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39篇
  免费   8337篇
  国内免费   6622篇
化学   32148篇
晶体学   667篇
力学   2631篇
综合类   480篇
数学   4822篇
物理学   17150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789篇
  2022年   1193篇
  2021年   1549篇
  2020年   1784篇
  2019年   1892篇
  2018年   1607篇
  2017年   1618篇
  2016年   2151篇
  2015年   2305篇
  2014年   2790篇
  2013年   3515篇
  2012年   4185篇
  2011年   4268篇
  2010年   3166篇
  2009年   3135篇
  2008年   3416篇
  2007年   2890篇
  2006年   2634篇
  2005年   2112篇
  2004年   1572篇
  2003年   1339篇
  2002年   1386篇
  2001年   1156篇
  2000年   875篇
  1999年   785篇
  1998年   556篇
  1997年   476篇
  1996年   421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0篇
  1977年   11篇
  1957年   8篇
  1936年   7篇
  192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直径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直径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爆震室的直径增大时,爆震波压力波形相似,平均峰值压力比较接近,且比冲基本保持不变,而推力则随爆震室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实验曲线表明爆震室内的流动具有自相似性,从而为建立尺寸律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中比冲和平均推力是利用摆动原理测量的,并与由作用在推力壁上的压力计算得出的比冲和平均推力的理论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测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2.
提出在筹建的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建造一条MeV量级γ射线束及应用站,采用μm波长的红外(或远红外)激光与储存环中3.5GeV电子束进行康普顿背散射,从而获得能区为1—25MeV的康普顿背散射γ光子束,该光子束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线和圆极化)、准单色、方向性好的优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及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介绍了康普顿背散射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储存环参数给出了光子束性能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3.
 强流脉冲电子束在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能量沉积系数和束流传输系数受其入射角的影响很大,理论计算了0.5~2.0MeV的电子束以不同的入射角在Al材料中的能量沉积剖面和能量沉积系数,并且还计算了0.4~1.4MeV电子束以不同入射角穿透不同厚度C靶的束流传输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的增大,靶材表面层单位质量中沉积的能量增大,电子在靶材料中穿透深度减小,能量沉积系数减小,相应的束流传输系数也减小;能量为0.5~2.0MeV的电子束当入射角在60°~70°时在材料表面层单位质量中沉积的能量较大。  相似文献   
74.
Mode-matching and effective index methods are used to analyze single-mode operation of optical rib polymer waveguides. Their single-mode waveguiding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Single-mode rib waveguides fabricated from guest–host polyetherketone are presented. The estimated propagation loss of straight rib-waveguides is 0.7 dB/cm at 1.55 μm. Furthermore, by using the mode field-transfer matrix method, 2×2 and 4×4 polymer Mach–Zehnder interference switch operating at 1.55 μm wavelength has been designed based on optical multi-mode interference.  相似文献   
75.
利用变分法证明平面调和函数的外问题的确切形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外问题的具有间接变量的等价边界积分方程;传统的外问题及边界积分方程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6.
贾亚青  朱晓农 《物理学报》2004,53(9):3065-3070
研究了由理想线偏振片和单轴双折射晶体波片组成的双折射滤光片倾斜放置时的二阶色散和 三阶色散特性,包括波片厚度、光线入射角和光轴旋转角的变化对二阶和三阶色散的影响. 还给出了双折射滤光片的群延迟表达式,并就色散特性与GT干涉仪进行了详细比较. 关键词: 双折射滤光片 群延迟 二阶色散 三阶色散  相似文献   
77.
本文进行了液体CO2在长度为0.5~5.9 m,内径为0.7 mm和2.0 mm,入出口压差为2.2 MPa和2.5 MPa的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及临界流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的质量流量随毛细管内径、入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果同时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产生了临界流现象,临界流随毛细管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基础上回归出了适用于本实验条件的液体CO2在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经验关联式,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齐锋  刘文清  张玉钧  魏庆农  王锋平 《光子学报》2003,32(10):1234-1238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中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用痕量气体标准差分吸收截面对测量得到的差分吸收光谱进行拟合,得出大气中痕量气体的浓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光谱的测量精度,而且受标准差分吸收截面以及仪器函数和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计算误差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用高浓度样品池得到标准吸收截面的方法,针对光谱固有结构,以及温度对标准吸收截面的影响,改进了浓度反演算法.大量的实验表明,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即便对低浓度的样气,相对测量误差也能降低到10%以下.  相似文献   
79.
电子束流品质对自由电子激光小信号增益影响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子束有一定初始能量分散或角度分散时的自由电子激光小信号增益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给出了一个渐近公式,结果与用计算机模拟解自由电子激光微分方程组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0.
Inspired by the recent work [HHM03], we prove two stability results for compact Riemannian manifolds with nonzero parallel spinors. Our first result says that Ricci flat metrics which also admit nonzero parallel spinors are st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changes in conformal structures) as the critical points of the total scalar curvature functional. Our second result, which is a local version of the first one, shows that any metric of positive scalar curvature cannot lie too close to a metric with nonzero parallel spinor. We also prove a rigidity result for special holonomy metrics. In the case of SU(m) holonomy, the rigidity result implies that scalar flat deformations of Calabi-Yau metric must be Calabi-Yau. Finally we explore the connection with a positive mass theorem of [D03], which presents another approach to proving these stability and rigidity results. Dedicated to Jeff Cheeger for his sixtieth birth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