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7篇
  免费   2604篇
  国内免费   2544篇
化学   12456篇
晶体学   214篇
力学   761篇
综合类   271篇
数学   1687篇
物理学   6066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574篇
  2017年   529篇
  2016年   850篇
  2015年   874篇
  2014年   951篇
  2013年   1218篇
  2012年   1371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1108篇
  2007年   994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7年   5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亚熔盐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过程中需在高浓介质条件下脱除二氧化硅杂质,研究采用合成水合碳铁酸钙做为脱硅剂;因水合碳铁酸钙合成过程中会有碳酸钙、氢氧化钙、铁酸钙等副产物,故合成条件对水合碳铁酸钙含量及脱硅效果有重要影响。为了探讨反应机理并优化合成参数, 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对合成过程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和脱硅实验。FTIR和脱硅过程元素分析表明水合碳铁酸钙在水溶液中为介稳物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合碳铁酸钙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和温度增加水合碳铁酸钙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单因素条件下最优的合成条件为, 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16 h,反应液固比20,搅拌强度500 r·min-1;对最优条件下合成水合碳铁酸钙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表明水合碳铁酸钙为斜方六面体晶体结构,其中存在结晶水、羟基、Fe—O特征峰。  相似文献   
92.
张毅 《物理学报》2012,61(21):301-306
提出了相对论性力学系统的一种新的对称性,并给出了此对称性导致的守恒量.提出了相对论性力学系统的Birkhoff对称性,即对应于相对论性力学系统的一组Birkhoff动力学函数的运动微分方程的解都满足从另一组Birkhoff动力学函数得到的运动微分方程.证明了与两组Birkhoff动力学函数分别给出的相对论性Birkhoff方程相关联的系数矩阵的各次幂的迹是系统的一个守恒量,从而将Currie和Saletan提出的力学系统的等效Lagrange函数定理拓展到了相对论性Birkhoff动力学系统.给出了两个例子以说明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3.
 为了实现窄脉宽、高峰值功率2.12 μm激光的稳定输出,设计了基于侧面泵浦Zig-Zag 板条产生1.06 μm基频光,进而泵浦KTP晶体通过II类相位匹配产生2.12 μm激光的光参量振荡实验。对外腔及内腔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获得了1.53%和2.86%的电光转换效率。在20 Hz频率下内腔2.12 μm输出能量达到70 mJ以上,脉宽7 ns~9 ns。其中内腔实验中能量输出稳定度接近8%。  相似文献   
94.
梁义  王兴元 《物理学报》2012,61(3):38901-038901
虽已对复杂网络牵制同步需要牵制结点数量及牵制结点数量与耦合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快速计算牵制结点数量仍是大规模复杂网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发现了复杂网络耦合矩阵主子阵最大值递减规律,由此提出了快速计算复杂网络牵制结点数量的方法,揭示了不同的牵制策略与牵制结点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值仿真显示了在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上三种不同的牵制策略下,牵制结点数与主子阵最大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一个在无标度网络上采用随机选择结点策略的牵制同步实例.  相似文献   
95.
利用两种不同大气湍流结构常数模型,讨论了不同高度的湍流对大气湍流光学参数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相干长度和对数振幅起伏方差主要由低层大气湍流决定,而等晕角、倾斜等晕角、格林伍德频率和泰勒频率由对流层顶附近的高层湍流决定。分析了垂直高度30 km以下的3部分大气湍流对等晕角的贡献比例,在给定的不同强度湍流下,对流层顶附近的高层大气湍流贡献比例都大于25%,而低层大气湍流的贡献比例都小于3%。  相似文献   
96.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通过对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的平面镜反射率的进一步研究,提高了辐射温度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对软X射线平面镜反射率的测量、反射镜的清洗、反射率的模拟计算,证明影响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平面镜的安装角度和沾污。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的沾污主要来源于ICF实验中的油沾污,采用射频辉光放电清洗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7.
We find the realization of large converse magnetoelectric (ME) effects at room temperature in a magnetoelectric hexaferrite Ba0.52Sr2.48Co2Fe24O41 single crystal, in which rapid change of electric polarization in low magnetic fields (about 5 mT) is coined to a large ME susceptibility of 3200 ps/m. The modulation of magnetization then reaches up to 0.62μ(B)/f.u. in an electric field of 1.14 MV/m. We find further that four ME states induced by different ME poling exhibit unique, nonvolatile magnetization versus electric field curves, which can be approximately described by an effective free energy with a distinct set of ME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98.
Liu S  Hu Y  Zhang P  Gan X  Lou C  Song D  Zhao J  Xu J  Chen Z 《Optics letters》2012,37(12):2184-2186
We study controllable self-shifting Bloch modes in anisotropic hexagonal photonic lattices. The shifting results from a deformed band structure due to deformation of the index distribution in each unit cell. By reconfiguration of the index profile of the unit cell,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Bloch modes move can be controlled.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in hexagonal lattices optically induced in an anisotropic nonlinear crystal.  相似文献   
99.
利用超高速相机,在曝光时间100 ns时,对不同能量下激光在氮气气体开关中形成的火花通道进行拍照,得到了不同焦距下激光波长266 nm时激光火花通道长度与激光能量的关系。开展了激光触发气体火花开关的实验研究,激光触发开关延时、抖动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减小。将火花通道长度与激光触发开关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气体开关的抖动随着激光火花通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当火花通道沿电极间轴向长度达到开关电极间距40%时,开关的抖动为亚ns量级。  相似文献   
100.
A facile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metallic gold–silver (Au–Ag) nanocomposite films by alternating absorption of poly-(ethyleneimine)–silver ions and Au onto substrates and subsequent reduction of the silver ions. Th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PEI–Ag/Au}n nanocomposite fil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ltraviolet 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transmiss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and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UV–vis characteristic absorbances of {PEI–Ag/Au}n nanocomposite thin film increase almost linear with the number of bilayers, which indicates a process of uniform assembling. Appearance of a double plasmon bands in the visible region and the lack of apparent core–shell structures in the TEM images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bimetallic Au–Ag nanoparticles. The result of XPS also demonstrates the existence of Ag and Au nanoparticles in the nanocomposite films. TEM and FESEM images show that these Ag and Au nanoparticles in the films possess sphere structure with the size of 20–25 nm. The resulting {PEI–Ag/Au}n films inherit the properties from both the metal Ag and Au, which exhibits a unique performance in SERS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to the oxidation of dopamine. As a result, the {PEI–Ag/Au}n films are more attractive compared to {PEI–Ag/PSS}n and {PEI/Au}n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