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66篇 |
免费 | 841篇 |
国内免费 | 148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80篇 |
晶体学 | 203篇 |
力学 | 281篇 |
综合类 | 235篇 |
数学 | 639篇 |
物理学 | 2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214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341篇 |
2011年 | 363篇 |
2010年 | 388篇 |
2009年 | 392篇 |
2008年 | 442篇 |
2007年 | 398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油井流入动态是油井举升优化设计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研究油井流入动态的方法有多种 ,但是各有其不足和局限性 .为此利用模拟退火方法进行油井流入动态方法研究 .与以往的近似算法相比 ,该方法不需要将单相流和多相流分开讨论 ,且无任何假设条件 ,适用范围广 ;通过实例 ,把模拟退火的预测的产量结果与利用 Vogel方程所预测的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 ,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误差是非常小的 .因此 ,利用该算法研究油井流入动态非常可行 .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用X射线衍射形貌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金相腐蚀坑法,探讨了氢气氛区熔硅单晶热处理缺陷的形成机理。在生长态晶体中存在着三种Si-H键,对应的红外吸收峰波长分别为4.55微米、4.75微米和5.13微米。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Si—H键逐渐分解而消失。5.13微米吸收峰的消失温度是450℃,4.55微米吸收峰的消失温度是600℃,4.75微米吸收峰的消失温度是700℃。晶体中的热处理缺陷是由于氢沉淀造成的,沉淀过程首先是Si—H键分解,然后是氢的扩散和聚集。沉淀过程的激活能是2.4电子伏特(56000卡/克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5.
研究集值映射下一类广义向量均衡问题,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弱半连续及类凸的概念,引进集值映射下推广的Minty引理,利用KKM定理讨论了广义向量均衡问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6.
将掺杂态聚苯胺(PANI)制备成单独的PANI膜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在敞开、除氧条件下,在酸性介质中的性质及其与2Cr13不锈钢的电化学偶合行为.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有氧还是除氧条件下,PANI膜与2Cr13不锈钢以面积比1:1偶合时,PANI均能使2Cr13不锈钢稳定钝化.根据电化学实验及光电子能潜(XPS)表征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I对2Cr13不锈钢的防腐蚀作用来自伽伐尼阳极保护作用,PANI膜在酸性溶液中通过交替电化学脱杂与掺杂为金属钝化提供了必须的阳极电流. 相似文献
107.
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质量比为2:3)为复合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选用适量含羟基单体和分子量调节剂,以减缓树脂合成聚合反应中的自动加速现象,合成了分子量为3000-4000,多分散性指数d〈2的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该树脂与缩二脲多异氰酸酯(HDI)的配漆实验证明,所得漆膜鲜映性好、丰满度高、色泽好、雾影值低、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本文报道在国内首次采用离子束铣技术研制自集成透镜InGaAsP/InP DH LED的实验结果。采用烘烤正性光致抗蚀剂来形成球状掩膜适合于离子束铣,且重复性很好。为了获得光洁的刻蚀表面,刻蚀条件均已最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