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化学   315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3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利用静电聚苯乙烯纳米微粒缀饰技术,在铁电晶体铌酸锂(LiNbO3)的极性表面观察到铁电畴表面束缚电荷吸附带异性电荷纳米小球所形成的衬度图像,正负电畴衬度图像清晰稳定.这种对铁电晶体表面电畴结构进行表征的新方法不会对样品造成任何程度的损伤和破坏,操作简便易行,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752.
We propose a two-species infection model, in which an infected aggregate can gain one monomer from a healthy one due to infection when they meet together. Moreover, both the healthy and infected aggregates may lose one monomer because of self-death, but a healthy aggregate can spontaneously yield a new monomer. Consider a simple system in which the birth/death rates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ggregate size, namely, the birth and death rates of the healthy aggregate of size k are J1k and J2k while the self-death rate of the infected aggregate of size k is J3k. We then investigate the kinetics of such a system by means of rate equation approach. For the J1>J2 case, the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of either species approaches the generalized scaling form and the typical size of either species increases wavily at large times. For the J1=J2 case,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healthy aggregates approaches the generalized scaling form while that of infected aggregates satisfies the modified scaling form. For the J1<J2 case,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healthy aggregates satisfies the modified scaling form, but that of infected aggregates does not scale.  相似文献   
753.
镍中磁畴在应力作用下的转动可以引起一个内耗峰(当内耗表示为温度的函数时),是众所周知的现象。最近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发现镍中含碳可以引起内耗峰。本文叙述进一步的实验,确切证明这个新内耗峰与镍的磁性无关,而与镍中固溶体所含的溶解碳量有关。关于激活能的较精确测量指出:与这个内耗峰相联系的激活能确与碳在镍中扩散的激活能很相近。这些实验说明这个新内耗峰是由于碳在镍中的应力感生微扩散而起的。简单地讨论了这个内耗峰的机构,认为可能与镍的晶体点阵中的空穴有关。  相似文献   
754.
一般认为钢的变脆例如蓝脆和回火脆都与钢中的扩散和沉淀有关系。本文尝试用内耗测量的方法研究碳与氮在α-铁及碳素钢中的扩散、脱溶和沉淀,从而进一步地了解钢的变脆的机构。实验的结果指出,碳在α-铁中的扩散不受自身浓度、合金元素和沉淀历史的影响。氮的情形与碳显著不同,合金元素使氮的扩散变慢,在沉淀初期使氮的扩散加速。较有系统地研究了碳、氮在加工后的α-铁中脱溶时所引起的内耗峰(当振动频率约为每秒1周时出现在250℃左右),发现了高温淬火在含碳或氮较多的试样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也可以引起这个内耗峰。实验指出:①这个脱溶内耗峰的出现条件与钢的蓝脆的出现条件相同,都是一种应变时效或淬火时效的现象;②与这个内耗峰有关的碳、氮是处于原子的状态。这些联系使我们认为钢的蓝脆是一种应变脱溶或淬火脱溶的过程,是由于原子状态的碳或氮聚集于钢中的内应力区域或晶体缺陷(例如原子脱节)中所引起来的。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根据本实验及以前关于钢铁中碳氮的扩散、脱溶和沉淀所得的结果,对于钢的回火脆的机构也提出了一种初步的看法。回火脆是一种回火沉淀的过程,引起回火脆的沉淀似乎是氮化物而不是碳化物。  相似文献   
755.
Nanoindentation,namelydepth-sensingindentation(DSI),involvesforcingarigidindenterwithknowngeometryintothesurfaceofamaterialwhilecontinuouslymonitoringtheloadontheindenter,thedisplacementoftheindenterintothesurface,andthetimeoftheexperiment.Thedepthisthenusedtocalculatetheprojectedareaofcontactforthepurposeofcalculatingthehardnessandelasticmodulus.Infact,variouserrorsareassociatedwiththisprocedure.Oneofthemcomesfromthemeasurementofthepenetrationdepth.Ideally,thepenetrationdepthshouldbecalcula…  相似文献   
756.
根据小波分析理论,针对无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初始校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信号特征提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简单而切实可行,能够有效地对信号进行趋势估计,从而精确算得频标准确度。  相似文献   
757.
葛庭燧  万耀光 《物理学报》1961,17(9):439-444
在金属须的生长过程中有意地搀入杂质,以研究杂质对于金属须的生长方式和强度的影响。把1:5的FeCl2和CuCl混合起来在氢气中进行还原,得到一根直径13.6微米而拉断强度为262公斤/毫米2的铜金属须,这远比直径相同的“纯”铜金属须的强度为高。搀钴的铜金属须的强度也大大提高,但是搀银的铜金属须的强度却不发生显著的变化。对于这种金属须作了金相观测,由此推论到金属须的强化主要是由于沉淀硬化或弥散硬化。此外,还根据沿轴线的螺型位错的机构讨论了杂质对于促进金属须生长的效应。把较高比例(例如1:2)的氯化亚铁搀入氯化亚铜并且在800℃以上的温度在氢气中进行还原,得到了直径达到800微米的混合金属须。这种金属须具有一个心轴,是由一种金属的单晶金属须所构成的,心轴的外面包围着由铜铁紧密搀合所形成的机械混合体。初步的实验指出这种金属须的强度相当高。  相似文献   
758.
进行了用蒸汽还原法生长铜须和铁须的实验。研究了须的生长机制,为的是找出能够生出又粗又长而强度又极高的金属须的有效措施。实验指出,当生长槽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生长须的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同时,可以促进须的生长。由此所得的结论是,须的生长是通过沿轴线的螺型位错的机制。观测了所生的铜须和铁须在生长槽上的分布和排列取向的各种方式,由此推论到这些须是由顶端生长的。此外,实验还指出,氯化亚铜(或亚铁)蒸汽是优先在须的顶端还原的,这可能是由于螺型位错在须顶端所产生的表面台阶对于这种还原有一种催化作用。观测了直径50—120微米的大铜须的生长情况,发现了片状生长、堆垛生长和层状生长。这种特殊生长方式可能与一维和二维成核生长的交互更迭发生有关。讨论了通过适当选择和控制生长条件和方式的途径来获得基本上不含位错的大块晶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9.
李树尘  陈梦谪  柯俊 《物理学报》1990,39(4):672-676
冷轧取向硅钢片高温加热时,二次晶粒形核于极表面附近的区域,核的长大方式与冷轧形变率有关。本文按二次冷轧工艺、H1-B(一次冷轧)工艺下二次晶核的长大特点,分别采用能量分析方法导出了各种组织参量,如:初次晶粒半径、夹杂因子及二次晶核临界尺寸间的定量关系。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60.
葛庭燧  王中光 《物理学报》1962,18(8):392-399
【摘 要】用Al-4%Cu合金进行了恆应变扭转疲劳试验,观察到ΔE在起始阶段下降直至接近零值,经过一定的疲劳循环数以后又重新上升。金相观测的结果指出,ΔE的重新上升对应着滑移区的突然变得集中。这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以前所作的假设,即局部化滑移区的出现是引起ΔE的一种基本过程。在疲劳载荷下的Tm在超始阶段上升,但上升至最高值并保持此值经过一定的疲劳循环数以后,出现骤然的下降,这正对应着ΔE的重新上升。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反映着在前期疲劳载荷下被钉紥的位错得到了骤然的解脱。初步认为,位错的被钉紥和随后得到解脱的过程,是由于在疲劳初期所形成的溶质铜原子气团沿着位错线的某些有利地段富集成核,同时使位错线上的另一些地段从溶质原子中解脱出来。随着富集核的逐惭增大,和其间的得到了解脱的位错段的长度的逐渐增加到某一临界值,便在疲劳载荷下出现了位错“雪崩”的现象,产生了大量的新位错,这使Tm骤然降低,并且导致局部滑移地区的形成,从而使ΔE重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