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化学   645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55篇
数学   121篇
物理学   4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1.
代码组件的动态组合重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代码组件及其动态组合重用方法的基本概念,详细地介绍了一种动态组合重用代码组件的方法——DCRCC(Dynam icCom position Reuse ofCodeCom ponent)方法. 实践表明,基于代码组件的封装技术、组合技术和库管理技术,DCRCC方法能够通过动态组合重用代码组件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312.
 本文研究了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在环己烷中进行α-甲基苯乙烯与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通过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聚合机理,求得了两种单体通过不同聚合活性种增长反应及解聚反应的速度常数及活性种间的络合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313.
利用尺寸排阻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蛋白质变性时的色谱行为和生物物理特性,提出利用尺寸排阻色谱法研究蛋白质变性时的构象变化,根据色谱参数中保留时间,比较蛋白质变性时体积的相对变化,利用色谱峰数,确定形成变体的数目,根据峰形和峰数的变化,描述蛋白质的伸展程度,利用不同波长下峰高的变化,推断蛋白质变性芳香族基酸残基的暴露情况,利用建立的尺寸排阻色谱观察了液体和固液α-淀粉酶在低温下放置时的变性情况,讨论了变性时间和变性温度对蛋白  相似文献   
314.
原子个数n对碳分子线Cn(n=3~10)基态结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 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碳分子线Cn(n=3~10)体系的基态电子结构特性等作了理论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当n为奇数时, 碳分子线Cn基态都为单重态, 反之, 当n为偶数时, 三重态为其稳定的基态. 同时在得到碳分子线基态构型的基础上, 对其极化率、电荷分布和能级分布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碳分子线体系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量EH, 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能量EL与n的关系式, 即EHn-2 < EHn < EHn+2, ELn-2 > ELn > ELn+2. 因而碳分子线Cn(n=3~10)体系的费米能级会表现出特有的奇偶振荡, 本文也对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15.
316.
将含有氯化金的强酸性水溶液作为水相与Triton X-100、正己醇、正己烷组成反相微乳液体系, 并以该微乳液构成电极/反相微乳液电极系统, 利用电沉积方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Au镀层. 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过程的研究发现, 微乳液中Au(III)的还原为完全不可逆过程, 其电化学反应的阻抗值约为具有相同表观浓度氯化金水溶液体系的5.5倍. SEM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微乳液体系电沉积获得的金镀层由纳米Au颗粒组成, 直径为50 nm左右. 所制备的纳米Au修饰电极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其电化学性能优于纯Au电极, 该电极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析氢性能, 在碱性条件对丙三醇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317.
Heating the five-coordinate trimethylstannyl complex, Os(SnMe3)Cl(CO)(PPh3)2, in solution with triphenylphosphine induces an ortho-stannylation of one phenyl group of a triphenylphosphine ligand and an ortho-metallation of another triphenylphosphine ligand, to produce the metallacyclic complexes, Os(κ2(Sn,P)-SnMeClC6H4PPh2)(κ2(C,P)-C6H4PPh2)(CO)(PPh3) (1) and Os(κ2(Sn,P)-SnMe2C6H4PPh2)(κ2(C,P)-C6H4PPh2)(CO)(PPh3) (2),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intermediacy of a complex with a coordinated stannylene ligand. Spectroscopic data indicate that only one diastereomer of 1 is formed and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1 reveals that this is the diastereomer with chloride directed towards the CO ligand. Complex 2 is converted to 1 through a redistribution reaction with SnMe2Cl2. Heating the six-coordinate trimethylstannyl complex, Os(SnMe3)Cl(CO)2(PPh3)2, in solution produces the osmium(II) methyl complex, Os(Me)(SnMe2Cl)(CO)2(PPh3)2 (3), through an exchange of methyl and chloride groups on the tin and osmium. In this rearrangement, the relative locations of the two CO ligands and the two PPh3 ligands remains unchanged. However, when the six-coordinate trimethylstannyl complex, Os(SnMe3)Cl(CO)2(PPh3)2 is heated under CO, the same exchange reaction is observed but the mono-triphenylphosphine, tricarbonyl complex, Os(Me)(SnMe2Cl)(CO)3(PPh3) (4), is produced and here the SnMe2Cl ligand is located trans to the PPh3 ligand.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s for 1, 2, 3, and 4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318.
于泳  陈万春  康琦  刘道丹  戴国亮  崔海亮 《化学学报》2006,64(12):1284-1290
采用配液结晶法制取了溶菌酶蛋白质晶体, 使用动态光散射测量了溶液中聚集体的颗粒度几率分布; 使用Zeiss显微镜测定了溶菌酶(110)晶面的生长速度. 实验表明: 随着蛋白质和NaCl浓度的增加, 溶液中聚集体的颗粒尺寸也相应增加.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溶菌酶分子在溶液中的聚集反应, 逐渐达到平衡; 在蛋白质和NaCl浓度较高时, 溶菌酶晶体的(110)面生长较快, 而在蛋白质和NaCl浓度较低时, 该晶面生长较慢. 基于二维成核生长机理, 从晶体生长动力学理论方程出发, 计算了二维成核的形成能α=4.01×10-8 J•cm-2.  相似文献   
319.
鉴于疲劳累积损伤对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既有FRP-混凝土界面疲劳剪切试验数据, 基于界面黏结疲劳退化双线性模型获得界面残余滑移量、峰值剪应力和初始刚度的疲劳退化规律, 发现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 界面残余滑移量增加, 而峰值剪应力与初始刚度均减小. 并采用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有限元法对典型界面疲劳剪切试验进行模拟, 得到了不同荷载循环次数下的界面黏结滑移关系. 模拟所得峰值剪应力、界面断裂能和界面剪切刚度与理论模型接近, 但极限滑移量大于理论模型, 黏结滑移曲线符合典型试验曲线特征. 从有限元模拟结果可知, 疲劳荷载作用会显著降低界面承载力, 但界面破坏特征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20.
为了探讨血清Meprin A联合NT-proBNP对川崎病(KD)伴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预测价值,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KD患儿334例为实验组, 同期匹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1例为对照组, 实验组依据超生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n=64例)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n=270例), 所有KD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分别检测血清Meprin A、NT-proBNP等相关实验室指标, 运用Logistic回归方程拟合Meprin A及NT-proBNP的联合诊断模型, 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用DeLong检验两组之间曲线下面积. 结果发现: KD患儿急性期血清Meprin A、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AL组患儿血清Meprin A、NT-proBNP水平均高于NCAL组(P<0.00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D患儿急性期血清Meprin A与NT-proBNP、CRP、ESR之间呈正相关性; ROC曲线分析当血清Meprin A>7.7ng?mL-1时, 预测KD患儿伴CAL的灵敏度为84.37%, 特异度为67.04%, 曲线下面积为0.809; NT-proBNP>966ng?L-1预测KD患儿伴CAL的灵敏度为84.37%, 特异度为79.63%, 曲线下面积为0.883; 联合检测诊断KD伴CAL的预测值>0.134, 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00%、92.22%, 曲线下面积为0.874. DeLong检验表明二者联合检测及血清NT-proBNP诊断KD伴CAL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血清Meprin 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2.22%. 因此, Meprin A、NT-proBNP可能参与KD的致病过程, 且与KD伴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 可用于KD伴冠状动脉损害的辅助诊断. 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检测, 可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