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8篇
  免费   1212篇
  国内免费   2243篇
化学   4255篇
晶体学   217篇
力学   396篇
综合类   284篇
数学   812篇
物理学   29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Piezoelectric transmission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PTSEC), i.e.,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chemistry and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SEC) with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EQCM) technique is reported by using a normal piezoelectric quartz crystal (PQC) as an optically-transparent electrode (OTE). A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QC response and the spectro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is derived and used to estimate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 of the absorbing species deposited on the OTE on the PQC surface. The complex of copper with aspartic acid is used to test this new PQC-SEC techniqu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such diverse techniques provides a very useful methodology for studying electrode processes and electrod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in situ.  相似文献   
172.
合成了两种新的聚醚取代的水杨醛亚胺Schiff碱锰(III)配合物MnL12Cl和MnL2Cl,研究了它们与表面活性剂2Brij35形成的金属胶束对BNPP的催化水解反应.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提出了水解反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了催化反应的Michanelis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并与不含聚醚链的类似物MnL2Cl比较,考查了配合物配体中聚醚支链及其3端基对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水解反应遵循金属-氢氧离子机理;以羟基作为聚醚链端基的MnL12Cl的催化活性最高,在相同条件下,其表观一级速率常数约为MnL2Cl的3倍,为MnL2Cl的30倍.23  相似文献   
173.
报道了在广东江门市某工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对致毒汤样品中农药的分析鉴定过程;采用GC-MS联用分析,被分离出的疑为致毒物质的成分在现有的质谱谱库中检索未能鉴定;通过采用综合分析,将可疑成分提取、分离、柱以谱纯化,结合NMR、ICP-AE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汤样中的致毒物质是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环”。  相似文献   
174.
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3,6-二氯水杨酸生产废水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NDA-77吸附树脂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附效果。经树脂吸附处理,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2,5-二氯苯酚和3,6-二氯水杨酸均得到去除,总有机碳(TOC)由210mg/L降为20mg/L以下,吸附饱和的树脂可采用稀碱液实现完全再生。经吸附处理去除有机物后,废水中含有20%的KCl,可进入工厂现有的KCl隔膜电解装置,用于KOH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5.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固相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聚丙烯(PP)大分子链上。研究了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E)测定了PP和接枝物PP-g-(GMA-St)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 表明固相接枝PP反应条件为[GMA/[St]=2,反应3.5h,加入GMA 10份,BPO 5份。St的加入有助于GMA与PP的接枝,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P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6.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研究了0.5 mol•L-1 NaOH水溶液中铂电极上葡萄糖、半乳糖和乙醇恒电流氧化过程中伴随的电位振荡行为. 两个糖体系的电位振荡过程伴随EQCM频率的同步振荡响应, 而乙醇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响应却非常小;三个体系振荡过程的同步动态电阻响应均很小, 表明振荡过程频率响应主要为质量效应. 虽然葡萄糖和半乳糖结构相似, 电位和频率振荡的幅度相当, 但频率波数和周期明显不同, 表明电位振荡行为对两者呈现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 本文也讨论了相关振荡机理和NaOH浓度效应及碱性介质中铂电极电化学过程, 提出了所形成的铂氧化物主要是PtO2-3H2Oad以及两糖体系振荡过程中糖酸根阴离子伴随着高/低电位在铂电极上吸/脱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7.
纳米银掺杂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金属纳米颗粒因其粒子尺寸小(1 ̄100nm),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多,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而具有量子尺寸效应[1]、小尺寸效应[2]、表面效应[3]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4]等,从而出现了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奇特性,如:光学性质、磁性质以及电磁学性质[5],使其在催化、信息存储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6]。虽然制备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有很多[6],但是由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容易发生聚集,所以如何保持其稳定性依旧是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  相似文献   
178.
Zr-MCM-41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Zr(NO3)4·3H2O为锆源,通过直接合成法得到了Zr-MCM-41介孔材料,考察了不同Zr/Si摩尔比对样品的影响,其中Zr/Si的摩尔比最大为0.25。随着Zr/Si的摩尔比的增加,2θ=2°附近的100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当Zr/Si摩尔比大于0.25后得不到介孔Zr-MCM-41材料。对所得样品采用XRD、TG-DTA、N2吸附 脱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9.
几种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芳醚和聚芳硫醚两类聚合物都为热塑性的耐高温特种高分子材料 ,由于它们的加工性好、加工成型效率高 ,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两类聚合物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它们的主链都含苯环、酮基或砜基 ,而聚芳醚类聚合物的柔性基团为醚键 ,聚芳硫醚类聚合物的柔性基团为硫醚键 ,但由于氧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元素 ,原子结构仍然相似 ,因而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它们的性能差异对于改进聚合物性能以及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设计将有一定的帮助。在这两类聚合物中 ,国内已商品化生产的品种有PEEK、PES和PPS ,有…  相似文献   
180.
冠醚液晶出现至今仅十几年,由于其具有冠醚和液晶的各种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1.我们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5种酸胺型冠醚液晶分子(4—8),其中3种分子(4-6)具有液晶性.合成路线如下:1结果与讨论合成样品4-8经IR、MS、‘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用DSC和Texture图测定了4-6的液晶性质,其结果见图1.化合物7、8无液晶性,分子长径比分别为5.8:I,满足一般律状向列液晶分子长径比的要求.当在其分子链中增加1个苯环(5、6)时,分子的刚性链比例增大,整个分子的刚性增加,则具有液晶性.双臂型冠醚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