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07篇
化学   53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29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烷和氮气为气源,通过改变反应气体中氢气的浓度,在硅衬底上沉积出掺杂氮的超纳米金刚石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霍尔效应测试仪分别对掺杂氮的超纳米金刚石膜的表面形貌,组成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了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氢气浓度对薄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薄膜的质量提高,且由G峰漂移引起的压应力逐渐减小;薄膜导电性变差.  相似文献   
942.
以冬瓜为原料,比较了腌制方式、配料及接种腌制对冬瓜腌制过程中理化指标(pH、盐度、总酸、亚硝酸盐和氨基酸态氮)和微生物指标(细菌、乳酸菌总数)的影响,并对成品进行了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熟腌成熟时间为20d,生腌成熟时间较长为90d,但品质较好;在生腌中加辣椒腌制比对照组pH降低了0.25,亚硝酸盐质量分数降低了8.60×10-7,而盐度和总酸的质量分数提高,盐度变化不显著;在生腌中接种腌制冬瓜比对照组pH降低了0.26,亚硝峰阶段亚硝酸盐质量分数降低了1.38×10-5,而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增高了1.70×10-4,菌落总数增高了3.3×107cfu·mL-1,乳酸菌总数增高了1.0×107 cfu·mL-1.综合感官分析,得出生腌接种和生腌加辣椒方式均可提高冬瓜的感官品质,接种戊糖片球菌发酵的冬瓜感官品质最高.  相似文献   
943.
以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 hm2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群落样地为对象,利用2006和2011年2次对胸径(DBH)≥1 cm每木的调查数据,对死亡和补员(recruit)动态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邻体(neighborhood)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台湾水青冈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制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年间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数由8 439株减少到7 096株,其中,死亡1 430株,新增87株(DBH≥1 cm).此样地中,DBH≥1 cm的所有个体平均年死亡率和平均年新增率分别为3.71%和0.25%.(2)8个优势树种死亡个体主要集中在小径级,死亡个体的胸径显著小于存活个体的胸径.(3)不管是以种群所有个体是否存活作为因变量,还是以幼树个体是否存活作为因变量,邻体分析的结果都得到只有少数树种的存活与邻体同种基面积或个体数有显著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得出8个优势树种中有6个表现出受密度制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基于DMD和LCoS空间光调制器的投影显示对照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原有的匀光杆照明系统进行分析和改进。着重于建立一个精确的匀光杆照明系统模型,对各个参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体的优化。同时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组合反射镜模型,通过LightTools软件模拟仿真,实现了ANSI照明均匀性为( 4.2%,-4.6%),光能利用率为82%的照明输出。能够满足投影显示对照明系统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45.
甲烷在Rh/SiO2催化剂表面解离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IR spectroscopy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methane dissociation and methane partial oxidation over the Rh/SiO2 catalyst. When CH4 is adsorbed onto the catalyst surface, it dissociates into adsorbed CHx (x=1~3) and atomic hydrogen on Rh surface. Atomic hydrogen can diffuse from Rh surface to SiO2 surface where a proton exchange reaction of H with the surface Si-OH occurs, or it reacts with the lattice oxygen of SiO2 to form new Si-OH.  相似文献   
946.
大口径平背形主镜支撑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支撑方式对主镜面形的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使主镜的安装支撑既能保证面形变化最小,又能保证在不同仰角时位置不变动,需要对主镜的支撑方式进行分析和选择。通过对一个口径为600mm、中心孔径为200mm、光学表面曲率半径为2130mm的实体镜在各种支撑情况下的变形大小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加工、一阶共振频率及工作时的旋转因素后,最终确定了一种满足设计要求的优选支撑方案。  相似文献   
947.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统发酵鱼酱油的品质特性, 对国内市售的5种不同产地的传统发酵原味鱼酱油的理化、感官特性、游离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鱼酱油含盐量均偏高; 总酸含量为0.49~1.50g?100mL-1; 总可溶性氮含量差异较大, 舟山鱼酱油最高, 达4.86g?100mL-1, 东莞鱼酱油最低, 为1.06g?100mL-1; 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异较小, 除东莞鱼酱油含量为0.52g?100mL-1外, 其余4种均在1.00g?100mL-1左右; 5种鱼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 其中舟山鱼酱油氨基酸总量最高, 达39.07mg?mL-1, 且种类丰富, 而东莞鱼酱油氨基酸总量仅为3.25mg?mL-1;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舟山鱼酱油高达16.10 g?100mL-1, 东莞鱼酱油低至4.15g?100mL-1. 此外, 鱼酱油中含有较高的钾、镁、钙和磷元素, 还含有铁、铜、锰、铬和镍5种重要的微量元素. 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舟山鱼酱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48.
为进一步提高鱿鱼的食用品质, 以北太鱿鱼作为副干酪乳杆菌Lpsi的发酵基质, 研究料液比、菌株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鱿鱼发酵效果的影响. 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发酵鱿鱼的最佳优化条件为: 料液比1:1.92、发酵温度31.42℃、加糖量3.16%、接种量4%, 发酵时间48h. 在此条件下, 鱿鱼发酵液的实际氨基氮含量达到0.63g?L-1. 鱿鱼经过副干酪乳杆菌蛋白酶的分解作用, 呈味氨基酸含量上升, 提高了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易消化吸收性, 使其营养性和保健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49.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NH3、SiH4和N2为反应气体制备富硅-氮化硅薄膜.在优化了其它沉积参数条件下,研究氨气流量对富硅-氮化硅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分析了薄膜的键合情况、带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NH3流量的增大,薄膜中的Si-N键和N-H键增强,Si-H键减小并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薄膜逐渐由非晶SiNx相向小晶粒Si3 N4相转变.同时随着NH3流量的增大,薄膜的光学带隙逐渐展宽,微观结构的有序度降低.XRD图谱分析表明薄膜内的平均晶粒尺寸也随着氨气流量的增加而在逐渐增大.结合以上结果分析,适当增加NH3流量有助于薄膜由非晶SiNx向包含小晶粒的Si3 N4转变.  相似文献   
950.
翁叶靖  随志刚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16,34(12):1131-1136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通常为30~100 nm,密度为1.10~1.18 kg/L。外泌体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脂类、蛋白质、信使RNAs(mRNAs)、microRNAs(miRNAs)、非编码RNAs(ncRNAs)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分子。许多证据表明,外泌体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不仅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在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外泌体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此外,还对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