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6篇
  免费   2656篇
  国内免费   2260篇
化学   10396篇
晶体学   293篇
力学   701篇
综合类   157篇
数学   1264篇
物理学   563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1237篇
  2012年   1408篇
  2011年   1448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1078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750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5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21.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22.
平菇多糖稀溶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多糖属生物高分子, 文章对平菇多糖稀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系采用Elias浊点滴定法测定平菇多糖溶液的θ组成, 用快速动态膜渗透计和粘度法测定平菇多糖的数均分子量、维利系数与分子链的构型参数。探讨其在θ条件下的分子形态及用Tung函数法等处理分级数据, 从而获得平菇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223.
李惠颖  王磊  马骏飞  郭常川  姜玮 《分析化学》2006,34(Z1):207-210
稀土Eu3+能与甲磺酸帕苏沙星形成络合物,并发出Eu3+的特征荧光.加入表面活性剂SDBS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表面活性剂敏化的Eu3+荧光探针测定甲磺酸帕苏沙星的方法.最佳测定条件为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32和618 nm;pH=7.5;Eu3+浓度为1.2×10-5 mol/L,SDBS浓度为3.0×10-5 mol/L.甲磺酸帕苏沙星浓度在3.0×10-8~2.0×10-6 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检出限为1.0×10-9 mol/L.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帕苏沙星注射剂和人体血清以及尿样中的甲磺酸帕苏沙星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24.
By means of a large-scal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we show that the Tolman length, although positive, is much smaller in magnitude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We found that the range of interparticle interactio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the Tolman length. When the range of interaction is longer than five molecular diameters, the Tolman length is on the order of a few hundredths of the molecular diameter, rather than a few tenths known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225.
IntroductionAlPO 2 1isatypeofmicroporousaluminophosphatepreparedbyFlanigenandco workersin 1982 ,andthestructurewasresolvedbySmithetal.1in 1984 .AlmostatthesametimePariseetal.2 preparedAlPO 2 1phasebyanotherrouteandresolvedthestructureindependently .Inthenextyear ,GaPO 2 1phasewasobtainedaswell.3Al thoughAl(Ga)PO 2 1phasespreparedindifferentwayspossesssimilarchannelsystem ,amongthemtherearestillsomedifferencesinlatticeconstants ,indicatingthatdiffer enttemplatemoleculescanaffectlocallythe…  相似文献   
226.
Cunninghmia lanceolata Hook.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d for thetreatment of hernia, arthritis and strangury. its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ve beenexamined]' 2' 3' '. In a previous paper we reported a bislabdane-type diterpenoidlanceolatic acid from the roots of the plant 5. Further chemical studies on this plantled to the isolation of another new bislabdane-type diterpenoid, named lanceolatin(I ).Compound I was obtained as white amorphous powder. mp 232-234 'C, [a]."-24 (c 0. 10, C…  相似文献   
22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莫西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28.
本文从顺序扫描式双通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的特点出发,对微克级介形虫壳体样品中的低含量元素选择最灵敏谱线和最佳通道,对各项条件进行最优化。Mg、Sr、Mn、Fe、Ba、Zn的检测限分别为0.6~5.2μg/L,Ca和Na的检测限分别为16μg/L和52μg/L,测定了微克级样品的多元素含量,回收率为90%~106%。  相似文献   
229.
A quinine/Selectfluor combination inducing rearrangement reaction of allylic alcohols was discovered, which involved a moderate yield with good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alpha-quaternary carbon center and beta-fluoro aldehyde under bas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230.
Fe和Co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2007,27(6):703-723
作为廉价而且低毒的金属, Fe和Co是发展催化剂的理想元素. 同时由于Fe和Co有着多种氧化还原价态, 它们的催化化学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Fe和Co的催化剂很少得到有机化学家的关注. 直到最近几年, 人们才发现Fe和Co的催化剂可以很好地催化碳-碳偶联反应. 综述了Fe和Co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条件、产率和选择性; 探讨了这些新奇反应的可能机理; 并介绍了这些反应在复杂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