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9篇
  免费   2036篇
  国内免费   4177篇
化学   7846篇
晶体学   379篇
力学   719篇
综合类   625篇
数学   1338篇
物理学   50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814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861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802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强化学生对流体力学课程理论知识及实验教学环节的掌握,本文针对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受限于硬件设施、模型等问题,将数值模拟技术与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相结合。以伯努利实验为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物理建模、网格划分、变参数数值模拟等实验内容,通过压力云图、流线等模拟结果对能量转换特性进行了分析,增强了学生对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及相关参数的物理意义、变化特征等的理解,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62.
对于一般任意支撑的连续梁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有的计算方法求解过程都很复杂,给工程设计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商业软件,只需求得连续梁的自然频率及静力屈曲(失稳)荷载,就可容易得到结构的动力失稳区域,当考虑结构阻尼对不稳定区域的影响时,可将阻尼矩阵表达为Rayleigh阻尼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计算方法与已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连续梁主参数共振的不稳定边界非常吻合,而本文计算方法更为简单,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精度高,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3.
胶体自组装是制造大面积胶体晶体的高效方法,对制备各种功能胶体晶体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微纳制造、新材料、能源、医学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胶体自组装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作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归纳了胶体晶体自组装的基本方法.面向制造大面积胶体晶体,阐述了几类代表性的新型胶体晶体自组装方法,包括温度辅助、模板辅助、表面活性剂辅助、旋涂法与界面转移相结合等,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影响因素、优缺点和未来的改良方向,并介绍了在完整单层膜基础上制造三维胶体晶体的工艺方法.为提高胶体晶体制造质量和效率、拓宽胶体自组装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964.
黄原胶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多糖,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增稠、乳化和稳定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石油开采、纺织印染、食品、医药、涂料、农药等众多工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对黄原胶的结构、特性、生产工艺以及主要应用领域等进行了简单综述,总结了黄原胶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黄原胶优越的流变特性对悬浮剂、水乳剂、悬乳剂等农药制剂悬浮稳定性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最后展望了黄原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65.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用于替代传统化学治疗的方法,为先天性遗传疾病和严重后天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富有前景的新途径。有效释放是基因高效表达的关键,将降解基团引入基因载体可有效地提高基因释放效率,且降解后的小片段更易代谢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降低细胞毒性。本文依据材料结构及制备方法对新型聚酯材料进行分类,从转染效率、细胞毒性以及降解性能方面综述了可降解聚酯类基因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6.
A series of multi-branched dithienylpyrrole (SNS) monomers with rigid phenyl (PhSNS) and biphenyl rings (BPhSNS) as bridg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nd were fabricated to form cross-linked polymers (pPhSNS, pBPhSNS)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Cyclic voltammetry (CV) results showed that PhSNS and BPhSNS exhibited similar oxidative properties except for one new higher-potential oxidative peak appearing in the curves of PhSNS.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it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steric configuration between the two dithienylpyrrole (SNS) units in PhSNS. One SNS unit possessed a larger twist angle (40.2°) between thiophene and pyrrole rings than the other one (21.2°), which indicated that PhSNS possessed a relatively larger energy gap (~0.4 eV) between HOMO-1 and HOMO than BPhSNS, for which HOMO and HOMO-1 levels were of almost the same energy. However, both PhSNS and BPhSNS showed similar onset oxidation potentials. The CV curves of pPhSNS and pBPhSNS showed that they presented similar oxidative properties, which enabled their corresponding electrochemical polymers to exhibit similar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The UV-vis spectra of the corresponding polymers showed that both pPhSNS and pBPhSNS possessed similar optical absorption and similar multicolor switching between yellow (-0.8 V), greyish-green (0.9 V) and gray (1.1 V) colors. Besides, pPhSNS and pBPhSNS showed fast switching times of 0.57 s and 0.93 s at 1100 nm, respectively and reasonable contrasts of 46% and 31% at 1100 nm, respectively. These investigations may help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electrochemistry/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for polymer electrochromic (PEC) materials research.  相似文献   
967.
钯催化的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是用于构建C-N键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具有性能稳定、催化活性高等优点,是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对这一领域近3年的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68.
969.
研究了3种不同阳极(铜丝,镀锌铁丝和镍丝)材料对在熔盐中电化学还原CO_(2)制备的碳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制备的3种碳材料,中空四面体碳(HQC,Cu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碳纳米片(CNS,Fe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和海绵状多孔碳(SPC,Ni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对2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的电催化性能。研究表明,使用镀锌铁丝作为阳极材料制备的CNS由大量的碳纳米片构成,且该纳米片上具有丰富的孔洞结构以及较大的I_(D)/I_(C)(Raman光谱中D峰与G峰的强度之比,其比值反映材料的缺陷程度)值(0.996)。与HQC和SPC相比,CNS表现出最高的2e;ORR电催化活性和H_(2)O_(2)选择性(接近90%)。CNS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归因于其高的I_(D)/I_(C)值和高C—O/C=O比值,说明结构缺陷和C—O/C=O官能团对CNS催化性能至关重要。此外,CNS还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催化稳定性,在长达14 h的恒电压电化学催化测试后,环电流几乎无衰减。这种以CO_(2)为碳源合成可用于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的碳材料的方法,不仅可以作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潜在选项,也为CO_(2)衍生碳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