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88篇 |
免费 | 2274篇 |
国内免费 | 356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089篇 |
晶体学 | 388篇 |
力学 | 897篇 |
综合类 | 663篇 |
数学 | 1352篇 |
物理学 | 55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72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410篇 |
2021年 | 405篇 |
2020年 | 395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393篇 |
2017年 | 504篇 |
2016年 | 376篇 |
2015年 | 540篇 |
2014年 | 639篇 |
2013年 | 843篇 |
2012年 | 771篇 |
2011年 | 818篇 |
2010年 | 851篇 |
2009年 | 885篇 |
2008年 | 1014篇 |
2007年 | 889篇 |
2006年 | 923篇 |
2005年 | 809篇 |
2004年 | 651篇 |
2003年 | 449篇 |
2002年 | 453篇 |
2001年 | 501篇 |
2000年 | 569篇 |
1999年 | 336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9篇 |
1965年 | 19篇 |
1964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乙酰二茂铁和蒽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反应型荧光探针1-二茂铁基-3-(9-蒽基)丙烯酮,经1H NM R,13C NM R,IR,LC-M S等手段表征确证。基于Michael加成引起的电子转移机制,利用硫化氢的强亲核性,以荧光滴定法考察了该化合物在生理条件下对硫化氢的识别作用,得出其最佳识别时间为50 min,最佳识别浓度为50μmol/L,且多数离子不会对其识别作用产生干扰。这种能稳定检测的,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反应型荧光探针化合物,可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相似文献
52.
53.
54.
溶剂聚合膜pH电极作内电极的气敏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中性载体为活性物的石墨内导平头溶剂聚合膜(SPM)pH电极作内电极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敏电极。电极的性能取决于中性载体的特性,其中以菸酸十八酯为内电极膜活性物的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和以二辛基十八胺为活性物的氨气敏电极性能较佳。二氧化碳气敏电极用作丙酮酸脱羧酶酶电极的原电极,其性能院于传统的以玻璃pH电极作内电极的二氧化碳气敏电极。 相似文献
55.
56.
以取代烷氧基嘧啶3-烯键氧化吲哚衍生物为原料,与肌氨酸及多聚甲醛在甲苯中回流经1,3-偶极子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烷氧基嘧啶拼接3-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h),产率67%~82%,d/r值6/1~20/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h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3d和3g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明显的活性,IC50分别为24.1 mol·L~(-1)和32.4μmol·L~(-1),接近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57.
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半胱氨酸的新型荧光探针乙二醛(N-羟乙基-1,8-二甲酰亚胺-4-萘基)单腙(NAD),该荧光探针对半胱氨酸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当半胱氨酸加入NAD溶液中,会形成分子内氢键,抑制C■N的异构化,导致荧光增强.此外,探针NAD可应用于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检测,表明该类型探针在生物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8.
从嗜热细菌基因组中克隆到1个新的纤维素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可溶性表达,粗酶液经镍柱亲和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快速分离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RRLC/Q-TOF-MS)对重组内切纤维素酶Fpendo5A转化三七总皂苷的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并进一步阐明其转化机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80℃和5.5.Fpendo5A能够催化三七总皂苷中的主要皂苷成分,即Ra_1,Rb_1,Rc,Rd和Rg_3的侧链糖基的水解反应,但对于不同的皂苷底物,Fpendo5A选择性催化的侧链糖基类型不同.经鉴定,Fpendo5A转化Ra_1,Rb_1,Rc,Rd和Rg_3的转化产物分别为Rb_2,GypⅩⅦ,CMC_1,F_2和Rh_2.由此可见,Fpendo5A通过水解Rb_1,Rc,Rd和Rg3的C3位的β-(1,2)糖苷键分别生成GypⅩⅦ,CMC1,F2和Rh2.在转化Ra_1时,Fpendo5A通过水解Ra_1的C20位的α-(1,4)木糖苷键生成Rb2. 相似文献
59.
基于相同配体2,1,3-苯并噻二唑-4,7-二羧酸(H2BTDC),通过不同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3D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1[Cd_4(BTDC)_4·5H_2O]和2[Cd_2(BTDC)_2(DMF)·1.5H_2O]。在配合物1的结构中存在两个相邻发色团(BTD单元)为反式平行的排列方式,距离为3.987,小于反式二聚物的理论计算值(4 ?)。在相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观察到,配合物1在470nm处吸收带的能量低于单个BTD单元典型吸收带的能量。这些证据揭示了在配合物1的结构中存在反式苯并噻二唑二聚体。通过研究光照前后配合物1和2的稳态光谱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发现,这两个配合物中存在光诱导电子转移引起的光致变色效应,并产生了相应的阴离子自由基。相关的FT-IR光谱表明,由于这一自由基的产生,配合物1和2进一步发生了配体单元的脱羧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331cm~(-1)、2361cm~(-1))。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