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1篇 |
免费 | 814篇 |
国内免费 | 146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817篇 |
晶体学 | 203篇 |
力学 | 271篇 |
综合类 | 234篇 |
数学 | 609篇 |
物理学 | 2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336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368篇 |
2009年 | 386篇 |
2008年 | 431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88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红外光谱检测已被应用于水泥生料成分的快速检测,但现场环境中的湿度等因素会对光谱产生干扰,从而降低检测精度。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在实验分析湿度对水泥生料近红外光谱检测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补偿方法。在水泥厂选取了24份水泥生料样本,其中18份作为校正集,6份作为验证集;水泥生料中的有效成分为SiO2,Al2O3,Fe2O3和CaCO3,各成分含量的标准值由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出。首先,将校正集的18份样本每份重复装样测5次光谱,用得到的90个光谱建立模型Ⅰ;再每份样品制作5个湿度梯度样本,其获得过程为,先将样本放置在电加热平台上,用玻璃棒将样本摊平,180℃下加热30 min,再将样本放置在散热片上进行降温,待样品恢复室温后取出进行第一次光谱扫描,得到1个光谱,将测量后的样本放入搅拌器,使用装有去离子水的喷雾器对其喷雾两次,然后搅拌30 s混合均匀,测量混合后的样本得到下一个光谱,重复该过程,得到具有湿度梯度的5个光谱。所有样本均采用烘干法进行湿度测量,样本湿度变化区间在0.6%~2%以内。对每个湿度梯度的样本测量1次,用得到的这90个光谱建立模型Ⅱ。然后,将验证集的6份样本每份制作5个湿度梯度,获取方式与校正集相同,对每个湿度梯度的样本测量1次,得到30个光谱。所有光谱均采用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拟合波段选择4000~5000 cm^-1,建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比较同一份样本的5个湿度梯度,可以看到在5200 cm^-1处光谱差异最大,在其他位置也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因此,湿度变化对全波段光谱有明显的影响。最后,将这30个光谱输入模型Ⅰ与模型Ⅱ进行验证,并对比模型Ⅰ与模型Ⅱ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模型Ⅱ中SiO2,Al2O3,Fe2O3和CaCO3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比模型Ⅰ分别减小了25%,31.3%,33.3%和25%。实验结果表明,水泥生料样本湿度对近红外光谱模型的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具有湿度梯度的样本进行建模可有效降低湿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不含有机相的简单水热法制备了Co^2+∶ZnS纳米晶,纳米晶具有立方闪锌矿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8.3 nm,在808 nm激光泵浦下具有2~5μm波段的中红外荧光发射,中心波长位于3400 nm和4700 nm,分别对应Co^2+离子的4T2(F)→4 A 1(F)和4T1(F)→4T2(F)的能级跃迁.进一步将制备的纳米晶在还原气氛下进行800℃热处理,获得立方闪锌矿和纤锌矿混合晶型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到22.5 nm左右,热处理后的纳米晶表面羟基含量更低,中红外荧光发射强度显著提高.该Co^2+∶ZnS纳米晶的制备方法简单、在制备过程中不引入有机相等荧光淬灭中心,同时证明通过后热处理过程可以进一步减少表面缺陷及羟基含量,使荧光强度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3.
针对离轴菲涅耳数字全息图,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幅数字全息非线性重构方法 .采用经典的菲涅耳衍射积分模拟数字全息成像以供给网络训练所需样本,利用深度卷积残差神经网络通过学习数字全息图与相关物像之间的非线性数学映射关系实现全息图的物像重构.数值模拟表明,与传统的频率滤波和四步相移技术实现菲涅耳数字全息重构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直接消除零级像及孪生像,无需条纹物项抽取预处理步骤,且重构的物像具有较高的质量,针对相同记录参考光下不同衍射距离所生成的测试集亦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44.
核物质状态方程描述核物质结合能、压强、密度和中子—质子数差异等宏观量之间的关系。核物质状态方程不仅仅与核力属性、核结构性质以及重离子核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还与致密星体如中子星的结构、演化、辐射与并合等天体过程紧密相关。基于加速器装置的重离子核反应实验,是地面实验室模拟产生极端条件核物质的唯一手段,因而也成为研究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有效途径。当核物质中的中子数远大于质子数时,例如中子星内部的情形,核物质状态方程中的主要贡献项是对称能项。迄今为止,对称能关于密度的函数是核物理和天体物理中一个未知而又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重离子核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来确定对称能的密度依赖关系及其在核反应以及致密星天体事件中的物理效应,是当代核物理基础研究的重要前沿。文章介绍了中能重离子核反应和核物质状态方程的一些背景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45.
针对放射源搜寻过程中难度大、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寻源方法。该方法利用移动机器人搭载辐射探测器采集的剂量计数值,根据γ射线的衰减规律建立辐射衰减模型;在机器人前进的过程中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放射源的参数进行实时估计;采用高斯分布函数对重采样后的粒子进行自适应更新,保证重采样后的粒子具有多样性;根据辐射环境创建机器人路径规划模型,采用人工势场法规划机器人的自主寻源路径。实验在Matlab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遮挡环境下能够搜寻到未知的单点源,同时自适应更新能够提高算法的稳定性,缩小寻源误差。 相似文献
46.
将部分真空室内壁蒸钛,使Z_(eff)降低到2左右,电流坪区拉长到近400ms。用多个窄脉冲补充送气,获得了密度较高的等离子体,最大达到3. 7×10~(13)cm。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改善HL-1装置放电品质的关键在于控制杂质。 相似文献
47.
采用水热法合成四硫化三钴(Co3S4)催化材料,并利用球磨和喷涂技术将其制备成对电极,结合新型无碘电解液Co2+/Co3+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简称DSCs)来研究其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o3S4对电极,DSCs的能量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简称PCE)只有6.06%,远远低于Pt对电极(8.05%)。为了提高Co3S4的催化能力,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简称ECs),结合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碳纳米纤维负载四硫化三钴(Co3S4/ECs)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对电极,结果表明,Co3S4/ECs的PCE最高可达(8.22±0.08)%,优于Pt对电极。 相似文献
48.
通过测定1+龄黑鱾的胃、盲囊、肝脏和肠道4个消化组织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研究其与温度及pH值的关系,可以为黑纪的合理投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9个温度梯度(10~50℃)和14个pH缓冲液梯度(pH2.0~9.0),用淀粉-碘显色法测淀粉酶活力,用福林-酚试剂法测蛋白酶活力.结果表明:黑纪盲囊、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均较高,最适温度为35℃,淀粉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46.02U和42.61U蛋白酶最高活力为每克鲜组织156.52u和147.79U;胃中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脏中淀粉酶温度要求稍低,最适温度为30℃,酶活力值也最低;胃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3.5,盲囊、肠道和肝脏组织中的最适pH值相近,为7.0-8.0.可以认为黑鲍胃中主要存在着酸性蛋白酶,胃是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的场所;Q10值充分反映了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当温度从10℃上升至20℃时。2种消化酶活力增幅显著,可作为开始投饵的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