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3篇
  免费   3397篇
  国内免费   3916篇
化学   14488篇
晶体学   393篇
力学   919篇
综合类   486篇
数学   2177篇
物理学   759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677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499篇
  2012年   1620篇
  2011年   1711篇
  2010年   1352篇
  2009年   1377篇
  2008年   1491篇
  2007年   1314篇
  2006年   1289篇
  2005年   1180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760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636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7年   5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黄龙病是柑桔果树的毁灭性病害,对柑桔产业危害巨大。基于模型平均理论,探讨联用可见与近红外光谱技术,提高柑桔黄龙病快速无损检测精度的可行性。采集记录柑桔叶片的可见与近红外光谱,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黄龙病叶片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缺素和正常样品也经PCR鉴定,共五类叶片。基于光谱直接拼接、光谱归一化拼接和模型平均三种不同策略,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分别建立了柑桔黄龙病可见与近红外光谱联用无损检测模型。经比较发现,光谱联用模型的检测精度均高于可见或近红外单一检测模型,且经导数处理后的光谱直接拼接PLS-DA模型检测精度最高,模型预测相关系数为0.9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67,模型总误判率为3%,其原因是导数消除了光谱的基线漂移。光谱归一化拼接的PLS-DA模型检测精度次之,模型总误判率为7%。可见与近红外模型平均的检测精度最低,模型总误判率为7.2%。实验结果表明,联用可见与近红外光谱,结合光谱拼接方法,提高了柑桔黄龙病无损检测模型的检测精度,研究可为其他领域的光谱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牙齿龋损是人类一种广泛存在的口腔疾病,如何能够尽早的发现早期龋齿,对患者牙齿龋损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基于光热效应的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高效率及探测面积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的无损检测。基于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原理对人为模拟龋损的人类离体牙齿组织进行成像检测试验研究。首先开展了对不同模拟龋损位置离体牙齿的光热锁相成像试验,采用防酸指甲油对牙齿组织测试面进行开窗受控龋损(开窗大小为5 mm×5 mm),其中模拟龋损部位分别选择在牙齿组织的邻接面及牙颌面。试验结果显示,牙齿组织模拟龋损位置热波幅值增大,相位滞后增大且光热锁相成像的幅值图与相位图与X射线成像相比对模拟龋损部位表现出高敏感及高特异性;光热锁相成像技术对邻接面龋损比牙颌面龋损具有较高特异性。其次开展了对平滑面牙齿组织样本的多天(0,1,2,4及6 d)模拟龋损光热锁相成像跟踪试验研究,牙齿组织龋损程度采用X射线方法进行量化。试验结果表明,当龋损时间小于6 d时,X射线方法无法对龋损位置进行有效识别,而采用光热锁相热成像技术检测模拟龋损1 d的牙齿组织时,幅值差为3.82,相位差为10.57°,证明光热锁相热成像方法对牙齿组织龋损具有较高敏感性。提取的光热锁相成像幅值与相位与龋损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应用1D NMR和脉冲梯度场2D NMR技术深入研究盐酸托哌酮的溶液结构,对其1H和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全归属,并讨论其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94.
采用表征分子内部化学微环境的结构描述子原子电负性作用矢量(Atomic Electronegativity Interaction Vector, AEIV)对255个共振碳原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建立了结构描述子AEIV与这些碳原子的13C NMR化学位移的定量相关模型.该定量结构谱图关系(定量构谱关系/QSSR)模型的复相关系数达到RMM=0.915,标准偏差为SDMM=14.879. 采用留一法交互检验的结果为RCV=0.909,SDCV=15.324. 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The energy recovery linac test facility (ERL-TF), which is a compact ERL-FEL (free electron laser) two-purpose machine, was proposed at 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Beijing. As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RL-TF, the photo-injector that started with a photocathode direct-current gun has bee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optimization of the injector beam dynamics in low-charge operation mode is performed with iterative scans using Impact-T. In addition, the 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optimized beam quality and the initial offset at cathode and element parameters are, investigated. The tolerance of alignment and rotation errors i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96.
97.
By use of the Hartree approximation and the method of multiple scales, we investigate quantum solitons and intrinsic localized modes in a one-dimensional antiferromagnetic chain.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 solitons of two different quantum frequency bands: i.e., magnetic optical solitons and acoustic solitons. At the boundary of the Brillouin zone, these solitons become quantum intrinsic localized modes: their quantum eigenfrequencies are below the bottom of the harmonic optical frequency band and above the top of the harmonic acoustic frequency band.  相似文献   
98.
落葵中硝酸盐、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野生落葵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含的硝酸盐、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将野生落葵和人工栽培落葵所含的以上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葵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中等,野生落葵硝酸盐含量较低,人工栽培落葵硝酸盐含量比野生落葵高出近1倍,须经煮熟后方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99.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