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4篇
  免费   3378篇
  国内免费   6296篇
化学   12639篇
晶体学   713篇
力学   1371篇
综合类   872篇
数学   2685篇
物理学   886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897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823篇
  2014年   1034篇
  2013年   1317篇
  2012年   1294篇
  2011年   1427篇
  2010年   1472篇
  2009年   1477篇
  2008年   1732篇
  2007年   1531篇
  2006年   1583篇
  2005年   1384篇
  2004年   1049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854篇
  2000年   832篇
  1999年   511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0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OSMAR2000超分辨率海流算法中空间信号源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确定一阶海洋回波法Doppler频移信号的空间信号源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OSMAR2000超分辨率海洋表面流算法所需的空间信号源数的确定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处理过程和实测信号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52.
消除风向模糊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频雷达探测海面风向存在模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多波束最小差值算法.应用该方法对OSMAR2000在东海的数据进行风场反演,并和观测船实测结果对比,两者吻合甚好,风向平均误差为20°,探测距离可达200km.  相似文献   
53.
运用矩阵奇异值分解原理,分析了功率谱估计对探测海洋表面信息和硬目标信号的意义,对接收信号的自相关矩阵进行分解以提高谱估计的分辨率,并将处理后的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功率谱的估计,与处理前的回波谱图进行比较,实验证明,得出的奇异值分解方法可以改善多普勒回波功率谱的性能,满足高频地波雷达的目标探测要求。  相似文献   
54.
全光亮镀铁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镀光亮镀的工艺,使用了“抑氢剂”,并用小槽电镀,Hull Cell实验研究了镀液的性能,还运用线性电位扫描法,旋转圆盘电极法测试了镀液的阴极极化性能和整平性能,采用SEM法观察镀层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光亮剂的加入可增大铁沉积时的阴极极化,并伴有整作用,而抑氢剂可增大氢在铁上析出的过电位,从而可提高铁沉积的电流效率并降低镀层的应力。  相似文献   
55.
四值施密特电路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四值施密特电路工作过程中的时序特征,导出了相应的特征方程,并利用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种四值施 特电路的设计方案,基于TTL技术设计的四值施密特电路已用PSPICE模拟证明了具有理想的施密特电路功能,讨论表明四值施密特电路的特征方程及电路的逻辑结构与对二值施密特电路及三值施密特电路讨论的结果相同,由此发现各种基的施密特电路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56.
高频地波雷达的东海试验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由武汉大学主持的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的重大课题,本课题组研制了两套高频地波雷达OSMAR2000,并于1999年底,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和宁波市象山分别建立了两个雷达实验站,进行了一年的现场自检试验和与传统海洋测量仪器的对比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雷达探测海流和海风的距离达到200km,探测浪高的距离达到120km,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外同类雷达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7.
为调查浙江省部分地区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暴发来源及与其他宿主来源的微孢子虫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尝试对引起浙江多地凡纳对虾生长缓慢综合征的病原进行探究.同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病原与其他地区及其他宿主来源微孢子虫的进化关系.结果显...  相似文献   
58.
通过检索古籍文献,整理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江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mass death events,MDE)10 a尺度的频次与县次序列,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了MDE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276 a间,长江流域有158 a发生MDE,明代后期发生频次和影响规模最大;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多发(44.3%),春、秋季次之;空间上,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且呈从各省交界处向各省中心扩散的趋势。“未记录原因的饥荒”和“旱灾+其他灾害-饥荒”是造成明代长江流域MDE的主要原因。气候冷干期发生频次多,影响范围广,暖湿期相反,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口规模和社会脆弱程度是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在人口规模大和社会脆弱的明代后期,MDE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是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走滑断裂分段叠置区通常包括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其形成及演化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其内部构造特征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影响。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顺北1号断裂叠置区分段发育特征明显,油气勘探表明,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能力有一定差异。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走滑断裂拉分叠置区和挤压叠置区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拉分叠置区内发育有多组里德尔(R)剪切和压剪性(P)剪切,在叠置区内多组断裂组成一套平面范围较小、垂向断距较大的雁列地堑系统;挤压叠置区内仅发育一组R剪切、P剪切及单条共轭里德尔(R')剪切,并在叠置区内形成平面范围较大、垂向断距较小的地垒。因此认为,基底断裂的几何形态、运动性质是控制叠置区发育类型的关键因素。叠置区内断裂发育的数量、规模均受控于总走滑量,并与之呈正相关。相较于挤压叠置区,拉分叠置区的断层数更多,分布更密且地层破碎变形程度更高。在构造特征及力学机制上,拉分叠置区均表现出更强的油气富集潜力。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三维空间中稳态Q-tensor液晶流模型,并用试探函数方法证明了当速度场uL92,(R3)?H1·(R3),液晶的张量型序参量QH2(R3)时,该稳态系统只有零平凡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