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化学   1133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29篇
物理学   3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Titanium is a commonly used material in aviation, aerospace,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due to the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and its alloys. However, its relatively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restricts its extended usage. The use of graphene as a filler show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titanium-based metal-matrix composites (MMCs). We used 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methods to explore the thermal conductance at the titanium–graphene (Ti/Gr) interface for its thermal boundary conductan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i-based MMCs. The effects of system size, layer number, temperature, and strain we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boundary conductance (TBC) de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layer number and reaches a plateau at n = 5. TBC falls under tensile strain and, in turn, it grows with compressive strain. The variation of TBC is explained qualitatively by the interfacial atomic vibration coupling factor. Our findings also provide insights into ways to optimize future thermal management based on Ti-based MMCs materials.  相似文献   
92.
93.
PVDF/PAN共混超滤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尹秀丽  宋艳秋 《应用化学》1997,14(5):112-114
PVDF/PAN共混超滤膜尹秀丽*宋艳秋(天津纺织工学院材料科学系天津300160)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共混,超滤膜1996-11-20收稿,1997-05-07修回共混是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已发现用聚合物共混的方法能制得性能优异的...  相似文献   
94.
利用微型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胃袋式大体积进样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建立了菠菜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定性,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以3倍信噪比实验值确定方法的检出限(LODs),以10倍信噪比实验值确定方法的定量限(LOQs)。结果表明,除乐果外,其余12种有机磷农药的添加回收率为76.8%~114.0%,相对标准偏差为1.5%~17.6%,LODs为0.5~25 μ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成本低,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食品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95.
Liu Z  Ou J  Samy R  Glawdel T  Huang T  Ren CL  Pawliszyn J 《Lab on a chip》2008,8(10):1738-1741
Simple-structured, well-functioned disposable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microchips were developed for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with whole column imaging detection (CIEF-WCID). Side-by-side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ed microchips with well-established commercial capillary cartrid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posable microchips have comparable performance as well as advantages such as absence of lens effect and possibility of high-aspect-ratio accompanied with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cost.  相似文献   
96.
用1HNMR、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研究阿德福韦双L-苯丙氨酸丙酯(FH-1)与改性六元葫芦脲(TMeQ[6])、七元葫芦脲(Q[7])以及八元葫芦脲(Q[8])的相互作用,探讨主客体作用位点及其识别机制.1HNMR图谱表明FH-1中苯丙氨酸残基部分进入葫芦脲的空腔内部受到屏蔽作用,而FH-1其它部分则位于葫芦脲端口外侧.荧光图谱表明FH-1与TMeQ[6],Q[7]与Q[8]分别形成1∶1或2∶1,1∶1或3∶1与2∶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红外光谱表明Q[7]与FH-1固体包合物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FH-1特征峰消失.吸湿性考察发现FH-1与Q[7]形成的固体包合物的吸湿稳定性明显提高,室温放置90d后仍然为白色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提示葫芦脲具有明显降低化合物细胞毒性,增加其抗病毒活性与作用选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β-羰基膦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和反应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及药物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一种高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温和的炔基膦酸酯水合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阳离子金催化剂(2.5 mol%)的催化作用下,以1,2-二氯乙烷(1 m L)为溶剂,室温下炔基膦酸酯(1 mmol)与水(3 mmol)发生水合反应,高收率、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β-羰基膦酸酯化合物(收率≥92%).该方法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为含β-羰基膦酸酯结构单元的天然产物及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8.
沈帅  王秀丽  丁倩  金少青  冯兆池  李灿 《催化学报》2014,(12):1900-1906
采用CO作为探针分子,将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应用于研究助催化剂Pt在Pt/TiO2光催化体系中的作用.实验发现,光照条件下,CO的覆盖度及样品温度没有明显变化,CO在Pt/TiO2上的吸附峰红移11 cm–1,在Pt/Al2O3上的吸附峰没有位移,表明CO在Pt/TiO2上的红移来源于TiO2上的光生电子转移到Pt上,这解释了为什么加入Pt助催化剂可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  相似文献   
99.
在磷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胺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1)和前体二醛1,4-二(2’-甲酰苯氧基)丁烷(2)进行缩合作用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3,进一步将Schiff碱大环3还原得到饱和大环4.并采用1H 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环3和4的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Schiff碱大环3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大环3具有扭曲的"8"字形结构.采用UV-vis光谱滴定技术对大环与系列阴离子的键合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chiff碱大环3对F-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并测定了该配位反应的配位比和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00.
纳米TiO2修饰的La0.6Sr0.4Co0.2Fe0.8O3-δ(LSCF)阴极被直接应用于YSZ电解质电池上. TiO2可阻止LSCF和YSZ间的化学反应,抑制SrZrO3的形成. LSCF-0.25 wt% TiO2阴极电池在0.7 V和600°C下的电流密度是LSCF阴极电池的1.6倍.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 TiO2修饰显著加快了氧离子注入电解质的过程,这可能与TiO2抑制了阴极/电解质界面处高电阻SrZrO3层的形成有关.本文为在ZrO2基电解质上使用高性能的(La,Sr)(Co,Fe)O3阴极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