974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755篇
  2001年   588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594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同一种富Co2+溶液Co2+/Cu2+=10∶1中,利用不同的沉积电位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x=0.38—0.87)和复合相结构的CoxCu1-x纳米线阵列.发现随着纳米线中Cu含量的变化,CoxCu1-x纳米线的复相结构随之发生规律的变化,最终导致纳米线的磁性也随之规律的变化.随着纳米线中Cu含量的不断增加,一部分Cu与Co形成面心立方结构(fcc)的CoCu固溶体,减弱了磁晶各向异性与形状各向异性的竞争,从而提高样品的方形度;一部分Cu以fcc结构的Cu单质的形式存在于纳米线中,并随着Cu颗粒大小的不同分别起到破坏磁晶各向异性和钉扎畴壁的作用,从而增加纳米线的方形度和矫顽力.对比不同成分的样品,发现CoxCu1-x纳米线的方形度和矫顽力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Co75Cu25和Co60Cu40中,并且由于其特殊的复相结构致使它们的值要好于相同直径的单相结构的结果. 关键词: 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磁性  相似文献   
992.
以获得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主激光与抽运光两种波长、宽带、超短脉冲的产生及精密同步为目标,探索采用光孤子机制实现超宽带宽范围的可调谐超短脉冲产生. 数值模拟了孤子传输过程中的时域-频域演化过程及与其他非线性效应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特性. 实验验证了利用光孤子机制产生可调谐脉冲的方法. 同时还观察到孤子的形成、分裂、自频移等现象,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都演示了波长可调谐的输出特性,并且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 可调谐脉冲产生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孤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3.
基于LCVR调谐的全偏振多谱段成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型全偏振多谱段成像系统,将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CVR应用于全偏振成像技术,在可见-近红外波段上可快速实现光的全偏振态的精确调制.系统由光学镜头、LCVR、偏振片、滤波片和CCD探测器组成.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光学设计,并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偏振定标方法,建立了偏振定标系统,实现了利用较小面积的偏振...  相似文献   
994.
刘恩华  陈钊  温晓莉  陈长乐 《物理学报》2016,65(11):117701-117701
界面效应在提升异质结构材料的多铁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rTiO3(STO)基片上制备了Bi0.8Ba0.2FeO3(BBFO)/La2/3Sr1/3MnO3(LSMO)异质结. 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异质结呈现单相外延生长,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进一步证实了BBFO为四方相结构. 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异质结中只存在Fe3+ 离子, 没有产生价态的变化, 揭示了异质结铁电和铁磁性的增强与BBFO/LSMO的界面有关. 同时, 测试了磁电阻(MR)和磁介电(MD), 当磁场强度为0.8 T, 温度为70 K时, MR约为-42.2%, MD约为21.2%. 并且发现在180 K时出现磁相的转变. 实验结果揭示出异质界面效应在提升材料的多铁性和磁电耦合效应方面具有超常的优点, 是加快多铁材料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5.
硬X射线相位光栅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鑫  雷耀虎  赵志刚  郭金川  牛憨笨 《物理学报》2010,59(10):6927-6932
针对在普通实验室和医院实现40—100keVX射线相衬成像的需求,考虑到成像系统参数、X射线源空间相干特性及光栅衍射效率,设计出硅基相位光栅结构参数.利用我们已发展的光助电化学刻蚀技术研制出直径为5英寸的相位光栅,其空间周期为5.6μm,线宽为2.8μm,深度为40—70μm.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硅片两端有效工作电压和修正Lehmann电流密度公式,解决了实际刻蚀过程中出现的钻蚀问题.由实验结果可知,本方案对制作大面积高精度相位光栅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96.
不同电荷态低速离子(Arq+,Pbq+)轰击Si(110)晶面,测量不同入射角情况下的次级粒子的产额. 通过比较溅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证实沟道效应的存在. 高电荷态离子与Si相互作用产生的沟道效应说明溅射产额主要是由动能碰撞引起的. 在小角入射条件下,高电荷态离子能够增大溅射产额. 当高电荷态离子以40°—50°入射时,存在势能越高溅射产额越大的势能效应.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溅射 沟道效应  相似文献   
997.
肖发俊  张鹏  刘圣  赵建林 《物理学报》2012,61(13):134207-134207
基于分步束传播法数值分析了离散空间光孤子在准一维光诱 导光子晶格中的相干与非相干相互作用过程. 结果表明: 对于相干孤子, 同相时相互吸引, 反相时相互排斥. 然而, 由于非线性响应的各向异性, 横向排布的非相干孤子会因间隔波导数目的增加而由相互吸引变为相互排斥. 并且, 沿对角方向排布的两个非相干孤子在孤子相 互作用力和布拉格反射的共同影响下, 会呈现出"钟摆式"振荡传输现象. 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非线性各向异性对离散孤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磁性量子元胞自动机功能阵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子束光刻、热蒸镀和剥离工艺在室温下制备了多组磁性量子元胞自动机器件功能阵列. 实验研究了曝光剂量和曝光时间对三个不同间距参数磁性量子元胞自动机阵列图案的影响, 发现100 pA电子束束流和0.38 μs曝光时间可获得理想的阵列图案. 对制备的反相器阵列结构进行了磁力显微测试, 结果显示了正确的逻辑功能, 成功实现了不同间距参数功能阵列的实验制备. 此外, 实验还发现纳磁体阵列制备中容易出现缺陷, 模拟结果表明丢失纳磁体缺陷导致了信号传递反相.  相似文献   
999.
压缩真空场与原子非线性作用过程中的纠缠与消纠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Von Neumann熵研究了附加克尔介质的压缩真空场与二能级原子依赖强度耦合相互作用量子体系的量子纠缠特性.讨论了初始压缩真空场的压缩度以及克尔非线性作用的强度对该量子体系纠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尔介质的非线性作用的强弱可以改变体系量子纠缠的周期性;在初始压缩度较大(r=5)时,克尔介质的非线性作用可导致原子与场持续地处于最大纠缠态,无消纠缠态或持续地处于消纠缠态. 关键词: 压缩真空态 克尔介质 依赖强度耦合J-C模型 Von Neumann熵 量子纠缠  相似文献   
1000.
快速有效地获得多级联光纤光栅法布里-珀罗(F-P)腔的光谱特性,是优化设计基于上述结构建立的级联多波长激光器、放大器等各种光器件以及复杂分布式传感网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将V-I传输矩阵法用于光纤光栅F-P腔反射光谱特性的分析,并建立了V-I传输矩阵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三种不同结构的光纤光栅F-P腔在不同参数下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多层膜法的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V-I传输矩阵法能够在保证分析精度的前提下大大节省运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V-I传输矩阵法对光纤光栅F-P腔谱特性的分析结果比耦合模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