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74篇 |
免费 | 3378篇 |
国内免费 | 629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639篇 |
晶体学 | 713篇 |
力学 | 1371篇 |
综合类 | 872篇 |
数学 | 2685篇 |
物理学 | 88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629篇 |
2021年 | 578篇 |
2020年 | 599篇 |
2019年 | 562篇 |
2018年 | 532篇 |
2017年 | 897篇 |
2016年 | 612篇 |
2015年 | 823篇 |
2014年 | 1034篇 |
2013年 | 1317篇 |
2012年 | 1294篇 |
2011年 | 1427篇 |
2010年 | 1472篇 |
2009年 | 1477篇 |
2008年 | 1732篇 |
2007年 | 1531篇 |
2006年 | 1583篇 |
2005年 | 1384篇 |
2004年 | 1049篇 |
2003年 | 746篇 |
2002年 | 753篇 |
2001年 | 854篇 |
2000年 | 832篇 |
1999年 | 511篇 |
1998年 | 297篇 |
1997年 | 231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191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98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130篇 |
1986年 | 83篇 |
1985年 | 65篇 |
1984年 | 78篇 |
1983年 | 69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48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35篇 |
1978年 | 17篇 |
1977年 | 10篇 |
1965年 | 13篇 |
196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设计了3套针对“神光-Ⅱ”倍频激光直接驱动的透镜阵列均匀辐照系统,并对冲击波的平面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的平面性与透镜阵列参数、平面靶厚度、靶面位置等有关,采用列阵元数为121的透镜阵列进行激光束匀滑驱动的冲击波平面性最好,间接说明它在靶面的激光辐照是最均匀的;另外,随着靶厚的增加,冲击波平面性变差,平面区变小;而且冲击波平面性随靶面离焦位置的变化成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第2套透镜阵列焦点处的冲击波平面性最好。 相似文献
83.
溅射功率对直流磁控溅射Ti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纯Ti膜,研究了不同功率下Ti膜的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及晶型结构,并对其应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薄膜的沉积速率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溅射功率为20 W时,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Ti膜光洁、致密,均方根粗糙度最小可达0.9 nm。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薄膜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型,Ti膜应力先随溅射功率增大而增大,在60 W时达到最大值(为945.1 MPa),之后随溅射功率的增大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84.
阐述了非Kolmogorov湍流谱理论以及湍流谱标度指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在近地面多个地点对大气湍流温度起伏进行了多次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实际大气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多数不等于-5/3,并且通常在-2到-1之间变化。分析了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与湍流发展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展现了不同湍流强度下湍流温度脉动能量在各尺度之间的分配状态,发现湍流温度谱标度指数的绝对值在一定程度上随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5.
86.
87.
基于LabVIEW的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温超导体临界特性的测量是近代物理实验中最为经典的实验之一,本文通过使用GM制冷机,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和高性能采集卡,改进了传统的测量高温超导材料临界特性的实验装置.本测试系统不仅可以测量高温超导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电流,还可以测量其失超传播特性.该实验对于学生了解超导体特性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8.
89.
90.
A three degree-of-freedom model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bio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eated human body of different masses. A baseline model is initially derived to satisfy both the mean apparent mass and seat-to-head transmissibility responses proposed in ISO/DIS 5982:2000 applicable for mean body mass of 75 kg. The validity of the resultant generic mass dependent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apparent mass and driving-point mechanical impedance responses computed for total body masses of 55, 75 and 90 kg with the range of idealized values proposed for body masses within the 49-93 kg range. Considering the lack of data that could be found to define the apparent mass/mechanical impedance of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body masses when apply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defined in ISO/DIS 5982:2000, an attempt is made to adapt the parameters of the base model to fit the measured apparent mass data applicable to groups of automobile occupants within different mass ranges. 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constrained parametric optim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minimizing the sum of squared errors between the computed response and the mean apparent mass data measured for automobile occupants within four mass groups: less than 60 kg, 60·5-70·5 kg, 70·5-80 kg and above 80 kg. The results show a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responses and the measured apparent mass data, particularly at frequencies below 10 Hz.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ass depende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apparent mass responses of automobile occupa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body masses and for two different postures: passenger (hands-in-lap) and driver (hands-on-steering wheel) pos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