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化学   1369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25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72篇
物理学   7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31.
林坚  王晓东  张涛 《催化学报》2016,(11):1805-1813
CO氧化可能是多相催化领域最常见的反应,它不仅能作为探针反应研究催化剂结构、反应活性位等,而且在诸多实际过程如空气净化、汽车尾气污染物控制、燃料电池所用氢源净化等扮演重要角色.最早的 CO氧化催化剂为霍加拉特剂,其组分主要为 CuO与 MnO2混合氧化物,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低温活性低、吸湿易失活等缺点.1987年, Haruta等发现湿化学法制备的氧化物负载 Au催化剂表现出非常高的低温 CO氧化活性及耐水稳定性,其 Au粒子以纳米尺度分散,进而引发了催化研究领域的“淘金热”及纳米催化研究热潮.而 CO氧化通常作为考察 Au催化剂结构性质的探针反应,也成为考核其它金属催化剂是否具有高活性的判据之一. Pt族金属上 CO氧化反应从 Langmuir等研究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然而低温下该金属催化剂活性与 Au催化剂相比要低一个数量级.本质原因为 Pt族金属上 CO吸附较强, O2吸附与活化受到抑制,而该步骤被认为是 CO氧化的速控步,因而表现出较低的催化活性.通常 Pt族金属催化剂需要100oC以上 CO才能脱附, O2进而得以吸附.目前研究人员采取多种策略,其基本原则为削弱 Pt族金属上 CO吸附强度或者提供其它活性位供 O2吸附与活化.本综述将概括近十年来Pt族金属催化剂 CO氧化研究进展,主要总结室温甚至超低温条件下的研究成果.高活性 CO氧化催化剂主要是通过采用可还原氧化物为载体或助剂,或者改变催化剂表面性质如使表面富 OH基物种来形成. Au催化剂的研究发现,改变金属粒子尺寸极有可能获得不同寻常的催化性能,而常规的 Pt族金属催化剂研究主要是在纳米尺度.近期人们发现逐渐减小 Pt族金属粒子尺寸,从纳米到亚纳米甚至单原子时,其电荷状态逐渐呈正价形式,这有利于削弱其 CO吸附强度.此外,可通过增强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变金属载体接触方式,如从核壳到交叉结联结构,构筑出更多的金属载体界面,使得 O2更容易吸附与活化或稳定更多的 OH基物种进而在此界面与吸附的 CO反应.伴随着表征技术的发展, CO氧化机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这给催化剂的设计带来更多新的思路.(1)改变 CO吸附活化位,将 CO吸附活化位从金属转移到载体上,从而大大降低 CO吸附强度,活化的 CO物种在反应过程中容易溢流到金属载体界面处,这甚至有利于超低温度下(–100oC左右) CO氧化.(2)改变 O2活化形式. O2通常在 Pt族金属上容易以解离氧原子形式存在,通过改变载体、金属载体界面性质使得 O2以分子氧形式活化,如形成超氧或过氧物种,这有利于降低 CO氧化的活化能垒,进而提高其低温甚至超低温下 CO氧化活性.今后,设计并合成出在超低温度下能够氧化 CO的 Pt族金属催化剂将成为 CO氧化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2.
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是一个在粉末颗粒中实现多个串行物理化学步骤的复杂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上具有体系简单、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然而,单步光激发系统中通常存在严重的光生载流子复合,这极大地制约了光催化的整体效率.利用能带结构不同的半导体合理构建异质结催化剂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近年来,S型异质结概念的提出为设计异质结结构以及分析不同半导体之间的载流子迁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小粒径BiVO4/Bi0.6Y0.4VO4(BYV)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共沉淀-晶化"的方法制备了BYV固溶体纳米颗粒,随后利用压力诱导固溶体中四方相钒酸铋结构转变为单斜相,从而构建了BiVO4/Bi0.6Y0.4VO4复合光催化剂.XRD,Raman,HRTEM,HAADF-EDS的结果表明,经过高压后处理的BYV固溶体表面会出现粒径约为5 nm单斜钒酸铋纳米颗粒,实现了原位构建异质结结构.随后载流子动力学的相关表征以及Au选择性光沉积的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所构建异质结中的光生电子主要分布在BYV固溶体上,而在表面形成的单斜相钒酸铋颗粒主要起到了类似"空穴"捕获的作用.这种在异质结中的载流子迁移路径符合S型异质结机理.电化学、稳态荧光光谱以及瞬态荧光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固溶体,在S型异质结这种两步激发系统中所存在的载流子迁移路径能够大幅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从而提高了小粒径BYV的光催化完全分解水性能.综上,构建S型异质结是一种解决小粒径光催化剂中载流子分离能力差的有效途径.同时,压力诱导材料晶型转变实现原位构建异质结的制备方法也为提高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机遇.  相似文献   
133.
选用非质子型有机溶剂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与N, N-二甲基乙酰胺(DMAC), 分别与BmimFeCl4复配, 构建了BmimFeCl4/NHD和BmimFeCl4/DMAC复合铁基离子液体体系. 考察了温度、 BmimFeCl4/溶剂的质量 比以及压力对CO2在复合铁基离子液体体系中溶解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压低温的吸收条件更利于CO2 的溶解, 当BmimFeCl4/DMAC质量比为7∶3时, CO2在BmimFeCl4/DMAC复合体系中的亨利系数为0.9181 MPa·L·mol-1, 低于同等条件下BmimFeCl4/NHD体系的亨利系数. 在常压、 363.2 K条件下进行再生, 经5次循环后, CO2在BmimFeCl4/NHD和BmimFeCl4/DMAC中的溶解度分别为初次吸收量的92.53%和99.0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 铁基离子液体复配体系吸收CO2为物理吸收过程.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与IRI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复配DMAC的体系中, CO2更倾向与阳离子和溶剂分子作用, 而在复配NHD的体系中, CO2则更容易与阴离子和溶剂分子作用.  相似文献   
134.
Zhou  Huilian  Yan  Siming  He  Yi  Xiang  Yuxin  Li  Hongjie  Song  Ruxia  Cheng  Xinyu  Yan  Liping  Song  Jinxue  Shangguan  Jianxin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2022,26(11):2515-2525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 There are two key factors in the fabr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One is to have the appropriate micro/nano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is to reduce...  相似文献   
135.
宽禁带半导体具备禁带宽度大、电子饱和飘移速度高、击穿场强大等优势,是制备高功率密度、高频率、低损耗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碳化硅(SiC)材料具有热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等优点,在SiC衬底上外延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对充分发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优势,并提升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SiC衬底质量持续提升及成本不断降低,基于SiC衬底的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市场占比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在SiC衬底上外延生长高质量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提高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性能及可靠性的关键瓶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在SiC衬底上外延SiC、氮化镓(GaN)、氧化镓(Ga2O3)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SiC衬底上宽禁带半导体外延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6.
陈晓东  柴建峰 《力学学报》2008,16(3):427-431
地下连续墙基础相对于一般桩基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整体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基础一般有两种工作状态和破坏机理:其一是刚性短桩,表现为转动或平移破坏;其二是弹性长桩,表现为挠曲破坏。数值模拟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墙体埋深的增加,在大小相等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基础埋深越大,其水平位移则越小。但埋深超过30m后,墙体埋深对基础的水平变形影响变得不显著。即当闭合墙体的埋深超过一定深度后,过分的加大闭合墙体的埋深无助于提高基础的水平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37.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ultrasound to penetrate high-attenuation medium,an attenuation matching method of ultrasonic Barker-coded excitation is prop...  相似文献   
138.
139.
A group of new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ogelators based on threefold symmetric tricarbamat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tricarbamates with long alkyl chains were able to gelate a wide range of polar and nonpolar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acetonitrile and cyclohexane, generally at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20 g/L. The best organogel formation was obtained using a threefold symmetric tricarbamate in n-dodecane, in which a sufficiently transparent gel was formed at the critical gelation concentration 1 g/L.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by the tricarbamate in a nonpolar solvent benzene-d6 was indicated by 1H NMR spectra. Its maximum UV absorption was 11 nm higher in chloroform than in n-dodecane, and this red shift indicated increased conjugation between the benzene core and the carbamate substituents, which confirmed a change in its conformation from nonpolar to polar solvent. The self-assembling behavior of the tricarbamate in dilute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TEM. Fiber-like networks were observed in a large range of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