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3篇
  免费   2773篇
  国内免费   2330篇
化学   10682篇
晶体学   295篇
力学   772篇
综合类   166篇
数学   1386篇
物理学   600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735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619篇
  2016年   791篇
  2015年   865篇
  2014年   1051篇
  2013年   1321篇
  2012年   1480篇
  2011年   1480篇
  2010年   1070篇
  2009年   975篇
  2008年   1097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6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In this work, a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target DNA was reported. Firstly, CuO nanospindles (CuO NS)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a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 Subsequently,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surface of CuO NS by the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ode. Probe DNA with SH (HS‐DNA) at the 5′‐phosphate end 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u NPs through Au? S bo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elucidate the morphology of the assembled film,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 (EI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NA sensor assembly process. Hybridization detection of DNA was performed with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 and the methylene blue (MB) was hybridization indicator.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decline of reduction peak current of MB (ΔI) was linear with the logarithm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omplementary DNA from 1.0×10?13 to 1.0×10?6 mol·L?1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5×10?14 mol·L?1 (S/N=3). In addition, this DNA biosensor has good selectivity, and even can distinguish single‐mismatched target DNA.  相似文献   
902.
本文将苯并-10-氮杂-15-冠-5或吗啉基取代的单Schiff碱过渡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常压和120℃条件下,以空气为氧源,研究了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实验探讨了Schiff碱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Schiff碱配体中挂接的氮杂冠醚环、配体芳环上取代基和反应时间等对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chiff碱配合物中氮杂冠醚的存在能显著缩短反应诱导期,提高催化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Schiff碱Mn(III)配合物比Schiff碱Co(II)具有更高的催化反应活性;氮杂冠醚Schiff碱Mn(III)配合物对于二甲苯的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大于60%,对甲苯甲酸产物的选择性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903.
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Pt2(dba)3(dba为二亚苄基丙酮)还原分解法制得均匀分布的Pt纳米颗粒(粒径在2.0nm左右),直接吸附到经预处理的Fe/C载体上,即得到了组合型Pt-Fe/C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表面Pt颗粒大小分布,Pt、Fe化学态和催化剂表面元素等.将该组合型催化剂用于肉桂醛(CAL)选择性加氢反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催化活性比浸渍法制备的Pt/C催化剂高1倍以上.在60°C、2.5h、4.0MPaH2反应条件下,1%(w,质量分数)Pt-1.5%(w)Fe/C催化剂肉桂醛加氢转化率为99.2%,肉桂醇(COL)选择性达到85.0%.  相似文献   
904.
双环和多环四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双环和多环四唑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包括偶氮四唑、联四唑、双环四唑胺、肼基四唑、硝胺基四唑、硝基四唑、烷基相连的双环四唑、多环四唑等,结合化合物的表征,对双环和多环四唑含能化合物的性质做了阐述,对双环和多环四唑含能化合物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7Sr0.3Cr1-xMnxO3-δ(x=0.3,0.4,0.5,0.6)系列阳极粉体。在1000℃下焙烧后,XRD结果显示粉体物相为单一的钙钛矿相。制备以La0.7Sr0.3Cr1-xMnxO3-δ为阳极,Ce0.8Sm0.2O1.9(SDC)为电解质,Pr0.6Sr0.4Co0.8Fe0.2O3-δ-SDC复合阴极的电解质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单电池。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单电池电解质致密,阳极孔径分布均匀,厚度约为20μm,多孔阴极厚度为10μm。采用直流四电极法测试以La0.7Sr0.3Cr0.5Mn0.5O3-δ为阳极用湿氢气作燃料时在800℃下获得最大输出功率为232.84 mW.cm-2,短路电流为0.92 A.cm-2。  相似文献   
906.
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极性反转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恩仁  牛俊乐  刘雷  刁国旺 《电化学》2013,19(4):376-382
本文在构建出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极性反转现象. 实验表明,由活性污泥混合菌源接种的微生物阳极在电极表面形成电化学生物膜,但平行构建的微生物阳极燃料电池系统在内阻、输出电压和放电时长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 在串联微生物燃料电池组中,放电操作会导致性能较差的微生物单电池首先出现极性反转. 电极电势测量表明,较高的放电电流使微生物阳极电势迅速正移,导致电池系统出现极性反转. 在室温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使MFC承受较高的放电电流,不易发生极化. 燃料物质缺乏时,MFC易发生极性反转,但过高的电流仍能使燃料物质充分的MFC出现极性反转. MFC极性反转会对微生物阳极性能造成影响. 极性反转时间较短(<5 min),对微生物阳极影响不大,但延长极性反转时间,会导致微生物阳极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907.
李学民  贾光群  曹彦忠  张进杰  王蕾  孙会媛 《色谱》2013,31(12):1201-1205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 C值分别为-26.87‰~-32.96‰、-24.06‰~-28.29‰,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2)。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较传统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908.
在无外加酸的体系中,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一步合成有序介孔材料Al-SBA-15。考查了高温和硅/铝源物种共水解对产物形貌和结构性质的影响。XRD,N2吸附脱附,IR,SEM,TEM等结果表明,在无外加酸的体系中,升高晶化温度至423 K促使Al-SBA-15的短棒状颗粒分散、卷曲成环状。与较低晶化温度下得到的样品对比,孔径增大,比表面积明显降低。当晶化温度低于423 K,样品铝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还发现,硅源/铝源物种共水解时间超过20 h后,所得样品中铝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09.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910.
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修饰铂电极的电化学、XRD及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电聚合了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并用电化学、XRD 和XPS对该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此薄膜属于取代型的多核六氰合铁酸盐,由 Cu~(2+),Co~(2+)和Fe~(2+)共同占据晶格格点。通过改变Cu~(2+),Co~(2+)和 Fe~(3+)在沉积液中的比例可以改变聚合膜的性质。随沉积液中Cu~(2+)含量的增加 ,聚合膜中铜的含量相应增加而晶格常数则逐渐减小,但保持着面心立方的晶格对 称性。当沉积液中Cu~(2+):Co~(2+):Fe~(3+) = 1:1:2时,得到的聚合膜具有比较 典型的性质,该薄膜修饰的铂电极在pH 4~10之间均能保持着稳定的电化学响应。 其对一价阳离子的选择性顺序为K~+ > Li~+ > Na~+ > NH_4~+,与单组分的六氰铁 酸酮和六氰合铁酸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XPS实验表明氧化态薄膜中铁元素以Fe (III)存在,并且在X射线的照射下很快转化为Fe(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