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3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2300篇
化学   4328篇
晶体学   238篇
力学   447篇
综合类   274篇
数学   838篇
物理学   30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629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A study on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domain of the brittle fault in the shallow level ofthe crust is a new probe field for the modern structural geology. Taking the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area as an example the orientation measurement of quartz crystals, the com-positional texture observation of three pressure sensitive minerals and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dislocation densities, etc.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nd analysed basedon typical samples in the present paper. In addition, their generation mechanisms arealso discussed from the cataclastic rheology, the dynamic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simpleshearing, specially, from the Ode strength theory. Finally, a gen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ductile deformation domain of the brittle fault system, in the regional layer--slip and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abound ore deposit is shown as well.  相似文献   
162.
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长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听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  相似文献   
163.
EstimationoflocaldensityofsolventaboutthesoluteSolvatochromicbehaviorsofspectroscopicprobesarewidelyusedtoestimatethesol-ventstrengthofsupercriticalfluids(SCF,).i-3lnthiswork,thesolvatochrondcshiftofthen-n*transitionbandforacetone(O.o37mo1.L-')insupercrihcal(SC)CO2wasde-terminedbyUVspectroscopytostUdythesolvationeffect.TheMcRae-BaylissexpressionbasedonthedielectriccontinUUInmodelgivestherelahonshipbetWeenso1vatochromicshiftandpo1arizabilityofnonPolarsolvents4-5asfollows:wherevisthewave…  相似文献   
164.
导数阴极溶出方波伏安法测定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汞 卡那霉素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 ,并建立了导数阴极溶出方波伏安法测定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的方法。在 pH 4 .7的HOAc NaOAc缓冲溶液中 ,在约 0 .12 6V (vs.SCE)处出现一个汞 卡那霉素络合物的还原峰 ,卡那霉素的浓度在 0 .0 2~ 1.5mg·ml- 1之间与导数方波伏安图的峰高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ip(10 - 4A) =3.6C(mg·ml- 1) + 0 .4 6 ,相关系数为 0 .992 0。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可用于卡那霉素注射液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5.
氨-碘酸盐介质中白喉类毒素的平行催化氢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 0 .4mol/LNH3 NH4Cl (pH 8.3 1 )介质中 ,白喉类毒素 (DT)于 - 1 .89V(vs.SCE)处产生的极谱催化氢波可被碘酸钾进一步催化 ,峰电流明显增大 ,但峰电位不变 ,产生一种氢的新动力波 ,建议称其为平行催化氢波。在 0 .4mol/LNH3 NH4Cl(pH 8.3 1 ) - 5 .0× 1 0 - 3 mol/LKIO3介质中 ,DT平行催化氢波的二阶导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 0 .2 μg/mL~ 1 .0 μg/mL内呈线性关系 ,可用于生物制品中DT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6.
反应挤出法合成S/B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阴离子引发体系下 ,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 ,采用丁二烯、苯乙烯混和单体加料方式 ,本体法一步合成了S B多嵌段共聚物 .考察了螺杆转速、进料速率以及不同丁苯配比对反应挤出合成PS及S B嵌段共聚物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用1 H NMR、IR、DMA、TEM等方法对S B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共聚物由多个微小的丁二烯嵌段和少量无规段组成 .当丁二烯含量少至 15 %左右时 ,其嵌段可回缩成球状 ,粒径大约在 30~ 5 0nm .该材料的韧性随着共聚物中丁二烯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特别是断裂延伸率的提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7.
3种市售树脂ADS-5、ADS-8和ADS-17对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混合物水溶液的吸附表明,具有弱极性的ADS-8对茶多酚的吸附量最大.随着树脂极性的增加(ADS-5<ADS-8<ADS-17),从混合物中对茶多酚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增加,表明对茶多酚的吸附可能包含疏水作用和氢键,而对咖啡因的吸附为疏水作用.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不同交联度(8%~26%DVB)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这些树脂具有疏水基质和可与酚类化合物形成较强氢键的氨基.对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混合物溶液的吸附表明,这些树脂对茶多酚具有高吸附量和高吸附选择性.交联度为10%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对茶多酚具有最大的吸附量,交联度为22%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对茶多酚具有最大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8.
将快速 Monte Carlo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方法相结合 ,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分子在 Al3P4 O3- 1 6 计量比的二维层状磷酸铝形成中的模板能力 .依据主 -客体之间非键相互作用能 (包括范德华能、氢键能和库仑能 ) ,可合理地解释已知实验现象 ,并能有效地预测出适于形成某一特定无机层结构的有机胺模板剂 .通过选择理论预测的有机胺分子作为模板剂 ,成功地合成了二维层状磷酸铝化合物 Al3P4 O1 6 · 1 .5 H3NC6 H1 0 NH3.  相似文献   
169.
自Hansch等创立QSAR法以来,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已获得较大的进展。本文将模式识别法用于芬太尼衍生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将该类药物的分子结构看作与生物活性具有对应关系的表现形式——模式,以药物分子结构中有关取代基的多个量子化学参数为数量化的模式向量成分。将已知生物活性的药物作为模式识别训练点,则所得模式识别分类图反映了该类药物的生物活性与其量子化学结构特征参数间的统计学意义的关系。它既可用来探寻高效药物的结构参数,又能预测新设计药物生物活性的等级或类别。  相似文献   
170.
氨基氮杂环荧光分子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高分子材料 ,由于其独特光学性质 ,成为功能高分子研究热点[1~ 3 ] .一般而言 ,荧光聚合物的合成有两种方法 ,一是首先合成荧光单体 ,然后与其他适宜单体聚合 ,得到荧光聚合物 ,然而荧光单体结构复杂 ,提纯困难 ,难以获得高分子量、成膜性能好的聚合物[4]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官能团的反应 ,用荧光物质对聚合物进行化学改性来制备[5,6] .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是一类成本低廉 ,性能良好的商品化聚合物材料 ,主链中含有具有反应性能的酸酐基团 ,这就使通过化学改性制备荧光聚合物成为可能 .本文通过 2 氨基苯并咪唑 ( 1 )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