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8篇
  免费   1256篇
  国内免费   2277篇
化学   4340篇
晶体学   222篇
力学   425篇
综合类   289篇
数学   888篇
物理学   310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几种地带性土壤中磷素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土壤磷素的存在形态,有助于揭示其在环境中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过程及生物有效性。目前,在大尺度样带上开展土壤磷素形态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中,沿纬度方向采集了我国东部不同气候带分布的7种地带性林地土壤(包括寒温带的棕色针叶林土、中温带的暗棕壤、暖温带的棕壤、北亚热带的黄棕壤、中亚热带的黄壤、南亚热带的赤红壤和热带的砖红壤),将化学浸提法与溶液磷-31核磁共振(31P NMR)波谱法相结合,分析了土壤中磷素形态以及与其他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阐明土壤磷素形态的空间变异性及其驱动因素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9.8~825.2,2.41~15.3,92.6~351.2和14.7~474.4 mg·kg-1,其中活性、中等活性、中等稳定性和高稳定性有机磷组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38~30.9,8.63~213.7,3.01~32.2和1.73~199.2 mg·kg-1。根据溶液31P NMR波谱,鉴定出供试土壤中含有无机形态的磷素即正磷酸盐和焦磷酸盐,同时也鉴定出了磷酸单酯、磷酸二酯和膦酸盐等有机形态磷素的存在,其中磷酸单酯中又鉴定出了新-肌醇六磷酸、D-手性-肌醇六磷酸、RNA单核苷酸、α-磷酸甘油、肌-肌醇六磷酸、β-磷酸甘油和鲨-肌醇六磷酸,磷酸二酯中又鉴定出了DNA的存在;所有土壤中均未检测出多聚磷酸盐的存在,除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外的其他土壤中未检测出膦酸盐的存在,而赤红壤中未检测出DNA的存在;无机形态的磷素以正磷酸盐为主,而有机形态的磷素则以磷酸单酯为主。总体来看,无论化学浸提法还是溶液31P NMR波谱法,从寒温带的棕色针叶林土到热带的砖红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溶液31P NMR波谱与化学浸提法鉴定的磷素形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正磷酸盐与活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磷酸单酯和膦酸盐与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与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化学浸提法相比,溶液31P NMR波谱法能从详细的分子水平上揭示土壤磷素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非均匀对角减载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多目标分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光禹  孙超  刘雄厚  谢磊  卓颉 《声学学报》2019,44(4):555-565
针对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方法在起伏非相关噪声环境下多目标分辨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非均匀对角减载MVDR (Inhomogeneous Diagonal Unloading MVDR,IDU-MVDR)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协方差矩阵进行非均匀对角减载,然后实施MVDR方法。各阵元上的对角减载量通过求解半正定优化问题获得,优化问题中最大化减载量之和,但约束减载后协方差矩阵的最小特征值是一个较小的正值。数值仿真表明,IDUMVDR方法可通过非均匀对角减载消除大部分非相关噪声,但保留小部分噪声分量.因此IDU-MVDR方法较MVDR方法分辨力更高,空间谱中背景级更低、弱目标谱峰更加明显,并且具备一定的稳健性.海上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相一致,验证了IDU-MVDR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对汶川地震断裂带深溪沟出露的基岩错动面两侧岩脉中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拉曼谱峰测定,并根据所测石英的464 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的偏移量估算了断裂带中的压应力分布。测试结果表明,错动面附近岩脉中石英的464 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为3.29 cm-1,相应的压应力值为368.63 MPa,明显低于错动面两侧应力积累,这可能是由于错动面的多次活动导致了应力不断得到释放。断裂南东盘(下盘)远离错动面,岩脉中石英的464 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具有增加的趋势,相应的应力积累也逐渐增强,距错动面21 m处的石英样品的464 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4.40 cm-1,相应压应力可达到494.77 MPa。剖面北西盘(上盘)在距错动面10 m处,样品464 cm-1拉曼谱峰的偏移量达到最大值,相应的应力积累为519.87 MPa,其后远离错动面应力积累开始减弱,在北西盘17 m处,应力积累骤然下降至400.37 MPa。在西北盘距错动面27 m处,岩脉石英的464 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下降至3.21 cm-1,应力已经减弱到359.59 MPa,这可能是由于该处位于断裂带的边缘,远离错动面,受到了较小的断层活动的影响。因此,汶川地震断裂带内的应力虽然得到部分释放,但剩余的应力分布并不均匀,而且在局部还存在较高的应力积累,这反应了断裂带中岩石的力学性质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94.
谢高峰  李鹏  刘圣  赵建林 《光子学报》2015,44(1):126003-0126003
提出了一种多参量调控角向偏振光束焦场强度和横向能流的方法.基于矢量衍射积分理论,数值模拟了非均匀螺旋相位和旋转对称振幅挡板调制下角向偏振光束的聚焦特性,讨论了螺旋相位结构和对称振幅挡板联合调制下,角向偏振光束焦场横向能流和偏振态的分布.结果表明:非均匀螺旋相位的引入改变了光场的聚焦特性,导致聚焦场重心产生了偏移;在偶数重旋转对称振幅挡板的联合调制下,焦场中出现了局部的椭圆偏振态和圆偏振态,且焦平面上出现了横向能流;通过调节螺旋相位,不仅可以实现焦场重心的特殊控制,还能进一步丰富焦场偏振态和横向能流分布.这种基于多参量调控焦场强度和能流分布的方法为实现操控特定区域的粒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和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利用荧光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各种不同体系的状态及其变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其中,N,N′-二天冬氨酸铵盐-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PTCDA)是一种水体环境中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典型荧光分子探针。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PTCDA的光物理机制进行研究。计算了PTCDA分子在理想状态下的最优构型,电荷布居和激发光谱。根据计算结果,拟合此苝系衍生物激发态与Cu2+结合前后的吸收光谱,与Cu2+结合前后,吸收光谱峰形相似,加铜后整体吸收峰位发生了红移,有猝灭变色现象。通过与实验值的对比,计算所得分子构型合理有效,激发光谱谱峰位置切合实际。分析得出:PTCDA分子对二价铜离子有较好荧光探测活性,其光信号响应机制属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当分子接收二价铜离子时,吸收光谱谱峰位置红移,分子内电荷转移方向和强度均发生变化,既有猝灭信号,也有光的颜色变化信号,是一种具有猝灭与变色双信号的荧光探针材料,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所做工作只是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分子荧光探针领域进行光物理响应机制分析的初步探索,可以为该领域提供系统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应用X光光电子能谱法测定了几种彩色胶片表面层中氟的1s能级的结合能;分别比较了水处理前后、溅蚀前后胶片护膜层氟的变化,表明氟化物分布在护膜最表层,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氟化物;测定了彩色片护膜层所含硅2p能级的结合能,与自制彩色片护膜层测定结果比较,优质片含一种较多负电性,用与自制片的无机硅不同的硅化物作毛面剂;对溅蚀前后优质片和自产彩色片中的硅铝比变化进行比较,提出优质彩色片F-400的护膜层可能是双  相似文献   
997.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Fe-50wt%Ni和Fe-84wt%Ni坡莫合金的纳米微粉。经透射电镜X光能谱微区成分分析证实:微粉的成分与原材料的一致;微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6 nm(Fe-50Ni)和19 nm(Fe-84Ni)。在室温和36个不同的流体静压力(0.000 1~2.205 GPa)下原位测量了它们的磁化和起始磁化曲线。结果表明:(1)Fe-50wt%Ni和Fe-84wt%Ni合金纳米微粉均具有恒导滋特性;(2)这两种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随静水压的变化分别为μi=8.16+18.2p-24.7p2+18.1p3-6.55p4+0.908p5(Fe-50Ni合金)和μi=5.38-0.169p+0.232p2-0.0786p3(Fe-84Ni合金);(3)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μi在频率高于10 MHz才降低,而Fe-50Ni合金片的μi在频率高于1 MHz,Fe-84Ni高于100 kHz时就开始下降,故纳米压粉磁芯可应用的频率范围可以比相应组分合金片的大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在高温燃烧环境中的颗粒辐射传热问题,基于普朗克辐射定律,提出了用于高温颗粒辐射传热参数在线测量的辐射光谱法,根据高温颗粒可见波段辐射光谱随波长变化情况,通过参数拟合方法直接获得颗粒温度及辐射强度等辐射传热参数。为验证该方法测量准确性,搭建了高温黑体炉辐射测量系统,实验测量结果显示:温度测量值与设定温度相对偏差小于3%;辐射强度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对偏差小于5%。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应用于高温燃烧环境下的颗粒辐射传热参数测量的水冷结构探针,并利用该探针开展了高温燃烧环境气固两相流200~1 100 nm波段辐射光谱测量,基于上述方法,直接获得了高温颗粒温度、辐射强度等辐射传热参数沿截面分布情况,有效剥离了高温气体对流传热的影响,为高温颗粒辐射传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电磁脉冲对细导线的耦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细线处理方法,分别对超宽带电磁脉冲、快前沿电磁脉冲和核电磁脉冲在自由空间细导线上耦合的电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不同前沿和脉宽的电磁脉冲在细导线上的感应电流。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二次谐波过程产生532?nm强度压缩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分析了当抽运激光具有高于标准量子极限的经典噪声时,在单共振条件下,由倍频腔 输出的532?nm绿光光场的强度噪声起伏,并从实验上获得稳定的强度噪声低于散粒噪声极 限的绿光压缩光,实测的绿光最高强度噪声压缩度为20%(考虑到探测器效率及光路损耗,实 际压缩度达30%).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