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7篇
  免费   1224篇
  国内免费   827篇
化学   5375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459篇
综合类   55篇
数学   722篇
物理学   313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Fully utilizing solar energy for catalysis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conversion mechanisms and therefore delicate design of catalyst structures and active species. Herein, a MOF crystal engineer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controllably synthesize a copper–ceria catalyst with well-dispersed photoactive Cu-[O]-Ce species. Using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as a model reaction, the catalyst showed remarkably efficient and stable photoactivated catalysis, which fou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feed gas treatment for fuel cell gas supply. The coexistence of photochemistry and thermochemistry effects contributes to the high efficienc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a catalyst design approach with atomic or molecular precision and a combinatorial photoactivation strategy for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相似文献   
12.
提出用溶胶粒子表面修饰方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无机催化膜.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合适的金属配合物在胶粒表面的吸附作用,经溶胶凝胶过程,将活性组分结合到无机膜中.实验测定结果表明:(NiEDTA)2-,VO-3,MoO2-4,(Pd(NH3)4)2+,PdCl2-4,PtCl2-6和RhCl3-6可用来修饰AlOOH溶胶.以Pd/γAl2O3催化膜的制备为例,经三次溶胶凝胶过程,可制得无裂缺的厚度为9μm的Pd/γAl2O3催化膜,膜材料的平均孔直径为6nm,Pd被均匀地分布在膜的顶层,其平均粒径为23nm.  相似文献   
13.
成功地在六路高功率Nd玻璃激光装置上建立了2660紫外激光探针和适合紫外波段的Normaski干涉仪,首次将可见波长的连续激光应用于紫外干涉仪中靶成像调整和光路准直。利用该紫外光干涉仪,在铜柱状靶(φ500μm)上测量了厚等离子体中高达0.6n。的电子密度。  相似文献   
14.
双曲分布及其在VaR模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伟  万建平  鲁鸽 《经济数学》2006,23(3):274-281
传统的计算V aR的R iskM etrics方法不能对市场风险分布的“厚尾”现象给出较为满意的刻画和计算方法.本文引入双曲分布及其算法并将双曲分布应用到V aR模型的计算之中,事实上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数据呈厚尾现象,用双曲分布对数据的拟合要比R iskM etrics方法假定的正态分布更符合金融市场数据的实际情况,故本文的结论与方法对金融风险管理和其他金融建模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Emden方程的Mei对称性、Lie对称性和Noether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书龙  张宏彬 《物理学报》2006,55(11):5594-5597
研究Emden动力学方程的形式不变性即Mei对称性,给出其定义和确定方程,研究Emden方程的Mei对称性与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之间的关系,寻求系统的守恒量,给出一个例子说明结果的应用. 关键词: Emden动力学方程 Mei对称性 Noether对称性 Lie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约束层对激光驱动冲击波压力影响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永玉  张永康  张兴权  史建国 《物理学报》2006,55(11):5885-5891
针对刚性约束层、柔性约束层以及液体约束层,从激光诱导冲击波阵面状态、汽化物(包括气体和等离子体)扩散以及冲击波的反射进行分析,发现对于脉宽小于冲击波通过汽化物层的时间间隔的短脉冲激光,约束层并不能直接提高冲击波的冲量,而对于脉宽大于冲击波通过汽化层时间间隔的激光,其增强冲击效果是通过约束汽化物的扩散,提高压力幅值和由于冲击波在约束层与工件表面的多次反射而延长对工件的作用时间来实现的.刚性约束层能最大地增加冲击冲量,而柔性约束层和液体约束层的主要优点是其形状可与非平面形工件表面符合. 关键词: 激光 约束层 扩散 反射波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制备ITO薄膜的红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比较了用电束加热蒸发法和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氧化锡铟(ITO)薄膜在红外波段的光学特性实验发现,通过直流磁控溅射在常温下制备的ITO薄膜在红外波段折射率稳定、消光系数小,比电子束加热蒸发制备的膜有较高的透过率在波长1550nm附近的透过率可达86%以上,消光系数约为004,方电阻最低为100Ω/□.  相似文献   
18.
Mode-matching and effective index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single-mode operation of optical rib polymer waveguides. Their single-mode waveguiding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Single-mode rib waveguides fabricated from guest–host polyetherketone are presented. The estimated propagation loss of straight rib-waveguides is 0.7 dB/cm at 1.55 μm. Furthermore, by using the mode field-transfer matrix method, 2×2 and 4×4 polymer Mach–Zehnder interference switch operating at 1.55 μm wavelength has been designed based on optical multi-mode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19.
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多峰干涉滤光片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介绍了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多峰干涉滤光片的设计原理,提出了滤光片透射峰位置的确定方法,讨论了影响滤光片半宽度和截止度的因素,给出了滤光片的膜厚容差分析结果,表明透射率监控标准偏差在<0.5%范围内,可以得到波形良好的多峰滤光片,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使用结构简单的单温炉设备,通过三步升温热解二茂铁、三聚氰氨混合物方法,在二氧化硅、多晶陶瓷基底上分别合成了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管捆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基底上合成的纳米管均为多壁纯碳管;生长于光滑二氧化硅表面的碳纳米管具有高度取向性和一致的外径,长度为10—40μm.碳纳米管采取催化剂顶端生长模式并展示出类杯状形貌;生长于粗糙多晶陶瓷表面的碳纳米管捆束随机取向,碳纳米管直径为15—80nm,长度在几百微米,展示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热解法 三步升温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